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
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溝通技巧探析
□鐘鳴
溝通藝術是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基本功,電視談話類節目是否能夠吸引觀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的溝通能力。但目前,部分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對溝通技巧的認識過于膚淺,這顯然不利于提升專業素養。本文在分析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在溝通方面存在定位不準確、缺乏文化內涵等問題的基礎上,探究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溝通技巧。
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溝通技巧
近年來,電視談話類節目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它深入剖析社會熱點現象,采取獨特的視角和靈活的形式審視社會生活。從形式上看,電視談話節目是一種以嘉賓與主持人為核心、受眾一定程度地參與其中的節目形式。主持人是電視談話節目的基礎,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起著重要的控制和引導作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看,主持人的溝通能力直接決定了談話節目的質量。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應當具備哪些溝通技巧,是當前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定位不準確
通常情況下,電視談話類節目都是現場直播,這種面對面溝通式的電視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現場直播的真實感。不能事先彩排,也不能重新來過,因此,現場觀眾、主持人、嘉賓的反應都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直接性,促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主持人作為電視談話節目的引導者,是節目的靈魂人物,負責維持節目的秩序,營造節目氛圍。但目前一些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未能準確定位節目特點,在談話過程中只關注感情線索,導致節目過于寬泛,缺乏特色。當今社會,電視談話類節目層出不窮,若要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就必須增強節目的特色。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必須明確節目主題定位,例如平凡親情、商場情感等,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溝通交流技巧。要盡量避免那些與節目特點不符合的話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獨特的風格,吸引受眾注意力。
(二)缺乏文化內涵
從某種程度上看,電視談話節目是嘉賓與節目主持人面對面的“較量”,若要使節目深入人心,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就需要主持人具備深厚的文化功底。在敘事過程中可以選取恰當的時機引用一些詩詞名句、名人名言或適時加入一些名人軼事,從而提升談話節目的文化意蘊。需要注意的是,電視談話節目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嘮家常”,它需要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主持人作為談話節目的核心人物,應當增強自身的語言文化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節目的品位與質量。目前,一些電視談話節目內容庸俗,且流于形式,這就嚴重影響了電視談話節目的整體水平。當然,也有許多談話節目主持人憑借自身淵博的知識和睿智的頭腦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例如,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時常訪問國家首腦,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述,他運用自身的智慧和內涵,將那些深奧的現象轉化為普通受眾喜聞樂見的訪談內容,深受人們喜愛。
(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電視談話節目中,主持人不能充當“和事佬”的角色,或只是發表一些無關痛癢的言論,應當準確把握時機,適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節目的特色,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進而提升節目收視率。同時,主持人要用心傾聽嘉賓的傾訴,以便準確判斷現場情況,并根據各種情況迅速做出反應。電視談話節目中的許多問題都需要在交談中發現并解決。因此,主持人要用心感受現場嘉賓和觀眾的心理,并將嘉賓的言語記在心里,并仔細體會嘉賓言語的含義。需要注意的是,認真傾聽并非一味地做旁聽者,而是應當適時介入溝通或提問,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嘉賓朝著節目既定的方向交談,避免嘉賓在談話過程中偏離主題,導致談話節目主題不清晰,或內容空洞,缺乏吸引力。此外,針對嘉賓的一些觀點,主持人還應當適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嘉賓探討、交流,這能夠增強節目的吸引力,使談話節目精彩紛呈。
(二)營造良好的對話氣氛
在電視談話節目進行過程中,主持人應當采取措施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促使節目愉悅、輕松,富有人文關懷。具體而言,若要合理營造談話氛圍,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嘉賓的興趣愛好、社會背景、性格特點。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主持人才能夠在談話節目進行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節目進程和談話質量。通常情況下,準備工作還包括對談話節目情況的全面了解,例如節目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節目的主題等。此外,還要深入了解嘉賓的情況,比如嘉賓的人生經歷和社會成就等。同時,還要理清談話思路,或列出談話提綱。其次,要進行平等對話。談話節目邀請到的嘉賓來自不同行業和領域,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既有平民百姓,也有社會名人或首腦政要。主持人對這些嘉賓要平等看待,在談話過程中要不卑不亢,準確把握自身態度,以平和的心態與嘉賓溝通。當然,針對不同的嘉賓,主持人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對弱勢群體要同情,對長者要尊敬,對幼小嘉賓要愛護,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嘉賓的信任和尊重,進而提升節目質量。再次,人們在面對攝像機或話筒時,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感,無法像往常一樣進行談話溝通,部分嘉賓甚至會刻意維護自身形象,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嘉賓會出現避重就輕或詞不達意的現象。這就要求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要及時調整心態,并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及時與嘉賓溝通,營造輕松愉悅的談話氛圍。
(三)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就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主持人的文化視野要開闊,知識面要廣,對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要有一定的涉獵。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受眾的素養也在日益提升,因此,電視談話節目需要學者型、知識型主持人,從而促使受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既可以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氣氛,又能夠增長見識。相反,若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缺乏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知識儲備,就很難在節目談話中妙語連珠,節目質量自然得不到保障。著名主持人楊瀾、敬一丹等都屬于學者型主持人,她們具備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專業素養,因此,她們的節目深受不同領域、不同年齡觀眾的喜愛。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若要成為一名魅力十足且富有個性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就必須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深入觀察,全方位思考,不斷豐富自身的閱歷,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談話節目中如魚得水,并為觀眾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得到觀眾的認可。
(四)靈活運用提問技巧
電視談話節目要求主持人在節目中即興提問,并運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進而營造和諧的節目氛圍,且與嘉賓實現良性互動。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面對不同社會地位、職業、性格與經歷的嘉賓,要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有時需要一針見血,有時則需要循序漸進,有時需要迂回前進,有時則需要直截了當。有的提問需要煽情,有的提問則需要理性。這都要求主持人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主持人要時刻觀察嘉賓的表現,并通過多樣化的提問方式圍繞主題逐步深入。對于那些緊張拘謹的嘉賓,主持人要避免冷場;對于那些容易偏離主題的嘉賓,主持人要及時引導;對于觀點表述不清的嘉賓,主持人要完善補充。同時,主持人還要注意觀點的導向性。此外,主持人在節目中還應當注意使用非語言性溝通要素,例如道具、體態和行為等。主持人的動作、眼神、手勢和身姿都會影響談話效果。在談話過程中,主持人要與嘉賓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注視嘉賓的目光。
當前,電視談話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觀眾應接不暇。主持人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起著核心作用,若要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就必須提升主持人的溝通技巧。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就應當具備靈敏的反應能力、豐富的知識儲備、高超的話題駕馭能力和多樣化的提問技巧,才能在談話過程中根據嘉賓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談話技巧,提升談話節目的質量,贏得受眾的喜愛。因此,主持人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開闊視野,完善和充實自我,促進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1.畢一鳴.談話節目中的“場效應”和“場控制”——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調控作用[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4(4):68-70.
2.高巍,高海英.塑造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熒屏魅力[J].新聞采編,2004(06):21-22.
3.王海燕.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交流技巧[J].青年記者,2009(26):52.
(作者系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