趙文勝+陳勇
近年來,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貨幣政策收緊、銀行放貸門檻較高等因素影響,全國各地非法集資犯罪持續高發、逐年上升,牽扯受害群眾較多,涉案金額巨大,并且少數犯罪嫌疑人已卷款潛逃,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影響了社會穩定。公安機關如何從源頭預防打擊犯罪,保護群眾合法權益,是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難題,筆者從非法集資犯罪特點、成因入手,淺談新形勢下對非法集資犯罪的打防對策,供大家參考。
一、非法集資的定義及運行模式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沒有按照法定程序經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以發行股票、彩票、債券、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和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在《刑法》上,非法集資適用的主要罪名有:(1)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2)集資詐騙罪;(3)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從近年來,公安機關偵辦的非法集資案件來看,犯罪嫌疑人進行非法集資犯罪的運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投資經營商鋪類。犯罪分子通過“天上掉餡餅”的謊言,以投資商鋪、展位、公寓式酒店經營權等為名,利用產權轉讓再返祖的形式,承諾低風險、零賠率、高回報,騙取群眾進行投資。
(二)入股合作分紅類。犯罪分子以合作經營、投資入股、入股分紅或連鎖加盟為名,以辦理超市會員卡做為投資模式,鼓吹所謂的“消費資本化理論”,即消費者通過消費就能變成經營者,同時許以高利回報,從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
(三)購買內部股票類。犯罪分子通過偽造入股證明和交納股金收據的手段,出售所謂公司內部職工股、原始股、發行證券等,擅自公開或者變相進行發行股票、非法證券,詐騙群眾投資款。
(四)種植養殖開發類。犯罪分子打著“聯合開發、利益共享”的幌子,借種植、養殖和開發莊園的名義,從事非法集資犯罪活動。
(五)高收益低風險類。犯罪分子以在銀行等單位有特殊關系,手中有“高收益、低風險暴利項目”為誘餌,諸如可以買到“高扣點”的銀行承兌匯票等項目,抓住部分群眾急于一夜暴富的心理,大肆吸收民間資金,從事非法集資犯罪活動。
(六)發展會員提成類。犯罪分子以發展會員、上下網絡、業務提成為主要運行模式,采取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七)辦理會員優惠類。犯罪分子開設美容、足療等服務店面,以辦理會員卡、優惠卡、儲值卡等方式可以享受幾次免費美容、足療等服務的方式,非法集資顧客預存款。
(八)空殼公司詐騙類。犯罪分子事先注冊一個資本金巨大的空殼公司,利用注冊的“空殼公司” 為其另一家公司作擔保,誘騙群眾集資。
二、非法集資案件的特點
(一)非法集資欺騙性強,滲透很廣。非法集資主體多為合法的公司或企業,往往依托合法注冊的經營實體和經營項目,通過發行證券、投資理財、創業投資、黃金期貨交易、分時度假、發展會員、商品銷售與返租、回購與轉讓等五花八門的形式,廣泛滲透到農業、林業、房地產、商貿、建筑、高科技、金融、食品加工、旅游、醫療衛生和教育等行業,并以高于金融機構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率來誘騙公眾參與集資活動,欺騙性很強。
(二)非法集資波及范圍廣,金額巨大。許多涉嫌非法集資的犯罪嫌疑人不僅在公司注冊地集資,還通過在異地設立分理處、代辦處或分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跨區域流竄作案,以此來掩蓋其犯罪行為,逃避打擊,且涉案金額巨大,涉及人數眾多。
(三)中介機構涉案增多,風險顯現。一些擔保公司、房地產中介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以高息為誘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用于投資或轉借給他人,謀取不法利益,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個別地方已有所顯現。
(四)網絡平臺非法集資,危害升級。犯罪分子利用網絡平臺、新興金融行業實施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較傳統集資犯罪覆蓋面更廣,影響地域范圍更大,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如“e租寶”案件就是互聯網金融 P2P網絡借貸模式,以推銷金融理財產品為名目,高額回報為誘餌,大量吸納社會不特定公眾存款,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涉案金額數億元。此類公司大都通過網絡進行宣傳并吸收公眾存款,傳播速度與傳統模式相比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涉案人員更多、涉案金額更大,社會危害性更強。
(五)危害后果嚴重,處置困難。犯罪嫌疑人往往將先期獲得的犯罪收益用于犯罪活動的再繼續。至案發時,部分甚至大部分被騙資金已被耗費于犯罪活動中,犯罪嫌疑人也早已負債累累,資不抵債、甚至攜款潛逃,即使盡力追繳犯罪所得,也難以彌補被害人的損失。受害人因經濟損失巨大,在盲目無助的情況下,極易受到他人煽動,常常串聯群體上訪,情緒激烈,給政府施加壓力,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三、非法集資案件多發的原因
(一)投資渠道少,社會空余資金多。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普遍的投資選擇毋庸置疑是銀行存款,但因近年來銀行存款利率大幅降低,加之物價上漲幅度較大,導致銀行存款不賺反虧,廣大人民群眾亟需高收益的投資方式。
(二)融資渠道少,資金需求量大。我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較少。而且,銀行體系由國有銀行為主導,貸款流向主要是國企。而資金需求欲更強的中小企業,因為貸款審批流程復雜、標準嚴格等,很難從銀行貸到款,苦于經營需要,渴望更加方便快捷的融資方式。諸如p2p平臺借款、社會借款等方式。
(三)不法分子掌握“機遇”,鉆空套錢。通過偵辦涉案P2P公司發現,許多所謂的投資理財咨詢公司老板,原本是社會上“專業”的放貸人,僅僅是利用P2P平臺進行私下融資套錢,私設“資金池”,或者根本沒有建立P2P平臺,僅僅是以P2P平臺為借口,穿上合法的“外衣”,為其融資套錢提供方便。
(四)群眾法律意識差,極易上當受騙。不少被害人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聽到有相關投資信息,不掌握法律常識,不進行深入了解,盲目進行投資,導致上當受騙,血本無歸。如茅臺酒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宣稱投資人購買一萬元茅臺系列白酒,獲得價值一萬元酒產品同時每月可獲500元紅利,一年可以獲取紅利6000元。簡單說就是,購買一萬元酒,白拿6000元紅利。細想,世上哪有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只要多留一個心眼,多問幾個為什么,就不會陷入被騙漩渦。
四、非法集資犯罪的打防對策及建議
非法集資犯罪,要堅持以“打早、打小、打出頭”的理念,以情報指導偵查為導向,建立完善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情報研判機構,做到及時溝通,早發現、早預防,真正實現露頭就打,將非法集資犯罪遏制在萌芽之中。
(一)建立完善的非法集資預防處置機制。打擊非法集資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依法查處、及時果斷、協作配合、積極穩妥”的工作方針,共同做好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非法集資犯罪聯席會議機制,整合行政執法和司法資源,形成打擊合力,實現對非法集資犯罪各部門齊抓獲管和部門聯動。二是要建立情報信息共享機制,公安、工商、稅務、銀監等部門,加強信息溝通和日常聯絡,積極擴展情報信息來源渠道,完善案件線索移交協作機制。三是落實各業務部門的分工協作機制,明確政府及公安、工商、稅務、銀監、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工作職責,落實分工,相互協作、相到配合。
(二)強化非法集資宣傳,創新宣傳新機制。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媒體,以案說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風險提示,明確非法集資同正常投資、融資活動的區別,揭露非法集資犯罪的作案手法和特點,提高認知能力,增強公眾的風險意識和辨別能力,增強公眾的法律意識,自覺遠離和抵制非法集資,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等重點受害群體,深入社區、街道、老人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加強傳統宣傳工作,設置宣傳欄,派發宣傳單張,開展專題講座,彌補新型媒體宣傳工作的不足,擴大宣傳覆蓋面。
(三)加強風險排查,構建非法集資預警機制。一要建立定期摸排研判會商機制。非法集資風險處在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各級公安機關要建立定期摸排、研判、會商機制,及時更新臺賬、系統內的涉嫌非法集資的單位、個人信息,組織公安機關“處非”成員單位定期碰頭研究非法集資新形勢、新動態,確保情報信息工作高效靈敏。二要建立“立線偵查”機制。由于涉及地方穩定,非法集資案件性質特殊,立案尤其需要慎重,但同時確保對犯罪嫌疑人的行蹤及時掌控、避免其“跑路失聯”也十分重要。要學習借鑒沿海先進省份經驗,由省廳研究出臺相關工作意見,對搜集到的可能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重大情報線索,通過網下審批方式先行立線偵查,及時啟動技術偵查手段、邊控措施,實現有效預警管控。三要建立重大風險雙線報送機制。各級公安機關“處非”辦在對本地非法集資風險摸排、研判基礎上形成的專項報告,以及實時發現的非法集資重大線索等情況,在以專報形式報告當地黨委、政府的同時,必須向上一級公安機關“處非”辦同時報送。對因信息報送不及時,導致“處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響或嚴重后果的,要堅決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完善合成作戰,構建非法集資打擊機制。一要建立公安機關內部多警聯動常態機制。面對當前非法集資的嚴峻形勢,公安機關要做好應對大要案件相繼爆發、規模群體性事件接連不斷的充分準備。要摒棄經偵部門單獨作戰的局面,推行情報導偵、合成作戰、整體作戰,形成多警種、部門共同參與、多偵聯動的模式,整合各警種資源,形成打擊合力。辦案方面,對于規模較大的非法集資案件,要抽調專人組成廳、局領導帶隊的專案組,參加黨委、政府牽頭的處置工作專班;對于規模較小的案件,要明確經偵民警牽頭負責的機制。維穩方面,要積極推行“分而化之、就地吸附、分類處置”維穩策略,強化派出所屬地吸附能力,充分發揮派出所善于疏導化解矛盾的優勢,讓群眾牢牢吸附在各派出所和社區組織,做到“矛盾不上交、人員不聚集、危害不擴散”。二要形成政府職能部門協作常態機制。要在省“打非”辦統一組織下,建立完善與檢察院、法院和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銀監、工商部門以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等部門情況通報、案件移送、重大案件聯合督辦、信息數據交流共享等一系列協作機制,開辟查詢、凍結綠色通道。要清晰劃分職責分工,積極推動黨委政府明確工商、商務、工信、住建、農業、金融、人民銀行、銀監、證監、保監及其他相關部門對行業的指導、監管職責,以及對非法集資活動的發現和處置職責。公安機關要切實厘清維穩處置工作職責,通過政府協調,積極與銀行、法院等部門溝通,迅速采取資產凍結措施,依托法院扣押財產,防止企業資產轉移,配合相關部門全力做好財產處置工作,推動建立財產處置工作地方政府負責、公安機關配合的機制。
(五)妥善穩控處置,完善涉穩群體穩控機制。一是案發后及時成立維穩工作小組,指定專人負責穩控工作,由專人負責接待出資人,答復出資人的疑問,慎重對出資人關心的問題進行表態,及時疏導舒緩出資人的情緒,掌握出資人的思想動態,做好出資人的思想工作,落實穩控措施。二是密切關注網絡輿情動態,對重大案件實行不間斷的網絡輿情監測,對造謠煸動性言論,要及時封堵刪除,落實落地管控措施,在不泄露偵查秘密的前提下,及時批露案件的偵破進展,澄清事實,消除誤解,引導輿論。同時,要適時發布在偵非法集資案件的統一宣傳口徑,及時打消受害群眾的疑慮和找政府“資產重組”、“買單”以挽回損失等幻想,確保社會穩定。三是要掌握重點人員的動態,對組織、串聯煽動鬧事的重點人員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做好穩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