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新 韓曉玉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研究
王繼新 韓曉玉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國家意識形態傳播和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歷來受黨和國家重視。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政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強的情況,有學者將翻轉課堂教學形式引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翻轉課堂強調以學生為本契合教學認知法則,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實施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對于翻轉課堂我們不能采取完全的拿來主義,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對待這個全新的模式。
翻轉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素來受黨和國家重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思政理論課的內容是確定的,教育對象是極賦時代特性、思維活躍的大學生,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就至關重要,為了提升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時效性,教學模式改革也就成為一個常談常新、樂此不彼的話題。翻轉課堂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在2008年傳入中國,由于這種模式迎合了大數據時代以及以學生為本的性質,因此在2012年以來在中國校園掀起了一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熱潮。
(一)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盛行于西方,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譯過來的術語,也被稱為“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或“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以下將簡稱為FC“模式”)。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含義是指,教師應用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錄制成教學視頻,在課前供學生學習使用,學生則在家中或課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既能對學生授以魚,更能授以漁。FC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融入傳統教學的混合模式,但這種混合不只是單純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課堂的融合,更是一種課前學生自學、課堂教師學生之間問題探究和課后專題習題練習的混合。FC模式的著力點是教師教學理念翻轉,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從事教學活動的立教之本,教師要以教材或教師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翻轉課堂最初的構想來源于美國林地公園學校(Woodland Park)的喬納森·伯爾(Jonathan Bergma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這兩位化學教師。2007年他們用錄屏軟件來將他們授課用的課件加以講解錄制成教學視頻,并傳到網上供那些因故不能按時上課的學生補習使用。隨著兩位教師的開創性教學實踐,使得這種方法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但2007年翻轉課堂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首先是因為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以錄制網絡視頻的設備為載體,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錄制比較高水平的教學課程,這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使用信息技術設備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FC模式逐步在美國發展起來,提到美國的FC模式的流行,我們勢必會想到美國可汗學院對翻轉課堂的推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2010年比爾蓋茨和谷歌公司為可汗學院注入百萬美元的資助,這使得可汗學院網絡技術設備更加完善和強大,降低了很多教師實施FC模式的門檻,使更多的師生參與到這種模式中。如今FC模式已被引入我國校園,2012年起我國國內開始出現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探究。
(二)基于高校傳統教學模式背景下的思政理論課現狀分析
當前高校的思政理論課現狀主要從教育主體,教育主導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來分析。
1.“要我學”到“我要學”之思
當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力軍是在校大學生,目前他們多為95后,是生活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一代。他們學習知識的渠道不再是單一在依賴課堂老師灌輸獲取。課堂上總是充斥著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臺上津津樂道的講課,學生在下面手指滑動翻看手機,尤其是像思政理論課這樣的大班授課制,其傳統教學模式必須進行革新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學生瀏覽網頁,參加專業論壇學習交流可以獲取大量零碎的知識。FC模式恰好能滿足學生獲取碎片化知識的需求。在發達的信息網絡時代下成長起來的95后大學生,喜歡個性、追求自我的傾向需求格外突出,死板僵硬的教學模式使他們對思政理論課程的學習淡漠。而FC模式自主性、探究性、共生性的特點促使學生去主動學習,使學生發生從逃課到淘課質的變化。
2.教學理念之轉
灌輸理論是思政理論教育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師把灌輸理論等同于“照本宣科”,把課堂當作自己的一言堂,不顧學生聽的效果,這其實是有悖思政教育的灌輸理論。灌輸原則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這無庸置疑,但教師要科學審視這一原則,它的目的是要學生接受,傳授的結果是要有較高的實效性和接受率,而不是為講而講。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老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要一切為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把課本知識和學生學習特點結合起來。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引導其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主動的去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忙。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主動學習記住的知識是記得最牢固的,FC模式則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都強調以學生為主。此外教師操作互聯網視頻設備的技術也需要進行培訓,提高其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對學生觀看視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即時的統計和反饋,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完成教學相長。
3.教學方法之變
思政理論課原理性教學方法有啟發式和探究式,技術性教學法有講授式和討論式,操作性教學法有多媒體演示式等。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高校思政理論課采用最多的是講授法和多媒體演示法,而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后自主地進行討論的問題探究法是幾乎沒有的。在FC教學模式中,課前讓學生觀看視頻,視頻中包含了傳統教學的方法,然后在課堂上采用問題探究和小組討論總結法,這種教學方法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翻轉課堂與高校思政理論課契合
高校思政理論課適合FC模式的開展,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契合點。其一,雖然翻轉課堂最初是在高中化學課堂開始的,但翻轉課堂的適用范圍遠不止高中,可以運用到除中學以外的高職大中專院校,以及大學本科階段,與高校契合;其二,與思政理論課契合,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思政課堂實效性有待提高,需要革新舊的教學模式,FC模式這一全新的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符合教學認知發展規律,可以一試。當然我們也不主張完全拋棄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有自身優勢,不可能用視頻完全取代師生面對面交流溝通。所以要采取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來面對,找到兩者的契合點,有效地實現對接。
(二)翻轉課堂與高校大學生學習特點契合
對于我國小學是否開展FC模式,針對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注意力易分散和轉移等特點,很多專家和學者給出了不容樂觀的回答。而在大學生中開展FC模式卻認為有極大的益處,大學生相比中小學生更有自覺性,從心理學角度來說,95后大學生處在青年早期,而青年思維自我監控能力的發展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隨年齡增長而迅速發展;二是具有良好計劃性、準備性;三是青年初期的思維自我監控能力已經接近成人水平。大學生的學習自制力更強,更能完美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多為被動,思政理論的大班授課導致教師顧及不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接受狀況,學習評價方式也主要以卷紙考試成績為主,這則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也身心俱疲,思政理論課實效性大大降低。翻轉課堂教學使思政理論課真正的做到了三貼近,第一貼近學生興趣愛好,翻轉課堂能增進師生交流,通過即時的問題反饋,老師不再盲目的教,學生也不再盲目的學,使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上思政理論課;第二貼近社會生活實踐,思政理論課采用FC模式不再是純理論課本的本本主義,在課堂上,教師循循善誘讓學生們自己探究發現解決問題,將自己主觀想法與客觀實際相結合,如果學生主客觀不協調不一致就會發生心理沖突和矛盾,主觀心理活動與客觀現實發生了碰撞,這時問題就易出現,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這個時候恰恰是學生學習和對他們進行指導的最佳時期。第三個貼近是學生和老師互相之間更貼近,通過視頻教學學生做習題反饋回來的問題,教師一目了然,清楚具體是哪位學生有什么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做到了然于心。對于學生來說,老師不再是只能上課見面才能交流,課前也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交流,真正體現學生和教師共生性的關系。
(一)課前視頻教學階段
傳統教學是課堂講授加課后練習,翻轉課堂是課前自學加課堂探究。美國的可汗學院為師生提供強大的免費教學網站,而中國在2013年也進行過東西部高校聯盟,進行優質資源整合講授。在課前視頻教學階段,教師的責任重大,需要老師下功夫進行導學案的設計,如精心設計向學生提問的問題,以及在視頻中插入什么樣的內容,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和教材內容進行前期視頻制作,也可以直接使用錄制好的名師視頻進行課前教學,如果使用已有的名師教學視頻,也需要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來親自設置問題穿插在視頻中。實施翻轉課堂后,學生需要課前觀看視頻進行自主的學習,因為在課堂上老師不會再次講解,課上會直接進行問題探討,所以不管是學生主動或者是被動,都會在課前學習,否則在課堂上將跟不上老師和同學們學習的進度。而且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ID賬號和觀看記錄,還有答題記錄,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學生只需根據自己的課余時間在課前看完視頻并進行消化整合,形成自己系統的知識,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課前教學視頻通常要限制時長,一般控制在二十分鐘到四十分鐘之間,這樣的時間長度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其的學習效率。
(二)課上師生問題探究階段
進行完課前視頻教學以后,接下來就是課堂上的問題教學,這一環節不能輕視。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步驟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式學習。第一步是進行分組,然后就視頻教學中,學生迷惑不解的知識點或者案例中的問題進行組員之間的討論,老師不能讓學生思緒漫無目的沒有方向,老師要在學生們中間走動,聽取每個小組的討論過程,然后對學生進行積極地、有方向地引導,不能任其偏離正確的思想軌道。思政理論課這門學科就是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因此認為在這一環節,教師不應該干預學生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在討論結束后,就開展第二步,進行小組總結。以一個自然班為單位,分成的若干小組討論完畢后,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進行總結,待小組代表總結完以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答疑解惑并進行點評指導。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讓每個學生總結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師要了解討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總結以作業形式反饋給老師,從而達到人人參與,人人收益的課堂。
(三)課后習題練習鞏固階段
很多專家學者對FC模式往往著重強調課前視頻教學和課上問題研究討論,卻忽略掉課后習題練習鞏固階段。而這個階段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的,在識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的發展速度較快,后來逐漸緩慢,穩定在一個水平上,遺忘的發展呈現先快后慢的規律。因此對新學習的知識要不斷的溫習,從而達到知識的鞏固。
(一)FC模式發展的局限條件
網絡視頻設備條件,教師自身素質以及課程設置都是局限FC模式發展的影響條件或因素。
1.網絡教學需要技術支撐,需要國家和學校提供平臺,讓教師錄制高水平的網絡教學課程。雖然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加大對教育的投資,但我國很多地方的學校并不具備進行FC模式的網絡技術的條件。美國的翻轉課堂之所以能夠得以推廣是與可汗學院的努力分不開,而可汗學院教育網站的強大又與比爾蓋茨和谷歌公司的經濟資助分不開。雖然我國在2013年東西部高校也進行過思政課優質資源整合,但并沒有長久的堅持下去,也沒有長效的進行,所以說翻轉課堂在我國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FC模式大規模的推廣需要國家、學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2.信息時代的發展,給教師教學也帶來了挑戰。教師們不能再墨守陳規,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服務于學生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和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FC模式則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而且理念的轉變以及視頻教學技術的培訓,教師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3.傳統課堂中思政理論課的大班授課以及思政理論課的課程設置都是FC模式的局限條件。FC模式在美國得以開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班授課。所以說開展FC模式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具體情況,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理論是實踐的指導,發現一個新事物我們必定要先研究其理論,然后再用于實踐,對待FC模式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應用也應如此。因此教師在FC模式教學過程中要探索并努力去尋找一個實施的平衡點,從而達到提高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不管我們實施哪一種教學模式,進行什么樣的教學改革,其本質都是減負提質,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FC模式發展應采取的態度
我們現在所倡導的FC模式是從美國引入的,但我們不能直接拿來就用,要進行本土化的研究、改造和加工。有的學者擔心我們引進歐美的FC模式,具有西方意識形態的傳播,尤其像西方很多公開課,具有西方價值觀念的灌輸,所以我們必須要對FC模式進行符合我們中國國情的研究和應用。同時對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西方的慕課既有我們可取的地方,同時也有缺點,比如缺乏師生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學習氛圍等。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有很多弊端,但也有它的可取之處,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實踐采取客觀理智的態度。
[1]李瓊.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教學專長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7.
[2]皮連生.智育心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62,335.
[3]朱磊.逆序創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高校思政課的實踐[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2.
[4]徐華偉.試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Sl):3-7.
[5]劉秀峰.”先學后教”模式在我國的百年演進及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4(21):17-20.
[6]張榮偉.論“教”與“學”的五種關系[J].教育發展研究,2012(10):50-56.
[7]何克抗.從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3):1-6.
[8]冉新月,劉琳靖.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以《形勢與政策》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6(38).
[9]陳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的理論闡釋與實踐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2):87-90.
[10]周洋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的實踐與反思[J].亞太教育,2016(30):104-105
責任編輯:徐芳
G641
A
1674-1676(2017)04-0052-04
太原科技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613)。
王繼新(1972-),男,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時期社會熱點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
韓曉玉(1992-),女,山西文水人,太原科技大學碩士生,研究方向為新時期社會熱點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