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

【摘 要】 目的:研究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生活質量及抑郁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數字隨機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和焦慮評分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和抑郁、焦慮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抑郁、焦慮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但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抑郁、焦慮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能有效提升有生育要求宮外孕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改善其抑郁和焦慮情緒,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宮外孕 生活質量 抑郁
宮外孕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產科疾病,其主要是指孕卵在患者子宮腔外的地方著床并發育。根據臨床上對宮外孕的研究,其主要是因為孕卵的正常運行受到阻礙,導致其無法進入子宮腔內,從而在自宮腔外著床并發育,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1]。本研究對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生活質量和抑郁的影響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數字隨機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1~34歲,平均年齡(26.42±3.45)歲。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22~35歲,平均年齡(26.15±3.58)歲。兩組患者均為初產婦,并且其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為其進行基礎性健康教育,并為患者提供日常清潔衛生護理服務。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方式,其具體方法如下。
1.2.1 循證護理的概念
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活動的過程中有計劃性地將科研理論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然后根據患者的主管意愿收集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并以此完成對患者護理方案的制定。
1.2.2 組建循證護理小組
患者入院后由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并且在循證護理小組成立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全面的培訓,其中主要是對宮外孕的病理知識、治療方法和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培訓,并對其進行循證護理方法和實踐的培訓,讓護理人員充分掌握循證護理的相關技能技巧。
1.2.3 提出循證護理問題
根據實際情況對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加強對循證護理小組成員的護理意識培養,讓其在開展日常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問題的發生。
1.2.4 證據支持
對提出的循證護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通過相關資料的查閱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對循證護理的問題進行合理判定,確保所有的問題都擁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其中護士長要對證據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護理人員正確開展循證護理問題支持性證據的整理。
1.2.5 循證護理的實施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地循證護理方案,并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對患者的護理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得到最好的護理。在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要對護理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對實際情況的綜合分析找到最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確保患者的護理工作順利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和焦慮評分進行觀察。其中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pitzer評分完成,抑郁評分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完成,焦慮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完成。
1.4 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兩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但試驗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隨著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宮外孕的發生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根據臨床上對宮外孕的分析,導致宮外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輸卵管炎癥、輸卵管手術、輸卵管發育不良或功能異常、受精卵游走和輔助生育技術等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宮外孕[2]。患者在發病后一般會表現出明顯的停經、腹痛和少量陰道出血癥狀,在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會導致患者出現劇烈腹痛,甚至會導致患者休克[3]。
目前,臨床上對宮外孕的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進行。其中對于無生育要求的患者,一般可直接將其輸卵管切除以達到治療效果,這種方法在內出血并發休克的急癥患者中廣泛應用。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一般會采用輸卵管開窗術為患者進行治療,這樣能夠保存患者的輸卵管,從而為其提供再次妊娠的基礎[4]。但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經常會因為擔心自己治療后不能再生育,導致其出現各種不良心理,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5]。因此,在對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進行治療時,一般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讓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研究對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要求的宮外孕患者生活質量和抑郁的影響進行分析,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經過護理后兩組道德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但試驗組護理后的的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更優,兩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護理在有生育要求宮外孕患者的治療中應用效果較好,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秦靈慧,繆群華. 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要求的異位妊娠患者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36-138.
[2]李嬋嬋. 循證護理在異位妊娠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科學,2016,01:113-116.
[3]劉慧榮. 心理護理對宮外孕患者臨床影響觀察[J]. 中國處方藥,2014,04:134-135.
[4]安靜. 循證護理在宮外孕腹腔鏡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2016,10:1914-1915.
[5]刁紅潔,李先馨. 循證護理對有生育要求的異位妊娠患者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7:1927-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