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由于大部分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在心理、生理方面都處于成長時期,存在的德育問題主要體現在傳統美德丟失、價值取向功利化、拜金主義、厭學、自理自律能力差,心理素質不過關等癥狀。這一切,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形成,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生和生活,甚至還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幫助學生健全發展是我們一線教師面臨的刻不容緩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中小學基礎課,當然也不例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嘗試將信息技術教學與思想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很有必要。
那么,什么樣的內容比較適合人文素質的培養教育呢?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新課程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處處可以挖掘出“人文”二字來,關鍵就在于我們是不是“有心人”了。
一、在引導學生科學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網絡道德
片段1:
可以借用網絡真實案例,讓學生從心里去感知網絡不良的一面。如結合網絡上的病毒,讓學生從自己身邊感受計算機病毒給電腦使用帶來的危害,或者向學生講述利用計算機犯罪(如網絡詐騙、盜取別人的網絡信息等)的違法行為。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機病毒一旦爆發,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危害。
片段2:
引導學生上網查找學習資料、網絡交流、收發郵件、網絡論壇、智力游戲,教育學生遵守網絡公約,正確使用網絡流行語,講禮貌,尊重別人,遇到無聊、不健康的信息馬上離開,學會自我保護,謹防受騙,養成文明的網絡道德,徹底端正學生對網絡應用的正確認識,消除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網絡心理。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信息技術比賽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以各類計算機競賽活動為契機,在比賽參與過程中鍛煉技能,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如:在連續幾年的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我們每次都有較好的表現。也因為此活動是一個完全免費的活動,受眾面廣,所以學生們全員都可以參與,能有效地提升學生操作技能,都能有效地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
學生創作前,教師進一步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如就2014年繪畫組的競賽是以“校訊通”的題目來說,對于“校訊通”認知和理解,是完成作品創作的前提。學生非常關注解題,就此機會,展開對于“校訊通”認知和理解,特別是“校迅通”的主要功能和用途的介紹,找出學生創作的方向和切入點。
在學生創作時,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文獻,幫助學生整理素材、梳理結構、運用文字,選擇展現手法等整個構思設計作品的過程同樣是進一步滲透人文思想、培養人文素質的過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旅游、音樂繪畫等藝術活動,參加學校具有人文特色的小組,讓學生在創作自己的計算機作品的過程中受到多方位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素質教育。
三、在作品評價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學生作品完成后的評價階段,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環節。告訴學生盡管是計算機設計競賽,但計算機技術是手段和工具,技術運用的好壞是評價標準之一,在嫻熟運用技術的基礎上,有著文化底蘊和人文思想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而不應是完美技術展現出的空洞作品。這樣的導向也促使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關注人文。通過以上環節的指導和引導,同學們也完全能夠體現出濃郁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氣質。
四、在培養健康興趣中滲透德育
在利用因特網搜索信息這一模塊教學時,很多老師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在教學中既要學生學到知識,又不能讓學生陷入泥潭,成為“電子鴉片”的受害者。目前,大多數教師采取的是“堵”的方法,要么“切斷”信息來源,要么強制“高壓”。
作為信息教師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德育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就拿游戲來說,有集知識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也有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內容的。幫助學生認識游戲,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游戲,是信息技術教師需要直面的問題。客觀上說,現在有許多網絡游戲是不健康的,或是丑化社會,或是宣揚暴力,或是鼓吹侵略,或是踐踏道德。對于單純的學生,這些游戲無疑是一顆顆毒果,食之將嚴重侵蝕他們的心靈。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辨別良莠的能力,使他們自覺地遠離不良游戲的誘惑。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靈魂,貫穿教育的始終,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它也并非可有可無,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服務。所謂是教學中滲透德育,德育反作用于教學,教學和德育相得益彰。但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滲入并發揮其重要作用卻是個大家熱議的問題,也是每個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同時,也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家庭、社會給予關注和支持,使得信息教育工作更深入人心,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