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嵋
淺談新聞記者采訪的藝術技巧
□吳嵋
新聞反映的是社會的大事小情,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因其社會性、廣泛性、生動性等特點鮮明,極易引起受眾的關注而成為焦點,新聞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的價值,新聞記者需要對新聞的客觀事實進行采集,然后從中篩選出具有價值的新聞,因此采訪是新聞傳播的基礎和關鍵,關系著新聞傳播的每一個環節。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講究藝術技巧,以保障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提高新聞的價值。
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技巧
新聞報道的是日常生活中與人們密切相關的大事小情,正因為如此,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新聞采訪這一環節,既要做到實事求是,又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挖掘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新聞的價值。
在新聞采訪中,對采訪的內容給予準確的定位,才能使采訪更加順利,使新聞的價值得以彰顯。定位準確,采訪就成功了一半。例如熱點、棘手、以小見大。抓熱點問題,就是抓人民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抓住熱點進行報道,就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和受眾產生共鳴。棘手即抓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作為一名記者,要突破常人思維,從中選擇合適的新聞點予以深入的采訪,效果非常顯著,不但可以吸引受眾的興趣,同時促進問題的解決,并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抓“以小見大”的問題,尤其是貼近大眾生活的新聞內容,更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無論新聞的主題是什么、內容是什么,都要突出新聞的價值,這是新聞采訪、傳播的核心,新聞工作者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抓住新聞點,及時把握住新聞采訪的時機,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的價值。
(一)新聞采訪之前
積極充分地做好采訪前的資料收集等準備工作,是采訪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環節,更是采訪的重要技巧之一。為了提高新聞采訪的成功率,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要通過多種渠道,下足功夫做好功課。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到位決定了新聞采訪成功的幾率大小。因為準備工作充足了,可以幫助記者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如今迅猛發展的網絡因其海量信息、快捷便利等優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新聞記者更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做好前期準備,及時對自己要采訪的新聞事件、當事人背景進行詳細、全面、透徹的了解,做到有話可談,特別是進行人物采訪的時候,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通訊方式與被采訪者積極溝通。有了這些充分的準備工作,在面對面交流、采訪的時候,會促進采訪工作更順利地完成。其次,為了提高新聞的價值,必須全力做好準備工作,以便于挖掘新聞的深度、廣度,使采訪更有意義。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一定要了如指掌,了解事件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采訪報道時才能抓住新聞點,吸引受眾。如果準備工作不充足,采訪就會停留在表面,采訪也就失去了意義。
(二)新聞采訪進行中
1.觀察要獨特、細致、深入
所謂觀察,就是在采訪的過程中新聞記者用自己的眼睛敏銳地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僅包括對新聞現場的觀察,同時還包括對被采訪者情緒和狀態的觀察,關注細節來獲取信息,以便于及時調整訪談內容,使寫作內容更加豐富。捕捉細節是觀察的目的之一。其次在觀察事物中,新聞記者視角要獨特,不要總是流于一般形式。這就要求新聞記者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觀察中不能夠馬馬虎虎、太過隨意,應該用一雙慧眼從大量的新聞信息中發掘和捕捉與眾不同的信息,即使同一題材,角度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大相徑庭。另外,在采訪中,新聞記者深入地觀察,往往能發現隱藏在表象之后的東西,正是這一系列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稿件,增強新聞傳播的效果。
2.用傾聽拉近與被采訪者的距離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要從心理上摒除“我是記者、他是被采訪對象”的觀念,應該把自己與被采訪者的關系定位為“朋友”或“家人”,主動放下架子,站在被采訪者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態與被采訪者溝通交流,這樣利于感情交流,拉近兩者之間的心理距離,獲取被采訪者的全力配合,同時讓被采訪者卸下心理包袱,我們才能夠獲得真實的新聞信息。在采訪中,新聞記者最應該具備的基本功就是傾聽,只有全神貫注地傾聽,才能發現有用的信息,才能挖掘出獨特的新聞素材,才能使新聞的價值進一步得到提升。所以,新聞記者要做一個有心的聽眾。首先,傾聽要有耐心,這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尤其在采訪中更要注意這一點。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觀點也不同,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可能會情緒比較激動,或可能會有怨言,切忌隨便打斷對方談話或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這樣會分散被采訪者的注意力,對其造成影響。更嚴重的甚至會讓被采訪者終止采訪過程,導致整個采訪前功盡棄。因此,新聞記者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讓采訪對象敞開心扉,再予以引導,從而完成采訪任務。其次,傾聽要專心。這是為了抓住被采訪者的談話要點,從中發現新的線索、疑問,及時跟進追問,如果不專心,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就會一閃而過,失去新聞點。在采訪中切忌用質問或呵斥的語氣進行交談,否則會一無所獲。新聞記者要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這在采訪時利于營造較好的采訪環境,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這是采訪成功的前提。
3.提問要有技巧
在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往往需要借助提問來和采訪者進行溝通交流,以從中獲取真實的新聞信息。提問是一種手段,所以提問要講究技巧。首先選擇好提問的問題,特別是第一個問題,往往會對訪問的深入和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問題要讓采訪對象感興趣,樂于接受采訪,這樣,對方才會情不自禁地傾吐肺腑之言,甚至講得繪聲繪色。如果被采訪者有不愿訴說的苦楚時,更應戒驕戒躁,耐心說服,一邊引導一邊給采訪對象一定的空間,通過巧妙的引導來消除采訪對象的思想顧慮。其次提問要有效,不要一味地發問,要多考慮被采訪者的情緒、思想等。給被采訪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又不能天馬行空、偏離主題,才能挖掘、總結、提煉出有深度的報道主題。再者,提出的問題不能沒有中心,以免造成采訪流于形式,沒有實質的突破。所以提出的問題要具體,不能籠統,既能夠利于采訪者的回答,又能夠使采訪工作順利進行,同時也使后期寫作細致、生動、深入。
4.在新聞采訪中要選擇合適的突破點
對于新聞采訪工作來說,選擇合適的角度,找到突破點,也是新聞記者需要具備的基本功之一。采訪要有針對性,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則鋪開的面太大,效果反而不見得理想。比如在社會新聞采訪時,可以和社區聊一聊自己身邊的事情,也可以緊跟國家大方向,如兩會等等,從百姓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吸引受眾,使新聞報道實現效果最大化。但是在新聞采訪中也要注意控制局面,避免矛盾激化。比如在采訪社會事件時,群眾如果抱有不滿情緒,此時新聞記者貿然介入,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使當事人情緒激動、場面失控。因此,社會新聞的采訪還要注意控制局面,以免激化矛盾。
(三)新聞采訪之后
雖然目前新聞媒體工作的條件大大改善,可以借助技術手段把采訪內容準確記錄下來,但是,一些突然迸發出來的靈感,還是要手寫記錄下來,免得錯失機會,所以要多種記錄手段并用,為新聞稿件的編寫打下基礎。其次,作為新聞記者,采訪結束不代表工作結束,后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對記錄內容進行整理,尤其是新聞采訪涉及到的人名、地名、關鍵性數字等等,保證準確無誤,還可以把采訪對象的精彩語言記錄下來,在后續新聞的傳播中引用,增加報道的真實性和可讀性。
要想使新聞報道具有價值,需要新聞記者不斷獲取、深入挖掘新聞素材,而采訪是關鍵環節。所以,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要巧妙、合理利用采訪技巧,提高工作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訪技巧是新聞記者必備的基本技能,它決定著采訪能否成功,它的高低離不開新聞記者的知識積累和個人素質的提高。為了使采訪更加細致、全面、深入,要求新聞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新聞業的發展。
1.羅筑娟.解讀采訪對象的身體語言[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97-99.
2.張亞珍,季彤曦.淺談一線記者的新聞敏銳與采訪技巧[J].群文天地,2011(03):84.
3.姚冬梅.淺談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心靈溝通[J].新聞傳播,2011(07):137.
(作者單位:重慶廣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