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珠
摘要:英語公開課,是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最新教育理念對英語教學行動的一種研究,是在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中賦予新教學法的一種嘗試。英語公開課是學校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展示性和導向性,同時它又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水平,更是推進新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公開課在帶來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本文試從英語公開課透析它的效用與存在的缺陷。
關鍵詞:英語新課程;公開課;問題;反思
廣義的公開課為全開放課堂,同事、同行、家長、領導或專家等都可進入課堂聽課。本文所論述的英語公開課,特指具有一定組織、一定規(guī)模與精心準備的課堂,呈現課型主要是示范型、研究型與競賽型公開課。伴隨新的課程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以教學引路的形式,開展這些公開課,引起了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幫助了廣大教師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深化課程改革,優(yōu)化課堂教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跳出英語公開課來反思,總覺得有若干問題存在,既值得重視,更需要改進。
一、教師有意降低教學難度
在公開課上,我們不難發(fā)現這種情況,教師語言很流利,教學流程很順暢,師生配合很默契,老師所提的每個問題,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按照我們通常的評價標準,是一堂很成功的公開課。
但是,很多評委認為,這節(jié)課或這類課根本沒有必要上,因為其授課內容學生都會了或掌握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這類教師為回避學生答不出問題的尷尬場面,根據新課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故意降低教學難度,省去了對教材知識深度的處理。
二、只注重教學步驟緊密而忽略學生實際
為了體現課堂效率高,授課教師往往忽略過程,直取結果。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提高過程效率。既然是上公開課,我們就是需要提高課堂效益的能力,聽課教師也就是因為這點才來學習的。如果每個教師都讓學生把新授課功夫用在課后,那前一課內容鞏固的時間從哪里來呢?顯然,忽略課堂合作交流的過程,會使公開課失去價值。公開課應當突出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教學過程,顯示教師怎樣進行臨場指導,解難釋疑;顯示教師怎樣巧妙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完善講授新知識的過程;顯示教師怎樣教會,學生怎樣學會的過程。而現在許多公開課卻是學生莫名其妙地“不教自會”。怎樣使一堂課百家爭鳴,問題疊出,教師巧妙地“開”,學生靈光突顯地“悟”,才是一節(jié)公開課的精妙所在。授之以漁,集思廣益,讓優(yōu)劣互補,學生獲取靈感。英語課堂,教師多與學生對話,用生動的語調,熱情的表情,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境,體現英語的使用價值。同時,通過合作質疑爭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滿足每個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
三、閱讀教學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
就閱讀教學而言,教學法明確提出:“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訓練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技巧,如預測文章內容(predictin~)、猜測生詞詞義(guessing)、歸納文章大意(summarizing)、略讀(skimming)、查讀(scanning)或細讀(intensive reading)等”。根據這個原則,閱讀課通常分為三個步驟: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和讀后(post-reading)。讀前,配以圖片展示,激活學生思維,掃清詞匯和背景文化知識方面的障礙;讀中,訓練閱讀技巧,先快速閱讀(略讀和查讀),再細讀(理解文章細節(jié));讀后,檢驗閱讀質量,適當拓展閱讀內容。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思維過程所設計的一種理想教學模式,要想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猜測詞義和快速閱讀能力,就必須做到讓學生無課前閱讀準備與無字典幫助。
曾記否,英語閱讀公開課所選文章都是教材中的閱讀部分,有預習習慣的學生早已提前熟悉文中生詞,早已提了解文章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諸如猜測詞義等閱讀技巧的訓練活動已是多余。可部分教師為使教學理論和教學手段保持一致,還是把這些活動納入了課堂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不當
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入課堂,是英語教學發(fā)展的趨勢與必然。其課件的制作與使用如果恰當,可把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動感內容,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雖然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功能于一體,能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課件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視聽空間,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意圖,提高課堂效率。縱觀已有的英語公開課,大部分教師制作并使用了異彩紛呈的多媒體課件,或展示單詞圖片,或拓展語法練習,或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很多老師從課堂開始的單詞復習到新授內容以及練習鞏固,都用課件來完成,學生時而看PowerPoint,時而看Flash,令人眼花繚亂。這也難免不給人造成錯覺,認為英語公開課非有課件不可。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停電或電腦壞了,怎么辦?不少教師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公開課場面:在上課的過程中,電突然停了,課件不能用了,授課教師心慌意亂,其課前針對課件的充分備課,轉眼間顯得蒼白無力!由此可見,我們不能讓課件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它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而已。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講究“輔助”二字,從而彰顯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媒體”。
五、只會照本宣科而不會恰當處理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
有的課堂看似討論熱烈,其實早已偏離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變化的,其隨機性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教師如能及時開發(fā)和利用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問題,使之成為教學資源,會使教學更精彩。而對教學無益的問題,教師應及時制止,不能一味地聽之任之,淡化甚至遺忘原有的教學目標。
公開課是一種特殊的課,是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探討的平臺,是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的場地,是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最直觀、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教師對其觀摩、研討與反思,能發(fā)現雙方教學中的諸多不足,對營造科研氛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只反思了英語公開課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藉此注意:要上好公開課,廣大教師應拋開公開課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做法,從英語教學的實際、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情出發(fā),踏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把英語公開課真正上成“課堂高效”的教學示范課。公開課作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具體體現這其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要正視問題的存在并努力去解決問題,揚長避短,這樣才能讓自身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更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