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征斌
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有些理論是十分抽象的,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聽起課來就會感到非常枯燥和厭煩,因而就需要教師想辦法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發興趣,愿意學、喜歡學,這樣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
我在幾年來對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的方面作了如下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采用討論形式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展開爭論,可活躍學生思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時,我給學生們出了這樣一個討論題:“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這個問題一出,同學們的情緒非常高漲,整個課堂變成了一個辯論會場,通過討論和爭辯,不僅使同學們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更培養了學生的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參與意識和“主角”意識。在這種形式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討,避免了單調的說教,啟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己在“動”態中學習,克服了在“靜”態中死記硬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采用故事形式
利用青少年愛好故事的特點,聯系課文內容,為說明一些道理,適當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尤其是一些寓言故事。它不僅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幽默,而且蘊含著深刻道理,發人深思,使學生受到教育,得到道德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形式代替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要掌握的理論,開拓思維,培養情操,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在講《珍視新友誼與新朋友結伴成長》這一節內容時,我們首先講了一則寓言故事“棉衣的啟示”:隆冬,他身上熱乎乎、暖烘烘的。啊,是棉衣給了我溫暖,于是他感激地拍著身上的棉衣說:“棉衣,太感謝你了!如果沒有你給我的溫暖,我可會凍死的。”“不,首先應該感謝你自己。”“感謝我自己?”“是的,是你先用身體溫暖了我。”他沉思著頻頻點頭,“是的,要想別人給我溫暖,只有先溫暖別人。”講完后大部分學生陷入沉思,緊接著我問:“同學們應該怎樣建立友誼?友誼從哪里來?”全班學生都爭先恐后地發言,這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小品表演形式
現在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在課堂上經常組織他們進行生動活潑的小品表演,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自發的表演。
如在講“學會調控情緒”這一課時,教材中有這樣一段閱讀材料。
從前,有一位老奶奶,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開了家洗衣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發愁地說“哎!我小兒子洗的衣服到哪里去曬呀!要是干不了,顧客就該找他麻煩了……”
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可老奶奶還是發愁:“哎!看這大晴天,哪還有人來買我大兒子的傘呀!”就這樣,老奶奶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鄰居見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對她說:“老奶奶,您好福氣呀!一到下雨天,您大兒子的雨傘就賣得特別好,天晴,您小兒子的店里就顧客盈門,真讓人羨慕呀!”
老奶奶一想,對呀!我原來怎么沒有想到呢!從此以后不再發愁了,她吃得香,睡得香,整天樂呵呵的,大家都說她好像變了—個人。
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同學們都異常踴躍,講臺上的表演惟妙惟肖,講臺下的笑聲不斷,課堂上自始至終都處在生動活潑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這樣就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里懂得了如何調控情緒。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處于一種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
如在講“情緒中的生活處處有情趣”這一節內容時。我采用了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給同學們播放了幾組反映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圖片和樂曲,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都情不自禁地贊嘆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它們無限魅力,喚起了同學們對祖國母親強烈的愛和自豪,充分感受到了“生活處處皆情趣”,對名言“美到處都是有的。對于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有了較深刻的體會。
五、采用名言、警句、詩歌
思想品德教材中引用了許多名言警句,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對一些文字稍長或具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我讓同學們齊讀,當清脆悅耳、瑯瑯上口的讀書聲在課堂上回蕩時,同學們無不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
如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同學們在朗讀這段名言時,也充分認識到人應該具有怎樣的胸懷,要發展友誼,也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氣度。
又如高爾基的名言“要愛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沒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再比青春更珍貴的了!”同學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就很快地懂得了青春的可貴,應怎樣珍惜。
教育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就一定能夠培養出具有優秀思想品德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