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黃 虹,李金花
(江門市中心血站,廣東 江門 529000)
江門市大中專院校學生獻血教育效果評價
張艷紅,黃 虹,李金花
(江門市中心血站,廣東 江門 529000)
目的 通過對實施獻血教育策略前后學生獻血知識與行為的變化進行分析,評價獻血教育策略實施的效果。方法獻血教育的策略是舉辦獻血知識講座、派發獻血基本知識宣傳折紙、獻血現場宣傳展板展示、工作人員與獻血者交流等。選擇開展獻血教育的大專、中專學生為調查對象,比較實施獻血教育策略前后學生獻血知識知曉率、參加獻血人數和獻血量的變化。結果 實施獻血教育策略后,學生獻血知識知曉率提高(P<0.05),參加獻血的人數及獻血量均有所增加(P<0.05)。結論 在未獻血的公民中實施獻血教育策略,能有效促進公民獻血行為的改變。
大中專院校;無償獻血;教育效果
江門市歷來重視無償獻血宣傳工作,長期以來,為動員廣大市民參加無償獻血,江門市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戶外無償獻血廣告式宣傳,這種宣傳方式主要以獻血標語宣傳為主,而獻血知識教育顯得相對不足。近年來受社會不良事件和輿論影響,江門市無償獻血工作與全國許多城市一樣,獻血人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促進無償獻血事業健康發展,我們期望通過改變獻血宣傳方式、加強獻血科普教育來引導公民正確理解無償獻血的意義,從而志愿參加無償獻血。為檢驗獻血教育策略的適宜性而設計了本研究項目,現介紹如下。
1.1獻血教育的策略
在團體單位組織獻血前做好獻血科普教育,一是舉辦獻血知識講座進行面對面宣講,派發獻血基本知識宣傳折紙供人們閱讀;二是提前在舉辦無償獻血活動的現場擺放獻血知識宣傳展板;三是獻血時工作人員與獻血者交流,宣講獻血后注意事項,解答獻血者疑問,并將獻血后注意事項印制成小卡片派發給獻血者。
1.2獻血教育材料準備
重新整理獻血教育的內容,相關知識包括血細胞的生理功能、緊急輸血疾病、成分輸血、獻血條件、獻血間隔及獻血量、獻血注意事項、獻血是否影響健康、血液檢測、用血費用、獻血后的權利等。將上述獻血教育內容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幻燈片,在獻血教育講座時宣講,以問答形式制作獻血基本知識宣傳折紙派發,或制作獻血宣傳展板展示。
1.3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3—2014年江門市區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其中大專院校2所、中專學校3所。
1.4研究方法與內容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獻血知識知曉情況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其中一所大專院校在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后發放調查問卷,比較受教育對象獻血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的問卷,獻血知識知曉情況共設計了10個選擇題,內容包括血液生理知識、獻血制度、輸血知識。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收回有效調查問卷共211份,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后收回有效調查問卷共276份。第二部分為學生參加獻血情況的調查。收集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2013年)與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后(2014年)學生參加獻血的情況,包括參加獻血的人數、初次獻血人數、重復獻血人數及獻血量。數據來源于本血站的管理信息系統,該信息系統為唐山啟奧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現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統SHINOW9.0版。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指標為構成比,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檢驗水準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后某大專院校學生獻血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表2 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后大中專院校學生獻血情況比較[n(%)]

表3 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前后大中專院校學生獻血量比較
健康相關行為轉變理論知信行(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是行為改變的動力。只有當人們了解了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1]。而在獻血者招募過程中,人們只有在他們了解了為什么要實施無償獻血的準確知識,并得到獻血鼓勵后才有可能成為無償獻血者。本調查結果顯示,獻血教育策略實施后被調查對象的獻血知識知曉率(77.25%)較受教育前(69.19%)明顯提高(P<0.05),尤其是輸血知識的知曉率從教育前的53.55%提高到教育后的77.54%。從學生獻血行為的改變來看,實施獻血教育策略后,調查單位參加獻血的人數和獻血量均有所增加,說明進行獻血教育,有助于人們了解獻血相關知識,有助于人們建立起積極、正確的獻血信念,產生獻血動機,改變對無償獻血的態度[2-3]并志愿參與獻血。調查結果表明,改變以往口號式、標語式、廣告式的無償獻血宣傳模式效果是明顯的。采用新的傳播方式,具有針對性強、覆蓋面廣、成本費用比宣傳廣告相對低等優點,符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實施獻血教育策略后,學生獻血知識知曉率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在校青少年獻血知識知曉率應達到95%以上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雖然大中專院校學生參加獻血的人數有所增加,但與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總數相比較,學生獻血率仍有待提高;雖然大中專院校學生中重復獻血的人次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上述情況提示我們應進一步改進獻血教育策略,進一步提高大中專院校學生獻血的積極性。通過本調查筆者認為,獻血教育應進行以下改進:一是要進一步改進獻血教育材料的制作方式,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力求使獻血教育內容更加通俗易懂,以便于受教育對象閱讀理解;二是要進一步改進宣講技巧,充分了解受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抓住宣講重點,力求能調動受教育對象參與獻血的積極性;三是應不斷加強對工作人員溝通交流能力的培訓,提高公共關系溝通能力。既往研究表明,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也決定了獻血者是否愿意再次獻血[4]。固定獻血者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還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獻血激勵措施,以鼓勵人們再次獻血。
綜上所述,在未獻血的公民中實施獻血教育策略,能有效促進公民獻血行為的改變。獻血教育應更加重視人際傳播的方式,重視傳播技巧,重視教育材料的可讀性。
[1]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陳李,葉志勇,陳筱華.無償獻血者規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06(1):36-38.
[3]顧清,李學軍,裴曉明.居民無償獻血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5(10):1403-1404.
[4]王乃紅,傅雪梅,廖耘,等.影響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的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2):111-114.
G526.5
B
1671-1246(2017)06-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