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鵬
(中共運城市委黨校,山西 運城 044000)
山西省“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激勵機制研究
范云鵬
(中共運城市委黨校,山西 運城 044000)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我們時代的特征,同時也是展現我們時代活力的具體表現。研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要研究創業創新本身,更需要研究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勵。建立完備的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區分不同類型的創業創新機制,并且重視農村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的建設。通過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完善我省當前的創業創新體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公共激勵機制;激勵機制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說要借改革的“東風”,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社會中創造財富的潛力全部被激發出來,可以說我國已經進入到全民創業的時代,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凝聚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力量,也凝聚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潛在動力。我們必須要研究激發這種力量的各種機制,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更好地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府、社會和個人的激勵機制。而我省當前的“創業創新”還相對比較弱,相關的激勵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我省“創業創新”的多元化激勵機制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只有激勵機制為創新提供現實保障,創新才能實現引領社會發展的力量。如果思考創新需要什么樣的保障的話,我們就必須要研究激勵機制。激勵機制研究并不是簡單的制度研究,而是內在包含著對激勵機制本身理論和原則的研究,研究激勵機制理論的內涵和外延。通過對激勵機制的研究和界定,我們才能把握制定各種激勵機制的原則,才能分清根據不同發展環境制定何種激勵機制,也才能充分認識不同激勵機制之間的關系和協調性。這是我們研究激勵機制理論的目的和意義。
激勵機制研究是在探索激勵理論過程中完成的。首先,“激勵”在《漢典》中被解釋為“激發、鼓勵”。意指一種外在的力量對人內在心理的積極影響,鼓勵人去把某種理想付諸實施的心理活動。它的英文表述為“Encourage”,該詞的意思是指“進入內心”,使內心產生某種動力的因素。無論是中文中的解釋,還是英文中的表達,都指出“鼓勵確實對人內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之下人們開始獲得追求某種活動的力量和信心”。其次,現代激勵機制理論最早是由弗洛姆提出來的,期望理論公式就是“對個人行為方式的控制是通過改變一定的酬金與一定的績效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獎酬本身的價值來實現”。[1]納爾遜則把激勵機制定義為“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2]目前,我國學術界中對激勵理論研究還相對較少。從文獻來看,僅有劉正周和凌亞(1996)認為激勵機制就是“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通過激勵因素和激勵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或者簡單地說,在組織中用于調動其成員積極性的所有制度的總和”。[3]劉正周和凌亞從廣義性界定了激勵機制這個概念,使其具有較強的包容性。
目前激勵機制的形態主要區分理論激勵機制形態和實踐激勵機制形態兩類。理論激勵機制形態主要包括內容型激勵機制理論,主要代表有莫瑞的人格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奧爾德佛的生存關系成長理論等;行為型激勵理論,主要代表就是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斯金納的強制化理論等。國內的主要代表就是激勵對象的激勵機制理論和企業經營的激勵機制理論。從我國實踐來看,不同的行業設置了不同的激勵機制,主要有高校科研人員的科研激勵機制、公務員工作激勵機制、企業員工的工作激勵機制、社會公共管理中的分類激勵機制。本文重點研究的是不特定主體在創業創新過程中政府應該提供何種激勵機制,實質上就是公共激勵機制研究。
我國目前的激勵機制研究理論相對細化具體,主要集中在不同領域內部,對于激勵機制的基本理論研究相對較少。具體對象化的激勵機制研究作為當前我國激勵機制研究的特點,其中主要包括公務員激勵機制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激勵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提升公務員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各種激勵機制;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研究,主要是圍繞如何調動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來制定相關的配套激勵機制;本文主要研究社會創業創新公共激勵機制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創業創新過程中,其主要是以政府主導的公共激勵機制。它的側重點主要是針對所有的社會主體和組織而言的。本文對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我省當前出現的產業結構轉型而言,實質上這種激勵機制研究主要落實在對“創業”和“創新”有重大突破的組織和個人而言的。所以本文將會在下面針對我省的具體情況進行專門的研究。
目前,我省整體的創業平臺不多,創業活力不足;創業領域缺乏多元化,創業主體較少;科研相對落后,創業創新的科技支撐不夠;缺乏創業創新能力,創業創新培訓較少等。這些具體情況的出現既有傳統產業發展模式、高校科研創新和公共培訓相對不高的現實情況,也有管理部門在對創業創新重視不夠和激勵機制缺乏的原因導致的。只有在明確創業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后,我們才能真正地看到我們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我省的創業創新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現實能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公共創業創新培訓。無論是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從農村進入城市的青年,他們如果要從事創業創新,最為需要的就是掌握各方面的創業創新信息和能力。政府應該鼓勵社會建立專門的“創業創新培訓和孵化中心”,或者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組織興辦各種“創業創新培訓和孵化中心”。針對該中心的設立,政府都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的公共組織參與到這項事業中。目前我省已經設立了綜合型和專業性的創業創新中心,但這主要針對的是大學畢業生或者其他高端人才的創業創新孵化。“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主要是要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業熱情,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依托專門的社會公共企業組織提供專門的“職業技能孵化”。依托企業自身優勢,在企業中設立“職業技能轉化和孵化培訓機構”,進一步擴大“職業技能孵化中心”在數量上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供能力和技術保障。政府在制定企業建立“創業創新孵化中心”時,缺乏重要激勵機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需要足夠的金融體系支持,更需要編制不同類型的創業創新資金支持方案。2017年1月,我省財政廳下撥了9540萬元財政創業資金,這些資金用于支持具有特色縣市的創業。同時省財政廳也制定了《扶持眾創空間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對于眾創空間實際發展提供最高100萬元的支持。從目前我省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情況來看,針對社會上不特定主體的創業創新資金支持不夠,并且也沒有形成階梯式的資金扶持。只是籠統的單一的創業創新資金扶持體系,而缺乏對這些資金進行精細化分類扶持,最終導致形式上的資金不充足。
其主要表現為專業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相對明確,而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激勵機制中的資金則相對比較缺乏,且政策性的激勵機制也比較缺乏。所以我們既要重視資金保障,也要重視其他激勵機制的建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過程中,不僅要制定對生產領域的激勵機制,更要重視對“實驗室”科學研究的激勵機制。目前我省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4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基本上都與我省的產業結構相適應。從這些實驗室的類型可以看出來,高新技術類的實驗相對比較少,主要是集中在機械加工制造、醫學、材料、煤化工等領域,在計算機軟件、通信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實驗室相對比較少,這導致我省在科技創新方面能力不足。政府的激勵機制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和產品轉化方面還相對比較缺乏。同時也缺乏對實驗室成果轉化方面的激勵機制,很多實驗室成果雖已申請專利,并且沒有轉化成生產力。這其中原因就有缺乏公共的激勵機制,導致專利難以轉化或者專利所有者缺乏資金,難以自行創業的現實情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多需要基層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的支持。很多創業創新者都沉在社會的底部,他們通過自己的奮斗和聰明才智來實現自己的創業創新。很多創業創新既需要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更需要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的支持,但是很多地方缺乏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結果就會導致創業創新失敗。這個問題不僅是我省的問題,同樣也是全國各地存在的問題。在研究創業創新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對普通人創業創新的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的考慮。
我省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既有我省自身經濟發展特色的原因,又有我省整個科研和自身產業結構的原因。這種狀況導致我省現在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缺乏和專門激勵機制不完善,要想完善當前的激勵機制,就必須要研究導致這種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下面我將結合我省的產業及其經濟發展來分析導致激勵機制存在問題的原因。
產業結構的固化和模式化是導致我省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我省的傳統產業模式就是以煤炭開采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態。這個形態內部包括三種產業類型,依煤炭開采為主的機械制造業加工、依煤炭轉化為主的煤炭轉化研發產業、以煤炭開采的資源型產業。除煤炭外,我省農業產業優勢不明顯,主要是以晉南為主的果蔬產業。這些產業結構曾經為我省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發展和新常態經濟形勢的到來,它們已經成為我省經濟轉型發展的負擔,同時也導致我們原來的產業扶持、創新創業激勵機制相對落后。我省目前正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雖然決定轉型升級的要素多元,但是如何建立適應當前產業轉型升級、適應大眾創業創新的激勵機制?我們首先要突破傳統產業對現有激勵機制的制約,先要在激勵機制上盡快實現轉型,讓傳統的專業性激勵機制變為社會公共性的激勵機制。所以激勵機制突破傳統產業形式將是實現整個社會創業創新的前提。
從我省的國家級實驗室和升級實驗研究的狀況就可以看出來,我省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是相對比較落后。2016年全省專利申請量是20031件,其中發明專利是8208件。與其他中部省份相比,我省的科研能力還明顯不足,如河南省在2016年共受理知識產權申請95000件,其中授權量接近50000件。我省的整個科研創新和社會內部自身的創新能力還相對比較落后,創新能力落后就會導致社會內部的競爭力不強,社會內部的創業創新活力不足,最終也會導致相關的公共激勵機制制定相對落后。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創新創業的動力,市場中的競爭主體就不會需要各種激勵機制。因為市場內部不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也就不會從這個方面考慮制定相關激勵機制。二者之間存在著需要與被需要、激勵與持續激勵的相互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借助外部因素來刺激整個市場對激勵機制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創業創新公共激勵機制建設。
從激勵機制的類型來看,目前主要的激勵機制包括物質貨幣的激勵機制、榮譽的激勵機制、股份的激勵機制。在這些激勵機制中占主導的就是單純物質貨幣的激勵機制,從某種程度上這種單一的激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起與科研開發相關的專利產品的激勵。目前我們的研究都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實驗室,當研究結果出來以后,它只能通過技術交易平臺來實現轉化,但是有的專業人員不想轉讓,而是想直接成立公司和企業來從事生產,或者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其它企業生產中。但現實中由于沒有相應的股權激勵,最終就會導致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力。所以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必須設定各種類型的激勵機制,來解決激勵機制單一所帶來的問題。
社會公共激勵機制是激發社會內部創造力的誘因。社會激勵機制主要是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的,它是通過真正明確政府和市場關系以后,政府對市場的關系只能是激勵性或非鼓勵性的。在充分競爭的社會中,我們如何保持這種充分競爭和活力,那就需要激勵機制來保障這種市場競爭的活力。社會公共激勵機制對當前社會發展特別重要。如社會激勵機制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是政治文明的提升機、文化發達的牽引車、社會進步的動力泵。[4]從國外的社會發展來,很多國外的創業創新都是通過社會公共激勵機制所激發的,同時這些社會公共激勵機制并能夠對這些創業創新給予支持。從我國目前發展來看不僅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缺乏,而且有民間組織形成的社會公共激勵機制也比較缺乏。
目前我們對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的研究還相對薄弱,對于激勵機制的研究都集中在具體的對象上,還沒有擴展到整個社會層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勵機制已經超過專業性的激勵機制,它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社會公共激勵機制。對于社會公共激勵機制研究還將是我們下一步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的內容,通過對該問題的研究,就會引起我們對該問題的重視。只有重視社會公共激勵機制,我們才能解決激勵機制本身存在的問題。
政府部門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作用主要通過具體的激勵機制來實現。這就意味著政府部門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社會激勵機制,并是創業創新者通過最簡便的方式就能夠獲得這種激勵政策的優惠。我們下面來專門探討針對我省在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激勵機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勵機制應該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的。在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以后,政府應該做的就是出臺各種服務性和鼓勵性政策,來激發社會內部的創業創新。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應該時刻考慮如何更好地把政策與社會組織聯系起來,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組織應該承擔的社會內部創新創業的能力,而不是單獨制定出某些缺乏現實相關性的政策。針對激勵機制而言,政府建立的激勵機制不僅是針對個人,而是更應該針對企業和社會組織,因為企業和社會組織自身具有創業創新的平臺,應該鼓勵企業建立“創業創新孵化中心”和“創新創業職業培訓”。以企業和社會組織為平臺,建立社會公共創業創新平臺激勵機制。
依托創業創新平臺,激發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創業熱情。政府應通過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建立創業平臺,并對該平臺運行較好并起到現實積極意義的平臺給予獎勵。通過該平臺獲得創業成功的,政府也應該給予后期創業發展給予扶持和獎勵。擁有平臺和擁有相關的激勵機制,一定能夠激起整個社會的創新創業,能夠給社會的創業帶來新活力。
隨著現代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不斷細化,我們必須要制定分類區別的多元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要是由兩種創業激勵機制組成。其一是高新技術創業創新激勵機制。高新技術創業創新將會在未來成為社會創業的主要內容,政府必須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制定專門的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在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激勵機制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給予企業資金上的支持,而是有區別于其他激勵機制的智力上的支持。激勵高新技術企業自己設立研究中心和引進高新技術,政府科技部門應該時刻關注我省高新技術專利的研究。通過激勵機制盡快地讓這些專利技術在我省轉化為生產力,所以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創新必須要有具有針對性的激勵機制。
其二就是社會個體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目前我國出臺了針對下崗工人、大學生創業激勵機制的相關措施。但是針對于一般社會個體而言,仍然缺乏創業激勵機制,然而這確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重要的激勵機制。我們當前急需制定此類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對于社會個體創業創新激勵機制也不用進行創業類型的分類,只要是正在創業和已經創業成功并持續發展的話,都應當給于激勵。創業創新管理部門必須要重視這一制度的建設,特別是基層管理者更應該重視這項制度建設,這將有助于推動各類適合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創業主體不斷涌現,更能進一步激活基層創業活力。
創業創新在基層,激勵機制也應該在基層。創業創新活動基本上都是在基層,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是在基層,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基層激勵機制建設。基層激勵機制建設也必須要分輕重主次,省級層面的應該重視高新技術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的制定,并且要把這個制度能夠落實到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對于社會公共創業激勵機制的建設,省級部門應該出臺相關的指導性意見,具體的激勵機制建設應該交給市縣來落實。針對于市縣而言,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就應該輻射到所有的不特定創業主體上,這就要求市縣應該制定能夠包括所有社會創業創新的激勵機制。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結合本地區所具有的特色,制定鼓勵當地人從事各種行業的創新創業,政府對于這些創業創新應該給予積極的激勵。
當前最為值得關注的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就是農村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當前農村急需創業創新來推動農村的發展,但是我們的政策很少輻射到農村。我們應該制定專門的農村創業創新激勵機制,特別是對于農業相關的創新創業給予積極支持,這就為農村發展提供各種現實的動力。
股份化和合作化的創業將是將來創業的主要形式,必須研究和探索股份化和合作化的創業創新激勵機制。股份化的創業創新主要是在企業中使用,但是隨著今天企業內部結構的不斷發展,就應該鼓勵企業或者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產權或貨幣來具體參與到這種創業過程中。政府應該鼓勵企業給予這部分人以股份來實現它的投資價值,政府應該通過股份創業創新激勵機制跟這種規定給予明確化和清晰化。同時除股份化激勵機制以外,就是在社會中經常會出現合伙的創業創新,對于這些人也應該建立專門的合伙創業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多人參與的共同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多人合作創業其本身的創業成功率也比較高,即使失敗每個人所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小,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多人創業創新的激勵機制。
總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為了激起全社會創造財富的熱情,這種熱情的激起必須要通過各種類型的社會公共激勵機制來實現。政府必須根據現實創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我省創業創新的特點,制定適合我省的各種創業創新激勵機制。重視研究各類創業主體和創業類型,加快制定符合我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勵機制,激發我省全民創業創新的熱情,為實現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1]Victor 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M].October 1994,Jossey-Bass.
[2]納爾遜.1001種獎勵員工的方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劉正周,凌 亞.管理激勵和激勵機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1996,10(21):76-80.
[4]談蔓延.廣義競爭的社會激勵機制淺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3).
[5]孟兆輝,李 蕾,譚祖偉,等.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委托管理模式及其激勵約束機制比較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9).
[6]袁仕福.新經濟時代需要新企業激勵理論[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5).
[7]王家龍.激勵理論的發展過程和趨勢分析[J].求實,2005(4).
[8]楊曉剛.國外科技人才創新激勵機制的相關理論啟示和經驗借鑒[J].環球瞭望,2013(3).
[9]Wiseman,M.R.,Cuevas-Rodriguez,G.,Mejia,A.R.G.Towards a Social Theory of Agency[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2(1).
F273.1
A
1674-1676(2017)05-0032-05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山西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勵機制研”(2016041028-5)。
范云鵬(1980- ),男,山西定襄人,中共運城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及經濟學。
責任編輯: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