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亞
摘要:本文從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圍繞語文閱讀教學展開研究。首先對我國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對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優化建議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看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形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該文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審視和研究,提出了優化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以期讓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能夠煥發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較為突出,長期未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制約著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基礎不牢,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
在傳統語文教學理念中,閱讀教學是長期受到忽視的項目。近年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漸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缺乏理論基礎,盲目跟隨教學改革浪潮,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語文閱讀教學未能形成理論體系,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迷信教師的教學權威,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目標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指引者,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然而,我國諸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意教學,想到哪就講到哪,隨意性太強,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學習興趣不高漲。
縱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以老師為中心開展教學現象較為普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致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呈現生硬化,缺少靈活度。
課前,不少教師都是非常認真地備課,用心設計教案,但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 教師往往會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問題,無法按照業已設計好的教案來上課。這個時候教師則顯得手足無措,于是不管課堂的實際情況,只會趕進度,把教案在課堂一讀就完事了。這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就有點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學生為本,不以實際情況為依歸,脫離實際,自然不受小學生歡迎,小學生的活躍度自然不夠,教學效率必然低下。
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1.明確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目標不明就會眉毛胡子一把抓,閱讀教學出現盲目性,這樣不利于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開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文本以及學生的實際,做教學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自主學習,首先教師應該區分哪些知識適合以直接學習方式,哪些適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師要處理好全班講解、小組活動和學生個體體驗的平衡關系;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營造鮮活的、富有挑戰性的、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主動探究的心態進行學習。
2.運用多媒體激趣,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多媒體的出現對于學生的閱讀來說,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陣陣的波瀾,給閱讀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它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學生們慢慢地走進書本,鉆研課文,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莫高窟》一課時,學生難以從白紙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與偉大,他們此刻需要實地游覽,形成畫面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就讓學生欣賞敦煌莫高窟的圖片和視頻,在優美的配樂聲中,學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與偉大。學生們再讀文本的時候,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閱讀效果很好,類似的課文還有《黃果樹瀑布》《黃山奇松》等。
3.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積極閱讀。
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積極閱讀的情境。比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材料,如報紙、報刊、兒童文學等,然后進行集體閱讀,營造閱讀氛圍。在閱讀完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集體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值得注意的是,僅僅是依靠閱讀環境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努力構造閱讀情境,結合文本內容,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文本內容,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以小學語文四年級《長城》這一課為例,教師首先張貼事先準備好的有關長城的圖片,增強學生對長城的直觀感,然后引出中國的俗語“不到長城非好漢”,接著教師說“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來領略長城的偉大吧。”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內容。同學們個個神采飛揚地閱讀著《長城》這篇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閱讀中體會長城的偉大,體會到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4.自主閱讀教學,讓小學生在閱讀中自主選擇溝通方式。
小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形式的閱讀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特別急切地希望和他人進行交流,來分享他們自身的閱讀感悟。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小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就應該盡量不要僅僅進行單一的師生之間的溝通,而應該讓小學生自己自主決定溝通的對象以及方式,讓他們既能夠自由地和教師進行溝通,又能夠自由地和同學進行溝通,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畫圖等各種方式進行溝通。例如,在進行《詹天佑》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選擇他們最喜愛的一段來細細地品讀,同時,采用一種他們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給老師及全班同學。一些學生對“克服自然困難”這一段非常感興趣,可以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式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一些學生喜愛“中部鑿井和兩端同時鑿進”這一段,可以選擇畫示意圖的方法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還有一些學生則非常欣賞“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務”這段內容,可以通過介紹資料的方式來表現他對課文的領悟。這樣就避免了單一缺少靈活度的現象,學生們閱讀起來也非常投入。
結語: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重要的教學依據,同時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改變了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基于課程標準理念如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變革和良性運用,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26).
[2]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