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的價值在于開拓幼兒創造性思維。英國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對創造性十分推崇,認為美術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主張通過創作發展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國內幼兒美術教育家李慰宜指出,從可持續發展觀點看,美術技能對一個社會成員來說,也許并不是必須具備的素質,然而,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思維能力,都會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頭腦中,長期地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發揮作用,這才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所在。然而,反觀目前國內的幼兒繪畫教學實踐,始終存在著為了畫畫而畫畫,為了學習技能而畫畫的局面。因此,培養幼兒創造力為核心的美術教學模式的構建是深化幼教改革的現實需要。
一、幼兒創造性思維培養在美術教學中的幾種基本能力
發展幼兒創造力的繪畫教學,其目的是要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要求進行非常態的思維活動,求新求異是其主要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幼兒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覺察事物敏感,具有發現缺漏,細致入微或者獨特視角的觀察能力。即對問題的敏感度。
(二)幼兒嘗試靈活的變通力:指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能靈活跳轉或聯想變通,或是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看待問題。變通力所反映的是能否適應各種狀況。
(三)幼兒擁有豐富的獨創力:指自己所獨有的理解和表達。
二、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美術教學形式的探索
美術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提高審美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從幼兒觀察、理解的事物出發,以呈現聯想活動、特征導向組合活動、圖形變異創新活動、素材美感欣賞體驗為主要形式,在幼兒自主的創作過程中逐步提升。其主要內容有:
(一)直接呈現,積極聯想
它是一種以共同特征的聯想占主導的創造性教學。指教師為幼兒提供一種直觀呈現,可以是一種言語符號,也可以是具體事物,但必須是與幼兒已有的經驗有適度的相似或相關聯,這種相似與相關聯要能被幼兒感知到。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觀察感知,從而揭示出事物的具體屬性和關鍵特征。幼兒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某一特征為出發點,進行類比、聯想,從而形成新事物。幼兒將自己類比、聯想的結果,通過繪畫進行表現,之后教師與幼兒一起對繪畫作品進行評析,及時肯定作品的積極因素。在評價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發現同伴作品中的不尋常奇思異想的樂趣。
(二)特征導向,組合運用
這是指一種以相關特征的組合運用占主導的創造性教學。教師為幼兒提供幾種特定的觀察主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對其進行觀察感知,揭示它的屬性和關鍵特征,并創造性地表達其內在聯系的過程。
(三)材料變異,創意變化
它是一種以材料創作為主導的創造性教學,教師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吸管、碎布、繩子、毛線、紐扣、小棍子、報紙等,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揭示出具體屬性和特征。讓幼兒聯系生活進行聯想,對材料進行充分聯想和變化,根據不同的材料進行功能性和變異性創作,如小棍風箏、吸管機器人、絲網花、環保袋人物等。這種方法能激發孩子們對美術創意活動的興趣,變廢為寶使孩子獲得充分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對事物特征的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多元素材,豐富感知
豐富的藝術元素能激發孩子們創作的興趣。了解不同的美術形式,感受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作畫方式和特點,嘗試進行不同視覺效果的美術創作,讓多元的素材豐富孩子創作的空間。在這其中,中國的民間藝術起到了傳承和創新的巨大作用,孩子們對各種不同的民間手工藝制作充滿好奇,或編織玩具或剪紙皮影等,在歷史的印記中感受藝術的熏陶。
三、在美術活動中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
(一)讓幼兒學會觀察
皮亞杰說:“一個兒童越是看和聽,他就越想看和聽。”幼兒的繪畫學習來自于對生活的觀察,沒有觀察便沒有繪畫。教師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為幼兒提供觀察的機會和條件,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一是保證幼兒的觀察時間;二是為幼兒提供觀察對象;三是幫助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那些表現生動、富有創造性的繪畫作品,都是幼兒觀察和體驗周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之后表現出來的。
(二)讓幼兒學會比較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幼兒是直接感知事物的,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特點和聯系,從各自顯著特征上去比較不同,這同時,也提高了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三)讓幼兒學會想象
想象是幼兒畫的生命。幼兒的創造性學習主要是借助于想象來實現的。發展幼兒想象力是繪畫教學的必然。想象力培養方法有三種:一是給幼兒提供言語形象、實物標志、豐富的表象,從而引導幼兒再造想象;二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去獨立地創造新的形象;三是鼓勵幼兒大膽幻想、異想天開,表達自己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讓幼兒學會表現
幼兒的創新、創造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腦去發現自己不曾知曉的一切。教師重點是激發幼兒自主觀察、想象、表達和動手操作。給幼兒提供充足的自我表現材料,包括所有可能的支持性的環境和媒介。讓幼兒運用共同特征輻射、相關刺激組合、圖形符號變異等方法進行創造表現,教師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應盡量不干預,理解、尊重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和表達表現方式,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五)讓幼兒學會評析
教學評析是提升幼兒創造力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有效環節。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獨創性分析,看幼兒作品有無創造力和反映兒童個性。二是藝術水平分析,看畫面構成是否飽滿、主體形象是否突出,用線、用色是否大膽、肯定、有美感、充滿信心,色彩構成是否和諧明快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應逐漸擺脫他人評價,學會自我評價。
日本幼兒美術活動研究專家板光彥認為:“幼兒美術活動不在于教會幼兒畫成一張或制成一件工藝品,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成全面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美術創作活動作為孩子們創造力發展的媒介,在動手、動腦的趣味性活動中提高多元智能的提升,為其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