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晶
【摘 要】 產后出血,是導致孕婦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預防孕婦產后的出血,降低孕婦的死亡率,本文將探討孕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并給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 孕婦 產后出血 原因 影響因素
1 孕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及影響因素
1.1 子宮收縮乏力
子宮收縮乏力可以說是孕婦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常見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常常由于分娩知識的缺乏,害怕和恐懼分娩,怕疼痛等原因致使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娩產生恐懼,加之有的孕婦本來體質虛弱,或有的孕婦本來就有一些慢性全身性的疾病等。②產科因素:分娩時產程的延長使產婦的體力過多的消耗;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宮腔的感染等都可引起子宮肌層的水腫和滲血,最后影響到子宮的收縮功能。
1.2 軟產道裂傷
孕婦在懷孕的時候,軟產道的血管非常的脆弱,在生產的過程中,容易導致擠破軟產道上的血管,從而導致軟產道撕裂,造成大出血。當撕裂后的傷口擴大到陰道上部宮頸和子宮的時候就很難止住出血,產生軟產道裂傷有以下幾個原因:
(1)急產:當孕婦生產孩子的過程中,由于孕婦用力過于猛烈,陰道部位還未完全的擴張,胎兒在分娩出的那一刻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軟產道撕裂,從而引發出血。
(2)巨大胎兒:在生產前對于腹內胎兒的體積大小沒有準確的預估,孕婦可能在還未切開會陰出,就進行分娩,從而造成軟產道裂傷。
(3)會陰本身的彈性及伸展性差:孕婦本身的會陰發育較差、彈性也比較差,在分娩新生兒的過程中,會陰體不能充分的擴張,缺乏彈性,從而導致會陰撕裂損傷。
(4)血腫形成:產婦的軟產道損壞若牽連到血管,然而產道的黏膜和皮膚并未受損,或者在縫合傷口后沒有完全止住血,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形成血腫。雖然外出血可能不會太多,但是血腫內出血是非常嚴重的,可能導致出血過多而休克。
1.3 胎盤異常因素
(1)胎盤滯留: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影響到胎盤正常分離出孕婦體內的因素都會導致胎盤的殘留或者滯留。胎盤如果沒有完全的分離出孕婦體內,或者完全移入一般不會發生出血這種情況。只有在僅僅移除了部分胎盤,剩余部分滯留在宮腔內,影響到了子宮的收縮功能,導致子宮血竇不能封閉從而引發出血。如果有胎盤小葉或者是副胎盤殘留在體內,同樣會導致出血。
(2)胎盤粘連: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在分娩的時候更多的選擇人工剖腹產,因為是剖腹產,胎盤粘連及植入的情況也增多,這也會影響到正常胎盤的剝離。
(3)胎盤嵌頓:當孕婦的子宮收縮性差,胎盤較大不容易剝離。膀胱過于充盈會壓迫到子宮下段,使胎盤不能排出,胎盤嵌頓,從而堵塞宮頸,血液淤留在宮腔之中,而導致隱性出血,有的時候也可能是大量的外出血。
1.4 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功能障礙凝血因子缺少或者是功能異常所導致的一種出血性疾病。產婦的陰道一直持續的流血,血流不止,可以根據孕婦的血小板計數等凝血功能檢測可作出診斷,或者詢問病者是否有遺傳性的凝血功能障礙。
2 孕婦產后出血的預防措施
2.1 產前預防護理措施
(1)在孕婦分娩之前,要做好產前的護理準備。首先要了解孕婦對于一些藥物的過敏情況;其次,要了解孕婦的家族病史;最后,要了解孕婦胎兒的大小、方位和盆骨的情況。經過這些精確地了解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分娩計劃,讓孕婦順利的進行分娩,避免分娩后的大出血。
(2)由于國家的政策,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孕婦也都是獨生女,他們對分娩知識的缺乏,聽到過分娩的很多負面情況,從而害怕和恐懼分娩,害怕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或者出血,時間一長,恐懼與悲觀的心情越來越多,導致孕婦得產前抑郁,這樣下去,會使孕婦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后就有可能導致產后出血。所以,在孕婦產前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照顧到孕婦的情緒,為孕婦提供積極的健康的分娩思想。這樣,孕婦在好的心情下,還會有好的身體,為分娩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
2.2 產時預防護理措施
(1)為孕婦做好心理建設,培養孕婦與醫生和助產人員的關系,最好建立成朋友的那種關系,而不是醫生和病患的那種關系。只有這樣,在孕婦分娩時,孕婦才會消除緊張等不良情緒造成的子宮乏力,降低難產的風險。
(2)醫院應該為孕婦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待產環境,并告訴孕婦飲食的健康和良好的有利于分娩。
(3)科學的管理產程。孕婦在入院之前要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檢查產道、胎兒和產力三者的關系,緊密的觀察產程,提高判斷產婦意外生成的能力,以便輔助醫生及時糾正。接產時,助產人員及主治醫生應該正確的保護好會陰,在宮口還沒有完全打開時,不必做分娩助產手術,以避免軟產道的破裂。
(4)孕婦在胎盤分娩出后,要及時的檢查胎盤是否完整無缺,對于有過流產的患者更應該注意,防止胎盤殘留,仔細的檢查軟產道,查看軟產道是否有裂傷。對于可能出現產后出血的產婦要做好預防,并做好輸血準備。
2.3 產后預防護理措施
(1)時刻關注產婦宮縮的情況。因為產后出血一般是在兩個小時后為高發期,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時刻觀察產婦的子宮軟硬度,膀胱是否會充盈。并且還要觀察產婦陰道的流血量。
(2)時刻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征變化。產婦生產后比較疲勞,在睡眠的過程中甚至會忽視自己的出血情況,所以護理人員要時常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和陰道出血量。一般產婦產后24小時生命體征良好,就可以將產婦送回病房。
3 總結
產后出血一般發生在孕婦生產后兩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到未來24小時之間,這兩個時間是孕婦產后出血的高發時段。孕婦出血量較大,容易引起休克、感染、貧血等癥狀,嚴重的話會危害到生命健康。本文重在分析了孕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并為如何預防孕婦產后出血提出了有效地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趙相娟,張梅娜,張濤,賁崴,鄭建華. 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02:108-111.
[2]饒克宇. 351例產后出血臨床分析及嚴重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的建立[D].大連醫科大學,2014.
[3]戴秋蘭. 產后出血量的評估及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探討[D].福建醫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