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寶

在過去8年多的時間里,中國華融凈資產增長7倍多,總資產增長32倍作為國內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掌門人”,賴小民一直忙于企業經營管理。但不管多忙,每次出現在《環球人物》記者面前時,他都是意氣風發,侃侃
而談。
意氣風發當然是有“資本”的。在金融界,性格再自信的“大佬”也要靠實力說話。賴小民的身后是由國家財政部控股的大型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華融)。身為公司董事長的賴小民,對于自己肩負的責任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
“我們是一家國有金融企業,這種性質決定了企業一方面要維護和保障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讓企業健康發展,不辱使命、
不負重托。”這種使命感與賴小民的工作經歷密不可分。上世紀80年代初,他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先后在計劃資金司和信貸管理司擔任領導職務,2003年調入中國銀監會,直到2009年,從銀監會辦公廳“空降”到中國華融擔任一把手至今。經過30多年的工作積累,賴小民深知,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是整個國有經濟的核心,國企能否真正強大、優秀,直接關系到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正因如此,自從來到華融,賴小民就一直在大刀闊斧地改革,全方位推進創新,加大市場化轉型力度,不斷加快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建設,完成了“改制—引戰—上市”三部曲。2015年底,中國華融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標志著自身從一家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機構成為國有大型現代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上市后,中國華融財政部持股比例達到63.36%。
企業全面實現市場化后,國有資產也得到了保值增值。截至2016年6月末,中國華融總資產達到1.07萬億元,比2008年末增長了32倍,凈資產達到1316.5億元,比2008年末增長了7倍多,成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實現利潤最多、資本回報最好、總市值最高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用一句流行語說,真是‘厲害了,我的華融。”賴小民不無自豪地對記者笑道。
盡管成績顯著,但賴小民深知公司仍處于“起步、爬坡、過坎”的轉型階段,對照國內外先進金融企業,對比世界500強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不能躺在現有成績上,未有很多工作可做、很多潛力可挖、很多空間可補。”
改革開放至今,“做強、做優、做大”一直是國有企業的目標,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內涵又有所不同。在賴小民看來,現階段,“做強”就是在社會上要有足夠的綜合實力,特別是要有抵御風險的能力,衡量指標包括利潤、風險、品牌、責任。其中,利潤代表經濟實力,風險代表保障能力,品牌代表形象,責任代表擔當。“做優”則是要提升企業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指標包括企業結構、競爭力、產品質量、可持續性。其中,結構是手段,競爭力是核心,質量是生命,可持續是目的。而“做大”過去只是在國內,現在則延
伸到全球,指標包括企業規模、影響力、市場占有率、行業排名。為此,賴小民設立了三大目標。“一是做強主業,即不良資產管理,我們要通過創新,引領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打造一流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二是做優服務,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打造最具價值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三是做大規模,緊貼國家發展戰略,打造境內外上市、多元化、國際化經營的現代金融資管品牌。”
賴小民的“終極野心”,是用3—5年時間,帶領華融躋身世界500強。為此,他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變革,正在加速推進企業國際化戰略轉型,計劃立足港澳臺、服務大中華地區、對接國家“一帶一路”規劃、實現“內外聯動”。賴小民希望通過國際化發展,助推中國華融成為“治理科學、管控有序、主業突出、綜合經營、業績優良”的一流資產管理公司。去年12月底,中國華融(澳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揭牌開業。這是中國華融繼在香港搭建華融國際、華融金控、華融投資等平臺后,在境外搭建的又一國際化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賴小民告訴記者,今年中國華融將開展“企業管理年”活動,在全系統全面推行并實施“企業管理九抓”方法論,包括抓黨建、抓創新、抓轉型、抓風控、抓隊伍等9個方面,加強和完善企業管理,把風險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管理要效益。
“對企業來說,思路決定出路,專業創造價值,科技引領未來,內控完善細節,多元打造品牌,創新促進發展。”賴小民說。他接下來要做的,是保持中國華融市值穩健增長,不斷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國家、社會、股東、客戶、員工創造可持續增長價值。對于企業的未來,賴小民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