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英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為提升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吸引力、促進高職教育轉型升級、創造更多人才紅利等方面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我國高職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薄弱的基礎能力制約了辦學水平的提高;激烈的國際競爭遏制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眾多的專業需求增加了師資培養的難度。高職院校要打造智慧校園,助力職業教育信息化;創新教育模式,拓展辦學渠道多樣化;注重專業調整,致力人才培養國際化;健全培訓機制,促進師資隊伍專業化。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院校;國際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C-0073-03
2013年下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3部委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標志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進入到一個全面推進階段。“一帶一路”作為新思想、新戰略,作為當今世界路徑最長最寬的走廊和系統工程,不僅是經濟、文化命脈,也是職教命脈。[1]我國高職院校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速專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提升高職院校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人才紅利。
一、“一帶一路”戰略帶給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1.能夠提升高職教育國際吸引力。《愿景與行動》提出,我國每年向沿線各國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其中有一定比例用于周邊國家職業教育學生。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我國高職教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獨特的辦學優勢,而“一帶一路”沿線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職業教育基礎設施落后,發展水平偏低。因此,“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推動我國高職教育“走出去”辦學,擴大我國高職教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我國高職教育的優秀品牌。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到中國的高職院校交流學習,這將有效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升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吸引力。
2.能夠促使高職教育轉型升級。“一帶一路”的目標和任務是要實現中國與沿線各國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及資金融通等。中國與沿線各國將會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牧漁、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等多行業多領域進行深入合作。海事、貿易、能源、物流、機械、高鐵等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未來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重要生力軍。這給我國高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強有力地推動高職院校依據“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要求和人才市場的需求,適時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方向、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調整與變革,積極進行我國高職教育結構的轉型升級。
3.能夠創造更多人才紅利。根據《愿景與行動》戰略,我國將采取“引進來”的方式,深化沿線國家之間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加強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并擴大規模,引進沿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技術、資源,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對沿線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和管理模式的了解,推動高職教育進一步深化改革,與國際社會有效接軌,提高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國際化水平,并最終提升我國高職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更多的人才紅利。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薄弱的基礎能力制約了辦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占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依然較低,相當多的高職院校基礎能力仍然比較薄弱。同時,由于項目建設資金的缺乏和管理上的歸口問題,許多高職院校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實習實訓設備購買、師資培訓交流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難和障礙,無法擁有“走出去”進行國際合作辦學的能力和實力,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激烈的國際競爭遏制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一帶一路”戰略使得我國與沿線各國在職業教育領域能夠實現深度合作,無論從規模還是數量上,中外合作辦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越來越多的國外職業教育機構會涌入中國投資辦學,也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在這些合作辦學機構接受職業教育,勢必會引發我國高職教育新一輪的生源競爭,國際競爭加劇。同時,由于沿線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民族、語言、法律等方面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也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順應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的潮流提出嚴峻挑戰。我國高職院校必須及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修訂和完善,與時俱進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眾多的專業需求增加了師資培養的難度。“一帶一路”戰略涵蓋的建設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農林牧漁、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需要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如鐵路、公路、港口、電力、通信、管道、語言、項目設計、國際貿易等人才將供不應求。僅以海運人才需求為例,有數據顯示,受惠于“一帶一路”,到2020年,我國海運人才資源總需求量將超過300萬人。培養數量如此巨大、專業眾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無論是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方面,還是在辦學質量和辦學模式方面,都將是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2]高職院校必須采取多種途徑,促使教師不斷加快專業化成長步伐,才能完成新時期“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
二、高職院校提升國際競爭力策略分析
(一)打造智慧校園,助力職業教育信息化
“一帶一路”戰略為高職院校創造智慧校園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智慧校園的創建成為必要和可能。高職院校要從師生發展、應用服務、數字資源、基礎設施、組織保障等方面著手,全力創建智慧校園。學校應營造信息化生態環境,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強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運用,促進師生信息化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同時打造以移動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智慧教育云等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教育環境,實施以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協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學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管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和管理,助力職業教育信息化,提升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創新教育模式,拓展辦學渠道多樣化
高職院校應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教辦學新理念,樹立面向國際市場的職教發展新思路,建立健全基于開放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職教辦學新模式。學校可以引入國際化的行業職業標準,與境內外企業聯合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對接當地職業教育和培訓需求,以國際合作辦學、建立涉外企業校企實訓基地等方式,推行工學交替、學訓交互、學崗直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有利條件,整合國內優質教育資源,把優質的課程輸送到沿線國家,聯合出版教材,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共同研討課程標準,應用我國職教裝備,逐步輸出整體教育經驗和方法,增強對周邊國家的輻射力、影響力,提升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引進境外合作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樹立合作研發的理念和意識,更新科研觀念,調整科研思路,主動聯系境外院校和企業行業,開發項目合作研發的新領域,拓展國際合作的空間,做到辦學渠道多樣化。
(三)注重專業調整,致力人才培養國際化
高職院校要根據不同的區域優勢,調研區域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的特色,修訂人才培養目標。對于“一帶一路”建設所緊缺的建筑、工程、金融、貿易、物流等各個專業,要注重參與國際質量標準化認證,加強專業教育質量保證,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要調研涉外工作崗位要求,加大外語、國際法律法規、國際慣例、國際準則等知識的教學力度,提高對學生的創新實踐、團隊協作、國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加強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入企業行業標準,借助行業企業資源共建專業標準,創立與“一帶一路”戰略要求相適應的、基于國際化視野的專業群及專業課程體系,符合市場發展需求,順應社會經濟發展潮流。要創新教育評價機制,把國內教育行政部門評價認證與國際質量標準化組織對教育和培訓機構的評價認證相結合,進行學籍、學分、證書的跨國及跨校認定工作,結合專業特點引進國際職業資格考試,使學生畢業時能夠獲取畢業證書和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做到雙證融通,實現高職教育評價體系的國際化,達到培養國際型人才的目的。
(四)健全培訓機制,促進師資隊伍專業化
培養適合“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所需要的國際化人才的任務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要著力打造熟悉國際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的,能勝任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與管理隊伍,通過與國外同類學校的校際合作,建立海外師資培訓基地,加強教師出國進修、訪問等對外交流工作,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研討會,提高高職院校承擔國外境外職業培訓的資質、能力與水平。高職院校教師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轉換角色,追求專業卓越;要通過閱讀思考,厚積薄發,積累教學智慧;要立足實踐,改善方法,創新課堂教學;要善于反思,開展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要探究學生心理,讀懂學生心靈,了解學生需求,開發學生潛能,啟迪學生思維;要拓展國際化視野,掌握國際先進知識和技術,從國際視野的角度觀察問題、處理問題,參與國際化教育教學活動,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滿足教育教學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龍德毅.“一帶一路”觸發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隨想[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7).
[2]程宇,劉海.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15(30).
(責任編輯:陳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