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瑛
摘 要:結合實際,重點探討了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的關系。
關鍵詞:政府審計;國家經濟安全;關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和平時期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正受到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尤其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國家經濟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1 政府審計關注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集大國經濟、轉軌經濟和不發達經濟于一體的時代背景,在全球經濟安全問題凸顯下,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更具有特殊性。
1.1 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
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指出:經濟活動是國家權力最重要的源泉,在一個主要國家間不大可能發生戰爭的世界里,經濟力量將是決定一國是處于主導或相對優勢地位還是從屬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
1.2 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
國家審計制度的確立是基于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必要干預、調節和管理的現實需要,是國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政府審計是國家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的最高目標是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把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人民利益作為審計工作重要任務,尤其要關注財政安全、金融安全、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安全、民生安全、環境安全等,不負時代賦予的使命。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劇以及可持續發展壓力的加大,國家經濟安全觀越來越受到各主權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重視。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要共同面對國家經濟安全問題。
2 關于政府審計防御國家經濟安全風險的研究
發展中國家政府審計雖開始關注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但研究尚未深入,我國對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研究也才起步。如何使政府審計成為國家經濟安全“衛士”,承擔國家經濟安全風險審計重任尚在研究中。近年雖然針對政府審計的國家經濟安全防御職能及范圍研究較多,但對外國資本跨國并購產業安全審計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卻很少。特別是研究產業安全指標體系和審計評價系統的構建,政府審計對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動機、趨勢、績效的評價,以及對國家經濟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審計等問題研究鮮見。因此,我們構建國家經濟安全“防線”,政府審計職能轉變,建立我國政府審計國家經濟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并肩負起防御國家經濟、政治安全風險的重任有著重大意義。
3 政府金融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
政府金融審計作為金融監管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審計機構對金融機構會計記錄、會計報表和其他財務資料所反映的業務活動真實性、合規性和經濟效益所進行的監督、審查活動,對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政府金融審計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在要求。我國政府金融審計歷經30年的發展已日漸成熟,但在審計對象、審計內容、審計程序和方法、審計功能定位等方面仍存在有待改進之處。
作為金融監督的重要形式之一,政府金融審計是強化金融監管、維護金融穩定、提高金融效率、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手段。政府金融審計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方面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金融審計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機制。政府金融審計以審查金融機構財務收支真實性,評價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抗風險能力、資金運營效益為目標,便于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及時發現隱藏于金融體系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做好評價防御工作。政府金融審計圍繞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業務、表外業務等具體業務展開審計,便于及時發現金融活動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化解危害國家金融安全的隱患,做好查漏糾錯工作。政府金融審計通過系統分析和綜合評價,能夠及時識別金融動態對金融安全的影響因素,便于我們完善宏觀金融政策、提高金融安全預警能力,做好信息反饋工作,提高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性。
金融審計是監督金融管理機構的重要手段。金融審計機構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層次分明,將有助于規范金融監督行為,優化金融監管資源配置,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4 我國政府審計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關注
在我國,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也受到高度關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首次將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提到議事日程,并明確提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在擴大對外開放中,要十分注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并把國家經濟安全提升到戰略的高度;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007年的全國審計工作總結中,劉家義審計長首次提出了“現代政府審計是經濟社會運行的一個免疫系統”的觀點。2008年,在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劉家義審計長在中國審計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及理事論壇上,對“免疫系統論”作了詳盡得闡述。該觀點認為,從經濟社會發展與審計發展的內在聯系來分析,從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更深層次研究來看,審計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發揮的是預防、揭示和抵御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障礙、矛盾和風險的“免疫系統”功能。由此,我國會計、審計界就政府審計發揮“免疫系統”作用,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我國會計、審計界普遍認同“免疫系統論”的觀點。審計署黨組通過的《審計署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提出了“充分發揮審計保證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全面提高依法審計能力和審計工作水平,初步實現審計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積極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審計監督制度”的要求。
5 中國審計的國際化趨勢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使審計國際趨同的進展迅速。審計的國際化更多地體現在國際審計準則的制定與采用上。中國審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勢正在加速。我國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正在趨于國際化。
環境的變化是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土壤,無論這土地富饒或貧瘠,審計作為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極富生命力的產物就會適應環境的變化存在和發展著,不斷地完善和創新自我,服務于對它需求的方方面面,承擔著社會公眾的責任。審計的生命力是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賦予的,審計發展的動力源來自于利益相關者們的博弈,只要社會存在、經濟發展,審計必將繼續實現其目標。
參考文獻
[1]蔡春,李江濤,劉更新.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基本依據、作用機理及路徑選擇[J].審計研究,2009(4).
[2]劉家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展審計研究,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