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堂
(江蘇省蘇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1)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策略
陳顯堂
(江蘇省蘇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1)
傳統教育對于今天這個科技發展迅猛,社會變革急劇的時代而言,顯然有太多的不適應.如何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當今的教育變成提升學生創造性的最佳外部誘因.這是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幾點策略.
初中物理;學生思維;培養策略
思維是人腦以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事物間規律性聯系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在物理學的研究中,不論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規律的發現,還是物理基礎理論的創立和突破,都離不開思維.
1.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啟發學生思維
問題情境就是指問題呈現的知覺方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如“熔化”的教學,我先打開話匣:“把許多碎冰塊分別放到甲乙兩個盆里.把甲盆放到火上加熱,當里面絕大部分碎冰熔化的時候,從火上取下來,放到只有很少一部分碎冰塊熔化了乙盆旁邊.如果把兩只手同時浸到兩個盆里,會感到哪個盆里的水比較熱?”“當然甲盆里的水比較熱!”這時,當場實驗結果是哪一個盆里的水也不比另一個熱,插到它們里面的溫度計都指著0℃!學生都愣住了,怎么與他們的思維結果相矛盾,引起思維沖突.問題的引入可依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形式,如:教師用設問的方式引入;從演示實驗中提出;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從日常生活中需要解釋的現象導入;從與知識實際應用相關的問題引入等等.即通過各種形式創設的問題情境,揭示事物的矛盾,或暴露學生自己思維的不足,引發學生強烈的認識矛盾,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2.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中促進學生思維
學生學習必須經歷“(具體)感知——(抽象)概括——(實際)應用”的認識過程.學生的認知活動就是不斷地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得出結論,再把結論應用于實際,從而實現“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具體思維”相互連接的兩個飛躍.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學的核心,是物理學的重點.物理概念是物理規律的基礎,概念是濃縮了的知識點,它是由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的結果,而飛躍的實現要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的邏輯加工.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這一過程,教會學生思維.通過學生參與→體驗→內化→外延.使學生理解形成概念和規律的基本事實,領會抽象出概念、歸納出規律的科學方法及得出實驗結論的分析過程,使思維條理化.
3.在鞏固應用中改善學生思維
解決問題鞏固應用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知識綜合應用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典型的例題進行審題分析,把自己思維過程的要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注重分析物理過程,分清問題的類型及采用的解題方法.教給學生解題的一些程序和方法,使學生逐步認識解題的思維規律,培養他們在解題中形成有序思維的良好習慣.
4.在復習歸納中發展學生思維
在復習教學中注重知識發生過程的分析研究,切實把握住知識系統內部的關聯,差別的轉化,促成知識的遷移、思維的遷移.例如,初中光學部分復習,請學生利用學過的光學知識思考:光源發出的光傳播到圖中這些物體表面,將會出現哪些光學現象?能否用光路圖把現象表示出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分類、類比、歸納、演繹等,最后得出這一知識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源與流、因與果、主分支的認識清晰,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體系.
總之,學生的學習是以教師施教的作風為轉移.教師要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必須不斷學習提高以充分把握學生心理和思維特點及規律,掌握好學生自己思維與教師啟發之間的度,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創新活動的快樂,才能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培養學生對思維勞動的熱愛.
[1]徐華云.問渠哪得清如許——談物理教學情境創設[J]. 中學物理,2015(02).
[2]高蘭香,胡炳元,趙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質疑[J]. 物理教學探討,2014(02).
G632
B
1008-0333(2017)23-0071-01
2017-06-01
陳顯堂(1984.09-),男,江蘇蘇州,中小學一級,本科,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研究.
[責任編輯閆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