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鋒
摘 要:我國目前的高等院校的預算管理模式大都采取“依附型預算管理模式”,以“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為編制原則。大部分高校采用了“基數加增長”的編制方法,這也是政府預算規定的編制方法。根據上述預算編制方法,導致高校預算的管理結構、內容體系方面都表現出很強的依附性,這種依附性濃烈的預算模式呈現出內容簡單、缺乏剛性、可操作性差等缺點,這種預算管理模式也難以滿足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因此,該文通過對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強化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 預算 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b)-0141-02
1 高校預算的涵義
高校預算是指在一定的會計期間,根據其發展有計劃地進行支出、收入、利潤規劃。預算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并無異于其在企業中,能夠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高等學校四大功能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并促使高等學校的持續穩定發展,更好地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
高校預算管理管理的對象是高校。與企業不同,高等學校并不以“盈利”為基本目的,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養人才,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是非營利性的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這樣一種管理對象的本質差別導致高等學校預算管理具有其獨特性,它有特定的預算管理模式、原則、目標、內容等等。
高校是國家公共部門,其財務受到我國財務部門的控制。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專戶,高校的支出按照預算計劃從國庫中直接支出,高校資金管理中的專項項目則要求專款專用,政策性強。由此可見,高校的資金調度并不像企業那么自由,而是受到國家財政部門的一定限制,這對高校的財務管理體制、內部控制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高校的預算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高校在開展預算管理工作時,更為精細化。
2 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學校預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并沒有實現其管理功能,而是作為一種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存在。雖然我國高等學校預算管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諸如編制方法缺乏科學性、執行缺乏壓力、監督考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些不足嚴重影響了預算管理在高等學校管理中的作用發揮。
2.1 預算編制方法不夠科學
預算編制方法包括固定預算、彈性預算、增量預算、零基預算、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等。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預算編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增量預算法,以上年度實際支出為基數,采用“基數+增長”模式編制。
這種預算模式主要適用于平穩發展的高校運用,而當前學校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由此可見這種預算模式與高校發展狀態并不相符。無論是資金量還是相關運營活動抑或是學校規模都在變得更加復雜、龐大,且面臨的外界環境也更加復雜,高校需要的是能夠應對變化與發展的預算編制模式,而當前所運用的預算編制模式實現的是平穩運行管理功能。此外,該方法的不科學性還在于基數的不合理因素逐年累積,容易形成剛性支出,缺乏靈活性,一方面難以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2.2 預算執行不力
預算執行好壞是決定預算管理功能順利實現的關鍵,直接關系到預算目標能否實現。預算執行過程中“人”是關鍵因素,為了保障預算朝著目標方向不偏不倚地進行,一方面必須強化預算責任人的預算管理意識;另一方面必須建立配套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預算責任人的積極性。高校的預算方案由財政部門審核批復后執行,具有高度權威性。然而,由于我國高校預算系統不完善,缺乏配套的獎懲機制,預算執行缺乏壓力;而且預算權責不清,加上執行人員預算管理意識薄弱,導致“預算歸預算、執行歸執行”的現象嚴重。預算執行過程中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控制,隨意性大,項目變動隨意、調整程序混亂,從而大大削弱了預算管理職能,編制的預算成為擺設,預算目標的實現成為無稽之談。
2.3 預算缺乏考評
考評包含了計量、分析、獎懲等模塊,是預算管理功能實現必不可少的模塊,它是預算執行必不可少的驅動因素,是預算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而我國高校預算的現狀是:對執行結果的考評機制很少。這就導致預算責任人沒有按預算目標執行預算的積極性,更不利于激發起創新性,因為執行情況并沒有得到合理考量,那么執行得好或者不好都一樣,這有悖激勵理論。沒有考評機制的預算管理體系是不完整的,甚至容易導致資源使用效率低下,更不利于高校長足發展。
3 實施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對策建議
3.1 科學編制預算,實現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
保持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是實現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前提。高校在編制預算時,要全面考慮學校所有的經濟活動和經費收支情況,并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展開預算編制工作。具體而言,要想實現高校預算編制的精細化管理,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首先,學校要根據財政撥款政策、學生規模和學校資源利用情況合理預測學校的各項收入。其次,根據學校發展戰略目標和工作計劃,在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項支出,要通過科學的編制方法和統一的定額標準對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實行定額管理。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預算申報、批準、執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實行預算定額動態管理。最后,對于學校的各項支出科目盡可能細化,通過細化支出科目,使支出和會計科目相對應。預算編制要在項目總金額控制的同時,對分科目預算指標進行控制。
3.2 嚴格預算控制,實現預算執行精細化管理
在保障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科學預算的實際執行與操作階段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因為,這個環節連接著編制與考核。預算的執行不僅是預算編制的貫徹落實,而且為評價與考核提供了依據。因此,在執行過程中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反饋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必須加大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度,強化預算的管理力度。對于已經編制好的預算,不能輕易改動。避免出現“預算歸預算、執行歸執行”的現象。對于需要調整的預算,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報批,履行預算調整手續。同時,高校可以建立預算執行信息傳遞和反饋網絡,讓學校決策層及各預算執行部門都能及時掌握預算執行情況。隨時可以查詢預算執行的進度和預算管理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相應合理的決策,保證預算計劃的順利執行。高校應設立專門的財務部門,建立起體現內部控制要求與預算約束機制的財務制度;確立合理的支出審核程序,學校的各項財務支出均需經過審核,以保證支出的合規性與合理性;學校應對收入進行集中管理,設立統一賬戶,成立資金結算中心,避免二級單位濫用資金,保證各項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同時實現對二級單位的集中監督。確保學校的各項支出能夠按照編制的方案貫徹落實。
3.3 健全預算績效考核機制,實現預算績效考核精細化管理
為了提升高校預算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高校應建立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根據目標相關性與成本效益性原則確定績效評價對象,預算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高校的更好發展。因此,高校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確定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組織專門的部門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學校的預算執行狀況進行及時、準確的差異分析,不僅可以起到對預算執行及時監督的目的,還能為預算調控提供依據。同時,在預算執行的績效考核過程中應遵循客觀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則,從而提高學校預算管理考核的水平。結合預算績效考核的結果,制定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達到提升學校各部分員工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校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錦.高校預算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629-632.
[2] 蒙親絨.基于預算松弛的高校預算管理優化研究[J].會計之友,2015(1):69-71.
[3] 董曉燕.高校預算編制困境及對策研究[J].會計師,2013
(16):72-73.
[4] 李現宗,畢治軍,顏敏.高校預算管理轉型研究[J].會計研究,2012(12):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