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宇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泗洪 223900)
對足踝內側骨性三角進行解剖測量在確定載距突位置方面的意義
周曉宇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泗洪 223900)
目的:探討對足踝內側骨性三角進行解剖測量在確定載距突位置方面的意義。方法:選取38例成年人的足踝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標本的內側軟組織完全移除,觀察其足踝內側骨性三角的解剖關系,初步探尋解剖定位載距突的方法。結果:女性的載距突位于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26.94±1.32)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29.97±1.93)mm處。男性的載距突位于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28.81±1.40)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32.59±1.75)mm處。結論:載距突的位置處于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男性和女性在載距突的定位距離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進行跟骨固定術時,可通過內踝結節和舟骨粗隆的位置對載距突進行體表定位。
內踝;舟骨;載距突;解剖;測量
在進行跟骨內固定術時,載距突是置入螺釘的止點。因此,在術中確定載距突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但很多醫生缺乏手術經驗,不熟悉載距突與周圍骨和關節之間的解剖關系,在手術的過程中無法準確地對載距突進行解剖定位,導致從跟骨外側壁向載距突置入螺釘時出現位置偏差,甚至對跟骨內側壁造成損傷,影響治療的效果[1]。為探討對足踝內側骨性三角進行解剖測量在確定載距突位置方面的意義,筆者對38例成年人足踝標本的足踝內側骨性三角進行解剖測量,并將解剖測量的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38例成年人的足踝標本。在這些標本中,有24例標本來自男性,有14例標本來自女性;其中有因疾病或外傷而截肢的新鮮標本11例,有經過防腐處理的標本27例。所有標本均保留全部足踝部。所有標本均不存在骨骼損傷、畸形等破壞正常骨結構的情況。
對38例標本進行隨機編號。使用標本固定支架將標本保持在踝關節功能位。按常規對每一例標本的踝關節拍攝正位和側位X線片。確定標本定位軸線:足部軸線為x線,小腿軸線為y線,足踝部冠狀線為z線。去除足踝部和跗骨內側淺層的軟組織。保留脛距前韌帶、脛距后韌帶脛舟韌帶、脛跟韌帶、距周韌帶等結構。顯露內踝、載距突、舟骨等結構。標記內踝最內側凸起點(A點,內踝結節)、舟骨最內側凸起點(B點,舟骨粗隆)。經A點作平行y軸的直線(a線),經B點做平行x軸的直線(b線)。a線和b線相交于一點(C點)。過C點做平行z軸的直線(c線)。c線與跟骨內側面相交于一點(Z點)。
觀察內踝、舟骨、載距突構成的足踝內側骨性三角的三維空間關系。觀察載距突和Z點之間的關系。測量并記錄AC線、BC線的長度,同時使用CT掃描技術和三維重建技術驗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ABC為足踝內側三角,是直角三角形,C點為直角的頂點。c線與載距突中后部位1/3處相交,Z點則位于載距突中后1/3處的內側面。C點是Z點在足踝側內側三角z軸方向的投影點,也是載距突的間接定位點。也就是說,可通過C點間接對載距突進行體表定位。
女性AC線的長度為(26.94±1.32)mm,BC線的長度為(29.97±1.93)mm。即,女性的載距突位于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26.94±1.32)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29.97±1.93)mm處。男性AC線的長度為(28.81±1.40)mm,BC線的長度為(32.59±1.75)mm。即,男性的載距突位于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28.81±1.40)mm、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32.59±1.75)mm處。
脛骨下端向內側膨出的骨性結構為內踝,其內側面較為光滑。在脛骨后肌腱溝前緣的內踝膨隆處有一小突起,即內踝結節。舟骨位于距骨頭和三塊楔骨之間,其內側面的隆起即為舟骨粗隆。在踝關節功能位時,內踝結節和舟骨粗隆的位置相對固定,且與足踝內側處于同一矢狀面上。舟骨內側面和內踝內側面在體表都容易被觸及。載距突位于舟骨后方偏外側和內踝下方,是脛跟韌帶的附著點。載距突的表面覆蓋著較厚的肌腱、深筋膜等軟組織覆蓋。載距突內側面的前側因向跟骨前部收攏而較窄,中后部相對較寬,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傾斜。足踝內側骨性三角的肌腱從前到后分別是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長屈肌腱、脛后動脈、脛后神經等。由于距骨頭的內側位于載距突的前上方。因此,在體表不能清楚地觸及載距突。
眾多的解剖學研究成果顯示[2-3],載距突是跟骨解剖結構中的關鍵部位,與眾多組織和關節相關聯。載距突的基底和跟骨的延續形成了向上和向內的突出,增加了跟骨前端的高度和寬度。自跟骨前部外側壁向載距突置釘,可以增強固定的效果。載距突的骨小梁較為致密,與跟骨前部和丘部的骨小梁相連,骨皮質所占的百分比較高,能有效地固定住螺釘。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載距突的結構穩定,很少會發生骨折。即使載距突發生骨折,也不會發生意外的情況。因此,在跟骨內固定術中將載距突作為螺釘內固定的止點具有一定的組織學和解剖學意義[4]。但載距突的位置較深,表面覆蓋著較厚的深筋膜,附近遍布肌腱、神經、血管、皮下組織等。因此,載距突較難在體表觸及和定位。在進行跟骨內固定術時很容易發生螺釘止點位置偏差的情況,進而損傷血管和神經。此外,跟骨骨折患者軟組織腫脹的情況也增加了載距突在體表定位的難度。
足踝內側骨性三角是由舟骨、足踝、載距突構成的三角形區域。足踝內側骨性三角以幾何形式顯示出三者之間的解剖關系[5]。當足踝處于背屈位時,載距突前部靠近內踝,足踝內側骨性三角為銳角三角形。當足踝處于跖屈位時,載距突前部靠近內踝,足踝內側骨性三角為鈍角三角形。當踝關節處于功能位時,載距突和內踝之間的相對位置會處于固定的狀態,且足踝內側骨性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此時可根據內踝結節和舟骨粗隆的位置確定載距突的位置,進而明確載距突在體表的定位。術前明確載距突在體表的定位,能為手術方案的設計提供解剖學依據,避免手術時盲目地置釘,提高跟骨骨折內固定的質量。
綜上所述,載距突的位置處于舟骨粗隆后方偏外側、內踝結節正下方偏外側,男性和女性在載距突的定位距離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進行跟骨固定術時,可通過內踝結節和舟骨粗隆的位置對載距突進行體表定位。
[1] 施鳳超,周敦,朱文峰,等.雙固定錨釘治療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療效分析[J].江蘇醫藥,2014,40(10):1215-1216.
[2] 那磊,王培,孫勃,等.載距突的CT定位及相關測量的研究[J].重慶醫學 ,2015,44(28):3966-3968.
[3] 白露,張文濤,黃偉,等.踝關節外側韌帶的解剖學觀測及其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5):679-683.
[4] 侯存強,胡宏偉,潘銀華,等.嚴重跟骨骨折的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207-209.
[5] 王志杰,鄒云雯,鐘世鎮,等.載距突的解剖學研究及其在跟骨關節內移位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9,11(2):129-132.
R687.3
B
2095-7629-(2017)14-0057-02
周曉宇,男,漢族,籍貫為江蘇,學歷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骨科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