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顏東
?
柏拉圖體育思想研究——以《理想國》為中心的考察
原顏東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河南焦作,454000。
采用文獻分析法,探討柏拉圖的作品《理想國》所蘊涵的體育思想。結論認為:柏拉圖的體育思想從城邦之治的防衛者教育出發,注重軍事體育實踐。柏拉圖的身體觀可以說是其體育思想的核心,他強調體育與音樂必須相輔相成,才能達到身體與靈魂融為一體的目標。總體而言,柏拉圖的體育思想是由防衛者的教育發展至每個人的教育,而且堅信體育與音樂是身心和諧的不二法門。
柏拉圖;體育思想;理想國篇
一般而言,中國體育發展受到西方體育思想影響比較深,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提及西方的體育,無法否認古希臘時代的輝煌成就。筆者在探討這一歷史時期的體育時,發現這一歷史時期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在體育研究方面,已有獨特的看法,有些體育觀(本文意指有關Gyranastics的理念)不但沒有過時,甚至可以為我們提供作為未來體育發展的參考。在古希臘時代,體育并非一個獨立考究的學科,而是當作教育的一環,柏拉圖的體育思想即蘊涵在其教育思想中。雖然柏拉圖的著作中并未出現體育(Physical Education)一詞,但是他所提出體操“Gymnastics”的概念(在當時是身體運動之意,也有人譯為體操),即蘊涵現代體育的意義。因此,筆者以柏拉圖作品所提Gymnastics的相關內涵,探討柏拉圖的體育思想。
柏拉圖的體育思想主要收錄在理想國篇、法律篇中,其內容包括身心的問題、培育指導者的體育論、體育的目的論、體育與年齡、體育設施等。本文即以理想國篇和法律篇為對象,探究柏拉圖的體育思想,以期了解希臘的體育精神。由于柏拉圖的原典論著以希臘文為主,囿于其使用的語言,筆者無法直接引用原典論著,僅以翻譯過的文獻為主,及他入所著有關柏拉圖的硏究為探討的資料。本文以文獻分析為方法,將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以理解柏拉圖作品中體育思想的內涵。
筆者認為,探討柏拉圖的體育思想,有必要先從他的生平和其所持的身體觀著手,以理解其體育思想的背景與根源。
1.1 生平
柏拉圖于公元前428年生于雅典的貴族家庭,自幼在繼父家中長大,且在柏里克利士的民主政治傳統下接受教育,在雅典文化的輝煌時期,接受良好的文化素養教育。柏拉圖受蘇格拉底的影響甚深。蘇格拉底死后,柏拉圖決定放棄本國的政體與從政的念頭,并且與歐克利德一起退避到美加拉。柏拉圖的杰出教育家及政壇顧問的聲名,展現在公元前367年的第二次西拉古斯之旅。在公元前361年的第三次西拉古斯之旅,柏拉圖希望草擬一部憲章,團結希臘各城邦共同對抗迦太基的威脅,但反對意見太多,柏拉圖在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專心辦學,至公元前348年去世為止。
1.2 身體觀
柏拉圖的身體觀是“追求正義”,正義是指美與善,包含智慧、勇敢、節制,他可以帶來幸福,而不正義即為丑和惡。柏拉圖經常強調“善”,他認為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礎與終點,其反面即為惡,身體一旦與惡同行,則產生虛弱、病氣和丑陋。如此一來,必須以正義來端正精神,以醫術來治療身體。真正的善是身體健康和強壯,先以體育鍛煉而非等到生病才治療;真正的善是精神規律和秩序,先以音樂修養而非等到生惡才補救,所以強調預防重于治療。
柏拉圖主張人是肉體和靈魂二元組成。肉體的物質成分是來自于整個物質世界的物質成分,而靈魂來自于稟賦這個物質世界生命的靈魂。至于肉體與靈魂是否會交互作用,大部分觀點認為柏拉圖不否認此說法,亦即柏拉圖不否認靈魂會影響肉體,肉體也會影響靈魂。雖然如此,他仍傾向認為靈魂是主動且永恒的,肉體是被動的。同時,他堅信真正健全的人,是靈魂與肉體必須健全。此信念引導出他的體育思想。
柏拉圖處在一個城邦與城邦間較勁的時代,他的體育思想,可以說是在理想國的中期全面展開,在理想主義中試圖實現正義論及理想的國家,其體育思想的內涵,可從體育思想的發端,防衛者的教育,體育的主張等三方面加以探討。
2.1 體育思想的發端
柏拉圖認為國家是人類因生存的必要而產生的。而人類對于衣、食、住的要求愈來愈多,因而必須考慮生產問題。在人有個別差異的情況下,每個人適合各種不同的職業,且一人做一事的效果比較好,于是產生專業化,這種國家可謂健康的國家。但是簡單樸素的生活無法滿足人類的欲望,漸漸地為了要求更上一層的講究而成為奢華的國家。由于以上的發展,初期孕育健康國家的領土顯得愈來愈狹隘。因此,擴大領土成為理所當然,為了擴大領土尋求新國土,須對他國進行侵略,相對的必須對本國進行自衛。正如上述的一人一事的專業化,防衛者也必須成為專門化,于是防衛者的教育因此而生,可謂體育思想的發端。
2.2 防衛者的教育
要理解防衛者的教育,可從防衛者所要具備的特性著手。防衛者的特性可用下面的對話(理想國篇卷三,宗教和文化論)加以說明。由于理想國篇中的對話,經過柏拉圖重新詮釋與認同,因此,蘇格拉底對此部分的主張可謂為柏拉圖所接受。蘇格拉底認為,我們的防衛者就需要較佳的訓練,因為他們要像警覺的門犬,必須視聽極度敏銳。飲食或春夏秋冬的改變,是他們作戰時難免要忍受的,不能使他們的健康崩潰。
由上述的對話可知,防衛者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在發現敵人時能迅速追趕,捕捉敵人時能強勁有力。除此之外,防衛者對敵人勇猛,對主人溫和忠實,且具有分辨判斷是否為敵的能力。柏拉圖對于防衛者的教育采用“根本的思想”,亦即雅典傳統的文育和體育兩個基本教育。當時雅典的現時社會盛行培育詭辯家,其接受三學(文法學、修辭學、論理學)和四科(算術、幾何學、天文學、音樂)。文育之一的音樂在防衛者的教育中相當重要,其精通物語、詩、韻律、奏樂,最后以養成優美、調和、節制的品德修養,目的在于培育精神層面的目標。體育方面則在體育主張的部分加以說明。
2.3 體育的主張
柏拉圖認為,健康的身體是在健全的身體上改善精神,健全的精神是在健全的精神上改善身體。體育是達到健康身體的不二法門,所以他非常強調體育的重要性。亦可從對話錄(理想國篇卷三,宗教和文化論)中得知。蘇格拉底認為,說完了音樂就該談體育啦。我們的青年是要受體育訓練的。體育和音樂都應該在早期開始。體育的訓練應當謹慎,而且終身繼續下去。由上述體育和音樂都應該在早期開始,體育的訓練應當謹慎,而且終身繼續下去,得知柏拉圖很重視體育的訓練。除了上述之外,柏拉圖的體育主張尚有以下兩點:
(1)強調素樸主義
關于素樸主義可從下面的對話(理想國篇卷三,宗教和文化論)明顯地看出。
蘇格拉底:真正優越的體育,跟我們剛才描述的純樸音樂,就像是孿生姐妹。
格樂康:為什么呢?
蘇格拉底:我想,有一種體育跟我們的音樂一樣,是純樸的,特別是軍事體育。
格樂康:你是什么意思?
蘇格拉底:我的意思可以從荷馬那找到。你知道他讓他的英雄們,在戰時以軍人的口糧為宴席。他們雖在赫勒斯龐海峽的岸上,卻沒有魚吃,而且除燒烤以外沒有烤熟的肉,而烤肉對軍人最方便,因為他們只要點火就可以,沒有攜帶鍋的麻煩。
格樂康:不錯。
蘇格拉底:我要講荷馬詩里,從不曾提過美味的鹵汁,大約不會錯的。他禁絕此物,并沒有什么特殊。一切職業運動員都知道,一個人要想健康良好,絕不能吃。
格樂康:不錯,而且他們既然知道這種情形,不吃是對的。
蘇格拉底:錯綜復雜的音樂,或生放蕩,或生疾病。而純樸的音樂在靈魂里是節制之父,純樸的體育,又為身體的健康之父。
格樂康:對極了。
由上述可知,柏拉圖強調體育必須純樸而不要奢侈,例如,飲食必須簡單、方便,不必要求美味。并認為純樸的體育,才能使身體健康,如果怠慢與奢侈,則病氣生矣。防衛者的體格鍛煉頗有苦修禁欲的色彩,因那種簡單純樸的訓練系統,所造就的不是怠慢的運動員,而是斗士型的運動員。柏拉圖亦認為身體過度保護而沒有從事簡單的體育,是所有阻礙身體發展最大的因素之一。
柏拉圖所強調的素樸主義是以軍事體育為主,其目的在于培養防衛者的求生與忍耐力。就現代運動員的營養與健康觀點而言,這一主張有待商榷。然而,柏拉圖提出身體不能過度保護的觀點,值得我們關注。
(2)體育和音樂和諧共生
前述提過體育和音樂的重要性,二者除了純樸之外,還需要相輔相成。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對話(理想國篇卷三,宗教和文化論)加以探討。
蘇格拉底:你難道沒有看到,致力于體育而忽視音樂,或僅致力于音樂忽視體育,對心智有什么效果?
格樂康:效果怎樣表現的呢?
蘇格拉底:一個產生剛硬和兇猛,一個產生柔弱和婦人氣呀。
格樂康:不錯,我注意到,僅是運動員的,變得太像個野人;僅是音樂家的,則又柔軟弱到了有害于己的程度。
蘇格拉底:不過呢?這種剛猛只能源自活力血氣,得到正當的培育,便成勇敢,但如果過分強化,則可能成為剛硬殘酷。
以上強調體育和音樂都不可單一進行,也不可過度。我們亦可由下列對話(理想國篇卷七,地穴)相互印證。
格樂康:你總記得,音樂和體育是平等的教育,以養成習慣來訓練衛國,以協調使他們和諧……
蘇格拉底:你記得一點也不錯。
柏拉圖認為體育與音樂混合進行,可提供人和諧一致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其間缺一不可。如果致力體育且吃得健壯,卻沒有音樂和哲學,則無法得到高度的自信。單以體育的肌肉發達是不夠的,還要有音樂的精神訓練。如此—來,才能培養有勇氣、有節制而且溫和的人。基于上述,柏拉圖提出:我們選擇勇士時,必須盡最大的能力,用身體活動與音樂教育他們。
筆者認為體育與音樂皆不容忽視,也認同柏拉圖身心和諧一致的發展。但是柏拉圖傾向將體育視為肉體健壯與肌肉發達,而忽略體育本身的精神層面。與今日強調身心發展的體育概念相較之下,所蘊含的范圍有所不足。
由上述得知,理想國篇的體育思想是從防衛者的教育出發,其特色是作為國家指導者的教育策略之一,以及培養身體陶冶性格;他的方法在于體育和音樂須相輔相成,而且要樸素和適當地執行。按照理想國的計劃,兒童從7歲起進行10年的教育,仍然一部分是體育,一部分是音樂,前者為追求身體的和諧,后者為追求靈魂的和諧,這是希臘民族的根本理想,柏拉圖亦極為重視。
柏拉圖到了晚年時見到時勢進展,文化水準逐漸下降,深知期待真正哲人的出現已落空,因此,將可能實現且具體的,訴諸法律篇的著作。法律篇是柏拉圖的重要著作之一,且把理想國篇作了修正,其體育思想用具體的方式陳述,內容可分為下列3個部分,使沖動秩序化的體育;依年齡而分的體育;體育的內容等。
3.1 使沖動秩序化的體育
柏拉圖認為,除人類之外的動物,無法具有聲音和運動的秩序知覺,雖然孩子本身不可能一直保持安靜(此為沖動),但他具有秩序的知覺。在體育運動上的秩序稱為律動,在聲音的秩序稱為調和,教育就是引用這種知覺,將之導向律動和調和。聲音的秩序化必須要音樂,運動的秩序化必須要體育(法律篇1卷)。在此時期,柏拉圖明確指出體育是教育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使沖動走向秩序。
3.2 依年齡而分的體育
體育引導孩子從混亂無秩序的全身活動,進入一定秩序的固定活動,此過程就柏拉圖而言,應依具體的年齡,細分其實施的方法,使其得到適度的運動。以下則以胎兒的體育、幼兒的體育和少年的體育等3項加以說明:
(1)胎兒的體育
柏拉圖認為,任何生物在其產生時,對其成長發育都是最旺盛的,因此從事適當的運動是必要的。這一思想是參考當時雅典盛行的斗雞飼育者對雞的健康考慮而來,由其引來為胎兒健康,孕婦必須做散步運動,如同現代社會強調孕婦母體的體力培養,而柏拉圖也規定孕婦應從事散步,并且將其制定成法律。
(2)幼兒的體育
在襁褓和不能走路的階段,乳母和母親協助施予運動和音樂,對幼兒的身體和精神上,具有良好的效果。3歲到6歲是游戲時期,這一時期應該依據幼兒的性質而游戲,而且要婦女(管教者)克制自我,嚴禁責罰,為此,國家任命人員來指導監督。
(3)少年的體育
6歲至10歲所受的教育以體育為主,每一所學校必須建有體育館與運動場,而游戲和運動是主要的課程,旨在培養強健的身體。這一時期的學習項目有騎馬、射箭、槍投和投石器的使用等方面。學習時,在習慣上是使用右手,將來如果要成為戰士則要求均等使用兩手。
3.3 體育的內容
體育的內容除了上述之外,還包括舞蹈、競走與角力、設施和人事管理,其分述如下:
(1)舞蹈。就舞蹈而言,柏拉圖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一樣,有一種追求愉快、追求舞蹈的自然傾向。在法律篇中,他將舞蹈的整體與教育的整體視為相同,而舞蹈可以說結合了音樂和體育,其特性在于以身體屈伸及全身調和運動。柏拉圖在法律篇的第7卷,將舞蹈的形式分成高貴的舞蹈與卑瑣的舞蹈兩類。
戰爭的舞蹈是模仿參與戰陣和激烈運動者的動作,和平的舞蹈表現一個有節制的靈魂對于繁榮的欣喜和適度的愉悅。高貴的舞蹈適用于國家教育,卑瑣的舞蹈則國家不應容許。柏拉圖反對神祕宗教儀式的舞蹈,在于反對很多希臘人假宗教之名而表演不當的舞蹈。他也反對新舞蹈,他贊同傳統舞蹈并且主張通過立法加以保護,因為傳統舞蹈最接近神圣的本質。
柏拉圖認為舞蹈的基本功能為,表示人類歡娛之情、表達對于神的虔敬、造就優美的身體,以達到身心和諧發展。沒有受舞蹈訓練者就是沒有受教育者,受過良好教育者則接受完全的舞蹈訓練。因此,兒童從小必須接受舞蹈教育,在熱烈迷人的氣氛中學習了道德教訓。他深信理想國家必須永遠模仿至善至美的生活,而舞蹈具有和諧、健康與美的特性,正是這種至善至美的模仿與代表。
(2)競走與角力。競走是采用弘揚尚武的精神。在各種競走比賽中,男子依年齡分為少年、青年和成人組。而在女子方面采用較輕度的方式,與男子有所不同。競走又分為武裝短、中、長距離走和重甲著裝平坦路的比賽。在角力方面所提甚少,他認為,以健康為目的的角力組織較以勝利為目的的角力組織為優。
(3)設施和人事管理。在設施和人事管理方面,柏拉圖認為國家至少要有3所市內、3所市外的體育場,為了擴大練習場所,應設置騎馬訓練場和投擲訓練所。在人事管理上,國家官職中最高責任者等同目前的教育部長,其下選用任期5年的教育官員,以及考慮選用的體育監督者。再進一步細分為體育場所和學校管理,以及比賽的裁判。
總之,法律篇的體育思想,在于具體、明白的強調體育具有使沖動秩序化的教育功能。體育實施時,必須考慮不同的年齡層,授予不同的教材。雖然當時體育項目沒有今天多,但是也重視女性的參與,而且柏拉圖主張喚起立法者應重視女性教育,如果忽略女性教育則使國力減半。在體育設施和管理上,是現代體育發展所努力的方向。
由柏拉圖的生平與身體觀得知,他的體育思想從城邦之治的防衛者教育出發,注重軍事體育,必須與音樂相輔相成。雖然他認為靈魂比身體具有優越性,但是他亦強調一個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體育與音樂并重。如此一來,才能達到有品德、智慧、健康和幸福,使身體與精神發展完善。柏拉圖認為缺乏活動,足以損害身體健康,而體育可以補救,并可以保持身體健康。他對體育所持的觀點,主要在于鍛煉身體。體育的項目主要有舞蹈、角力和競技,其中又以舞蹈更獲得柏拉圖的重視。在實施體育時,依年齡和性別的差異,將內容和方式作不同的調整,以合乎個別差異的原則,同時注重女性的參與。整體而言,柏拉圖的體育思想,是由防衛者的教育發展至每個人的教育,而且堅信體育與音樂是身心和諧的不二法門。然而,柏拉圖傾向將體育視為肉體健壯與肌肉發達,以現代的觀點評析,他尚未提到體育本身所具有精神層面的意義。
[1] [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 《世界上古史綱》編寫組.世界上古史綱(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1.
[3] 李天祜.古希臘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1:53~56.
[4] 晏紹祥.荷馬時代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49,255.
[5] 陳 恒.失落的文明:古希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
[6] [法]瓦諾耶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及古希臘羅馬的體育運動[M].徐家順,譯.天津:白花文藝出版社,2005:3.
[7] 石衡潭,譯. [英]杰弗里·帕克.城邦——從古希臘到當代[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23.
[8]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8.
[9] 陳中梅,譯. [古希臘]荷馬.荷馬史詩:奧德賽[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192.
[10] 王造時,譯. [德]黑格爾.歷史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226.
A Study on Plato’s Sports Ideology——An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Utopia
YUAN Yandong
Institute of P.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
Based on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ports ideology contained in Plato’s work Utopia. It is concluded that Plato’s sports ideology starts from the defenders’ education to govern the city-state, which stresses military sports practice. Plato’s view of body is the core of his sports ideology. He stresses the supplement of sports and music, and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the body with the soul be realized. On the whole, Plato’s sports ideology ranges from education of defenders to educ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he strongly believes that sports and music is the only way to reach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
Plato; Sports ideology; Utopia
1007―6891(2017)04―0009―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03
G80-054
A
2016-12-04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