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圖書館在我國文化外交中的作用研究

2017-04-12 00:00:00郭妮
圖書館建設 2017年4期

[摘要]圖書館在我國文化外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目前我國圖書館對外交流事業已在國際合作中占有了相當一部分主導權,海外中華典籍的數字化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典籍博物館將中國古代文化帶入各國普通讀者的視野中,增加了各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度與認知度。但在交流過程中,我國圖書館界在國際會議中發言較少,參與制定國際規則較少,合作中也缺少深度的業務交流。未來,我國圖書館應更加積極地加入到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大局當中去,各級圖書館學會也應發揮行業協會優勢,整體策劃協調對外交流工作,減少交流活動中的不利因素,達到良好的文化外交效果。

[關鍵詞]中國圖書館交流史 交流理論 中國文化外交 國家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115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圖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積累信息、傳播知識、遞承文化傳統、保存精神財富的重要功能。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使得我們對殷商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公元前7世紀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記載下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老文化,公元前3世紀保存著古希臘羅馬文明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傳承了古希臘羅馬的輝煌文明。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以及技術的變革,圖書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了愈加重要的地位。為了更有效地保存與利用圖書,17世紀英國產業革命之后,許多國家建立了國家級圖書館。1800年,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成立。清朝末年,現代圖書館理念進入中國,我國藏書機構從古代的官府藏書、書院藏書、私家藏書和寺觀藏書逐步轉變為具備現代圖書情報管理理念的圖書館。1909年,作為國家級圖書館的京師圖書館成立,成為了我國圖書館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近代以來,我國圖書館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圖書館使得中國古代典籍得以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發揚,有利于我們梳理和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弘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由此看來,我國的圖書館建設與發展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開展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外交事業具有繼往開來的深遠意義。

2我國文化外交策略

文化外交的行為自古有之,它是外交活動邁向成熟的必然產物,但對于它的定義卻一直存在爭論。學者李智在《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中提到:“文化外交是外交的基礎和內核,一般來說外交活動離不開文化外交因素。”x半個世紀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通過設立文化中心、圖書館、語言培訓機構等文化外交手段傳播西方文化與價值觀。“西方化”與“美國化”的文化侵蝕正在導致一些古老文明與價值觀的悄然消亡。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認識到保持文化獨立的重要性及其戰略意義。

國內有學者認為:“一國能否通過文化外交盡可能地向世界傳播和推廣該國的文化,直接關系到能否建立和促進該國與他國及他國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能否有效地推行該國的外交政策、改善國家形象和提升國家軟實力。”2004年第24期《求是》雜志中,時任文化部部長的孫家正提出:“文化外交已經成為我國繼經濟、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在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中,既要堅持中國的文化主權,維護我國思想文化的獨立性,保證我國的文化安全,又要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2015年1月6日,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發言中表示,“應進一步推進對外文化科學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弘揚好中華文化,塑造好中華形象,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2016年,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題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講話中總結了我國近年來文化外交上取得的部分進展,其中提到:“‘十二五’時期,我國與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年(節)等品牌文化活動遍及全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從‘十二五’初期的9個增加到25個。‘十三五’時期,將創新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文化傳播方式,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以上所述均表明我國政府與學界對文化外交的高度重視。在如此寬松的環境下,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文化交流功能”,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文化交流功能”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功能。在《圖書館學引論》中謝拉(J.H.Shera)提出,“圖書館是由文化澆鑄而成的,……交流在文化構成中占中心地位。圖書文獻是反映客觀知識的重要形式,圖書館是文化交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交流既包括空間維度中的文獻交流、信息交流、知識交流,又包括時間維度中的文化認同、文明傳承。國內圖書情報學界提出,“圖書館是交流的樞紐,是文獻交流的樞紐,是信息交流的樞紐……交流把我們傳承歷史、把握現實、拓展未來三者互相連貫起來、融通起來。這樣的交流,我們就把它稱作‘圖書館交流’。……交流它是圖書館最基本的功能表現形式,起著促進教育、文化、經濟、政治等等多方面的作用。”

通過以上對圖書館交流的定義可以看出,如果充分發揮圖書館對外交流的功能,它必將成為我國文化外交中的一把利刃。

3我國圖書館的對外文化交流歷史

3.1古代藏書樓文獻交流歷史

在近代西學東漸之前,我國并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1842年之后,由于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迫使清政府開放多個通商口岸。至此,西方傳教士紛紛聚集到我國東南沿海等地,并以上海作為文化學術活動中心。“現代的圖書館之在上海出現,則始于第19世紀中葉(清道光末)上海開港之后”。清末的“公共圖書館運動”為之后民國時期的“新圖書館運動”奠定了基礎。在此之前,我國所謂的“圖書館”則多以“官府藏書”與“私家藏書”的形式出現,交流的形式則為文獻交流。但如果僅將鴉片戰爭之后的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之間的交流進行梳理,而忽略之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獻交流歷史,則不可避免地會跳過我國文化外交中的一大塊內容。

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一直是東亞文化圈的中心,東亞文化圈與基督教文化圈、東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并稱世界五大文化圈。中國同本文化圈的各國及上述其他文化圈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曾先后有過頻繁的文化交流。通過文獻的交流,古代中華文化被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等鄰國及歐洲國家。

在我國宋元時期與高麗的文化交流中,高麗使節常來求書,宋帝曾先后把皇家藏書中的重要典籍贈給高麗。元朝在1314年一次贈予高麗書籍多達4 371冊。高麗王朝不僅傳播漢籍,而且把有關書籍回贈給我國。在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至唐代為止,日本有中國典籍約1500余種、17 000卷,經、史、子、集各部皆備。在與越南的交流中,兩宋時期,越南先后向宋入貢57次,每次使節入貢返越都帶回一些皇家藏書。近代以來,有一批來華西方學人傾心中華文化,搜羅典籍后運回其母國建立圖書館,如今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所建立的葛思德東方圖書館。

綜上可見,在古代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過程中,以皇家藏書、私人藏書作為載體,我國向世界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同時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極具外交意義與歷史意義。

然而,鴉片戰爭后,中國長期遭到西方列強侵略,許多藏書樓、寺觀都先后經歷了戰火的摧殘和入侵者的掠奪,導致眾多書籍散落世界各地。其中,最為世人矚目的有敦煌遺書、皕宋樓藏書、日軍侵華時期掠奪文獻等。以敦煌遺書為例,20世紀初,甘肅藏經洞敦煌遺書發現不久,即被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國探險家大批騙購運回其母國。據統計,現英國圖書館藏有1.3萬余號,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有7 000余號,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有1.9萬余號。此外,日本、德國所藏也不在少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美國哈佛弗格美術館也藏有珍貴敦煌遺書及壁畫等文物。

不論是主動交流還是特殊時期的被動交流,中華文獻典籍的傳播交流拉近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系,擴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為向全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2近代中國圖書館交流歷史

由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期間,我國近代圖書館從起初的萌芽期逐步邁向成熟期。1925年,全國圖書館總數已達502所。同年6月2日,中華圖書館協會正式成立,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為梁啟超。中華圖書館協會邀請了美國10位圖書館學專家作為名譽會員,其中包括時任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赫伯特·派特內姆和杜威先生等人。1923年,我國教育部派謝冰君出席了國際圖聯(IFLA)籌備會議。1925年,我國正式加入了“國際交換出版物公約組織”。隨后,于1927年9月30日,我國與英、美等14國圖書館協會代表聯合倡議并通過決議,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圖聯。至此,中國近現代圖書館對外交流的歷史大幕正式拉開。

我國近代圖書館的對外交流,為當代中國的文化外交、圖書館交流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46年,美籍華人圖書館專家裘開明為哈佛燕京圖書館編制的《漢和圖書分類法》成為海外中文圖書館所普遍采用的分類法。至此,古代乃至近代交流到海外的中文典籍可以被世界漢學研究專家們更好地整理、發掘、利用。然而,新中國建國前后由于戰亂以及國際大環境造成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封鎖,1936至1981年,我國沒有再次派代表出席國際圖聯大會。根據國家圖書館國際交換組記載,直到1956年北京圖書館與127個國家或地區的3 389個機構建立了國際交換關系,當年收到書籍483種2l 189冊,期刊155種127 767冊。

3.3當代中國圖書館交流歷史

3.3.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與前蘇聯圖書館的交流情況

新中國建國前夕,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1935年“中蘇文化協會”成立。1941年7月延安圖書館協會成立,該協會成員中山圖書館收有蘇聯外文出版局出版的馬列著作(中文、俄文、英文版)。可見,革命時期的中蘇圖書館交流在革命戰爭、思想宣傳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中蘇文化交流,蘇聯的圖書館思想也為我國圖書館界帶來了不小的影響。1948年建國前夕,東北圖書館(今遼寧省圖書館)曾使用以《杜威十進分類法》為藍本、參照蘇聯分類法經驗進行改編的《東北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草案)》(油印本)來分編圖書。1949年8月,鉛印本《東北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簡稱《東北法》)正式出版。《東北法》是新中國編輯出版的第一部分類法。1950年3月,中共中央俄文編譯局將蘇聯托羅帕夫斯基編的《十進分類法》引進過來并翻譯成中文,它的特點是將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排在大類3的首位,這對我國后來自主編制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后更名為《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結構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蘇圖書館交流進入了蜜月期。1950年,中國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6年簽訂了《中蘇文化合作協定》,此后每年都簽訂“年度執行計劃”。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于1954年與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蘇聯科學院圖書館等單位建立了國際交換關系。人員交流方面,蘇聯圖書館專家雷達婭于1957年至1959年在中國工作,考察了各類型圖書館,并進行了多次專題報告與講座。1958年2月,北京圖書館出版了由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編寫的《蘇聯圖書館學專家雷達婭同志——關于圖書館工作報告集》。

1954年前后,我國派遣了第一批留學生赴蘇聯莫斯科圖書館學院學習圖書館學。其中,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專家趙世良于1953年被選為首批留學蘇聯預備生,1954年進入蘇聯莫斯科圖書館學院學習。回國后,他翻譯了《圖書館藏書》《圖書館讀者工作》《蘇維埃目錄學基礎》等專業論著。第一批留蘇人員當中的杰出代表還包括佟曾功(后擔任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館長)、鮑振西(后任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等,他們均成為了我國第三代圖書館學家的主體。

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中蘇關系破裂”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我國的文化外交與我國的圖書館對外交流均有所減緩。“1963年下半年以后,蘇聯大量消減了寄送中國中蘇友協的圖書、期刊、圖片等文獻資料的數量,以往寄送的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報紙也一律停寄。”1966-1976年,由于政治環境影響,圖書館界的學術活動基本停滯。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蘇關系破冰之后,蘇聯圖書館學思想才得以繼續在中國傳播。另一方面,因為中美建交、中國圖書館學會在國際圖聯合法席位得以恢復等原因,我國圖書館界學人也將視野轉向了世界。

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圖書館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蘇聯印記。建國初期,《列寧論圖書館工作》等譯著為中國提供了事業組織和管理的借鑒,80年代弗魯明的《圖書館的組織與管理》、伊萬諾夫的《情報工作的組織與方法》、卡贊采娃的《情報活動的科學組織》都對中國新時期的圖書館情報管理思想產生了影響。在分類法方面,這一時期《蘇聯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對我國分類學影響最大。我國圖書館專家劉延章曾經指出,我國《人大法》受特羅波夫斯基的《十進分類法》的影響,《科圖法》主要借鑒的是《蘇聯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我國在圖書情報工作方面也學習蘇聯的模式,把圖書、資料、情報工作截然分開,造成了機構重疊;直到1978年,圖書情報界認識到中國應當走適合我國國情的圖書情報一體化的道路。

3.3.2改革開放后與世界圖書館的交流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我國的圖書館交流也從向發達國家學習的吸收階段,轉入相互學習、合作甚至以輸出為主的階段。

1994年,由中國國家圖書館聯合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印度國家博物館、德國國家圖書館發起,成立了國際敦煌項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簡稱IDP)。1998年,IDP網站開通,其對外提供服務的數據庫內容為各館存倉的敦煌遺書數字版本,共有中、英、日、法、德、俄、韓7個文種。作為一個卓有成效的圖書館數字化國際合作案例,它聯合了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獻收藏機構,便于世界各國的使用者利用文獻、研究中華古代文化。

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啟動,成為我國“十一五”期間的重點文化工程,海外文獻典籍調查與數字化回歸是該計劃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2012年5月10日至13日,由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文本中國:中國古文獻的寫作、流傳與保護國際研討會”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近百名學者、圖書館館長參加了研討會,就寫本與寫本文化、印刷與印刷文化、中國古籍保護等議題展開研討。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借此機會在國際上提出了“中華古籍的保護、利用與傳承——與海外合作保護中華文獻典籍”這一重要議題,呼吁各國代表積極參與“海外中華文獻典籍合作保護項目”。在該項目設立后,由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北美各中華典籍收藏單位,計劃編纂《北美中文善本古籍目錄》及《北美中文普通古籍目錄》,并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目錄合為《北美中文古籍目錄》,使北美地區中文典籍得以完整揭示。2013年6月,“海外(北美地區)中華古籍保護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的北美12家圖書館代表就《北美中文古籍目錄》的編纂方案及工作機制進行熱烈討論,取得多項共識,一致確定先出版善本部分,后出版普通古籍部分。由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具體負責《北美中文古籍目錄》的匯總、編校、審核、版式、印制及其他。《北美中文善本古籍目錄》的編纂工作已于2013年9月啟動。

這些項目表明,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開始主動尋求與我國開展文化交流,并愿意積極配合我國圖書館開展各類型有關挖掘和引進中國文化的項目,以滿足各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外交學家等研究人員以及當地華人讀者的需求。

4國家圖書館對外交流案例

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級圖書館,對外履行有關文化交流職能,并積極參加國際圖聯及相關國際組織,開展與國內外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

在文獻數字化交流方面,國家圖書館通過實施“海外中華古籍調查暨數字化合作項目”,實現了法國國家圖書館《圓明園四十景圖》和《敦煌遺書》的數字版本、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19冊《永樂大典》的數字版本回歸;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共建“中國學門戶網站”供兩國學者使用。并實施海外中華數據庫項目,使得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華文獻得以通過網絡最終匯聚,發揮其更大的科研價值。

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國家圖書館配合國務院新聞辦不斷向一些有影響力的海外圖書館和文化機構贈與有關中國的圖書,并發展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長期性的贈書項目——“中國之窗”。2006年起,“中國之窗”項目先后向60多個國家、近120多個圖書館贈送圖書,累計中文圖書120 631冊,外文圖書63 136冊。

贈書中有不少為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的書刊或古籍復刻本,如《敦煌學與佛教雜稿》《中國古代散文流變史稿》《江蘇省明清以來檔案精品選》《清萬壽慶典戲曲檔案考》《天工開物——古刻《新韻》《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神農本草經輯注》等。此類圖書擴大了中國古典文化、文學在海外的影響力,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感召力有效地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了圖書館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大特色。

此外,2012年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國家典籍博物館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內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首家典籍博物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依托于國家圖書館豐富的館藏(館藏文獻總量已達3 200多萬冊,件,其中古籍善本14萬部200萬冊,件),共設10個展廳,建筑面積達到11 549平方米,為人們搭建了一個展示中華文化的平臺,有利于進一步拓寬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拉近圖書館與海內外讀者的距離,增強海外讀者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可以說國家典籍博物館是集中華典籍的收藏、展示、研究、保護、公共教育、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綜合性機構。展品類型從甲骨、敦煌遺書、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輿圖、樣式雷圖檔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西文善本,時間跨度5000多年。工作人員還通過國際合作辦展及雙語講座等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依托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使其價值進一步得到彰顯。

5圖書館對外交流存在的問題

當今中外圖書館界共同面臨著大數據時代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挑戰,通過對中國圖書館對外交流史的梳理,總結經驗教訓,筆者認為圖書館對外交流存在以下幾點的問題。

5.1國際會議發言較少

雖然我國圖書館界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在重要國際會議中的發聲發言卻仍然較少。例如,2016年8月在美國召開了第82屆國際圖聯大會。來自世界145個國家的約4 000位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但只有23位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圖書館界代表在會上做了發言和交流(其中大陸代表10名,臺灣代表10名,香港代表3名)。此外,國際圖聯主席每兩年一任,迄今為止從未有華人擔任過此職務,作為其內部最高決策機構的管理委員會內也只出現過4位中國代表。2016年總計239場次的國際圖聯各類會議,僅有4個場次有中國代表的發言,這與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界快速發展的現狀并不相符。近年來,我國許多圖書館創意獲得了國際獎項卻少有機會在國際會議上傳播和介紹中國經驗。例如,2005年云南省圖書館獲得了年度“古斯特”獎,2008年東莞圖書館、2010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志愿者行動”分別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國際創新獎,2012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愛上圖書館”系列視頻及排架游戲榮獲第10屆國際圖聯國際營銷獎第1名,2016年中國國家圖書館“M地鐵·圖書館”項目入圍國際圖聯國際圖書館營銷獎前10名,這些創意均值得向世界推廣,當今世界需要聽見更多的來自中國圖書館界的聲音。

5.2參與制定國際規則較少

隨著中國圖書館的快速崛起與發展,中國圖書館人已深入到國際圖書館界各標準化領域內。然而,近5年來我國圖書館界在國際互聯網信息保存聯盟年會(IIPC)、國際標準化組織第171技術委員會(ISO/TCl71)年會、館際互借與文獻提供國際會議、國際十進分類法會議、ISSN國際中心全體大會等會議上均未有報告或提議提交,仍停留在對國際規則的學習階段。

RDA在我國的研究現狀更加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RDA作為新的國際編目標準,全稱為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目前中文翻譯成資源描述與檢索,為了滿足數字環境下資源著錄和檢索的新要求于2010年6月正式發布。該標準的優勢是可以為各種不同文獻類型的資源提供著錄與檢索的統一使用指南和方法,它可以說是《英美編目條例》(AACR2)的升級版本,同樣以國際編目原則聲明(ICP)為原則,同樣基于書目記錄功能需求(FRBR)而制定,并依照規范數據功能需求(FRAD)模型修訂。然而,我國編目領域僅在RDA出臺后充分關注并積極翻譯學習其條款。雖然緊隨國際趨勢,但在RDA出臺之前并未在國際編目領域參與新規則的制定,這也為RDA未來在我國的本土化帶來一定的困難。

5.3缺少深度業務交流

近年來,許多圖書館對外交流項目或多或少只注重眼前利益,缺少業務深度挖掘。例如,目前國內多家圖書館已與海外相關圖書館及機構進行了文獻數字化合作,其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有些直接購買數字化成果,有些合作進行文獻典籍數字化項目,有些協商采取異地災備的方式利用數字化成果。但對這些合作成果后續的維護與開發則鮮有進展。由于成果大部分是古籍影像數據庫,只可以檢索書名、著者,查看全文圖像,遠遠達不到學者們所需要的可以對古籍內容進行檢索的程度。例如,國家圖書館的《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特藏資源》《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全文影像數據庫》以及《敦煌文獻庫》,這類項目通過掃描文獻或將縮微膠片轉為數字格式等方法實施,成果均為圖像版本。若可放下對合作數量的追求,挖掘合作的深度,建立古籍書目數據分類檢索系統,并提取古籍文獻中指向內部含義的關鍵詞建立詞表,最終建成完善的古籍書目數據庫,將使交流的成果發生質的飛躍。

6圖書館對外交流事業展望

6.1積極加入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大局

文化外交的使命主要是推動國家之間和人民之間的長期信任,以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圖書館對外交流作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大局的一個部分,是實現文化外交使命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圖書館交流更應主動加入文化外交大局。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在現今多語言、多文化、多媒體的全球化社會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重要窗口,理應發揮資源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助力。

為配合“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國家圖書館于2016年與土耳其、阿塞拜疆、突尼斯、伊朗、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多個圖書館或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并策劃于2017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建立“絲綢之路”國家圖書館聯盟。另如,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是我國官方駐外文化機構,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為積極參與到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大局中同時提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服務能力,國家圖書館于2015年提出與文化部合作共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將中心數字圖書館建成一個功能多樣、內容豐富的中華文化展示平臺。目前,該數字圖書館針對文化中心定位,提供包括200種古籍、1220種現當代圖書、20種最新期刊、300幅圖片、1000余種音視頻、62個網絡資源、10個精品展覽等的數字資源,資源總量超過2 200種,數據量超過2TB。中國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已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上線,面向所有駐外中國文化中心提供服務,向海外民眾傳播中國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輻射力。

6.2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整體策劃協調。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圖書館系統整體構架一直效仿前蘇聯的公共圖書館、專門圖書館、高校圖書館3種類型圖書館分開管理的體制。這一體制使得圖書館的對外交流出現單打獨斗的現象,對外合作交流資源無法整合,造成重復和浪費。行業組織則具有單個圖書館所不具備的凝聚力,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以圖書館學會為例,它的凝聚力一方面表現為,圖書館學會的成員雖然來自不同單位、部門或地區,卻為著共同的目標組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表現為,圖書館學會作為一個圖書館的集體與其他行業或與政府機構溝通、合作,可增加效率、避免重復。

我國各級圖書館學會于20世紀70年代末相繼成立,在組織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組織會員的繼續教育特別是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圖書館學會作為我國各級圖書館學會的龍頭單位,十分重視與國外的交流,每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期間都會邀請和接待世界各國圖書館界人士來訪,每年都組織參加國際圖聯大會活動。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如中國圖書館學并未制定專門的國際交流計劃,因此主動性較差。2015年起,中國圖書館學會將組織會員參加國際圖聯大會這一交流項目暫停,這使得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國際交流功能進一步下降。未來如能充分發揮各級圖書館學會的對外交流功能,必將使我國圖書館的對外交流工作踏上新的臺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亚洲不卡影院| 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欧美天堂网|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欧美一级片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www.狠狠|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天天射|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国产资源|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系列在线|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一本综合久久|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毛片网站|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999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啪啪网址|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在线精品自拍|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欧美无专区| 在线99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