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和發展,是國家的一個象征。目前,隨著人們對節日文化重視度的日與俱增,國內外幼兒園的課程都將節日文化容納到各項活動和課程當中去,加大了對節日文化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但目前很多節日文化活動和課程還停留在簡單的看熱鬧、追求形式中,沒有立足于文化本身的價值和內涵,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結合我多年在雙語和國際幼兒園工作經驗,理解以培養“中國情懷,世界眼光”國際小公民的園本教育指導思想,總結我在“節日文化活動”設計和實施的經驗。
一、幼兒園節日文化教育
(一)節日文化的定義和類型
節日文化也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為了慶祝某一時節的到來,如中國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西方的圣誕節、煎餅節等;有的是為了紀念某一重要歷史人物,如我國端午節,西方的情人節;有的或是紀念某一重要歷史事件,如我國的國慶節、教師節,西方的復活節、感恩節;現代國際交流和國際合作越來越廣泛,為了紀念重大的國際活動,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國際節日,如三八國際婦女節,六一國際兒童節、世界地球日、母親節、父親節等。
(二)節日文化教育的意義
節日文化是文化的一種體現,國內外的教育學者都提出要把“節日文化教育”作為學校重要的課程內容。《指南》中指出:“利用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等,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幫助幼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人們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友好相處。”而在當今的幼兒園實踐的各種課程模式中,與“節日”主題開展的活動五花八門,如教師節、國慶節、端午節、圣誕節等。幼兒園開展節日教育的意義主要有:
1.讓幼兒從小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尋找自己的“根”,同時幫助幼兒感知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2.在愉快、寬松的節日文化活動中,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和技能的發展。
3.節日文化教育能促進幼兒在自信、合作、分享、交往等方面的社會性發展。
(三)目前幼兒園開展節日文化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把節日文化教育放在了高高的出發點上,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偏離了“以幼兒為本”的方向,甚至成了宣傳幼兒園的一種手段,或者是場面上的走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節日文化教育”就是“排練節目”或者“比賽”。如一到“六一兒童節”“圣誕節”,就是老師排練各種節目參加表演或比賽,孩子們留下的節日印象就是“排練”。
2.盲目追求幼兒節日體驗的“快樂”,忽視節日文化背后的含義,活動與文化分離。如幼兒僅僅把圣誕、新年當成收禮物的節日,卻不能掌握節日祝福語,不懂得向周圍的人表達關愛和祝福。
3.教師的節日文化知識底蘊薄弱,在實施節日文化教育活動中的方法、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節日文化活動設計策略
(一)設計原則
節日文化活動整合到幼兒園的課程中,必須考慮其文化特點和幼兒身心特點雙重屬性,設計出符合幼兒發展需要的活動:
1.注重體驗和感受
文化最直接的傳播方式就是在真實的活動中體驗和感受。對幼兒來說,親歷節日文化的各種習俗,是最有效的學習。以西方萬圣節為例,致力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文化的多樣性和中西文化差異。
2.注重文化表現和滲透
節日文化都有相關的習俗和特點。在設計節日文化活動時,要將節日文化元素、習俗等融入到活動和生活中,并注意結合本地的風土人情。以春節為例,可根據幼兒年齡水平的不同,分年級開展系列活動:
3.趣味性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根本,節日文化活動設計要有趣味,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在英國傳統節日“煎餅節”中,我們設計了“老師為幼兒煎餅”“幼兒DIY水果煎餅”“翻煎餅跑步賽”,孩子們在歡樂的活動中體驗了多元文化。
4.生活化
文化起源于生活,必須回歸到生活中去。幼兒園節日文化活動,還要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腳踏實地地將“文化”傳承下去。如“國際勞動節”,老師們不僅借著節日契機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還讓幼兒參與各項勞動,將班級衛生勞動分配給“值日生”。在平時教育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的職業和勞動,懂得尊重他人的職業和勞動;鼓勵幼兒在家為自己和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由此可見,節日文化是一個切入點,讓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在文化中得到發展。
(二)活動形式選擇
節日文化活動設計的難點在于,以什么方式開展,才能讓幼兒喜歡,同時又能深入地詮釋節日文化的意義和內涵。我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將節日文化活動開展總結為以下幾點:
1.從節日文化內容入手
每一個節日文化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價值,開展活動時首先考慮該節日文化要傳承的內容或精神入手。以中秋節為例,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秋節的傳說為切入點,設計繪本故事教學、欣賞學習與“中秋”有關的詩詞;還可以結合“中秋節”的節日時間,設計“尋找秋天”“豐收的季節”等活動,感受自然與人類生活和文化的緊密聯系;還要結合“中秋節”的節日含義,設計做燈籠、分享月餅等活動,傳遞“團圓”的象征和意義。
2.從節日習俗入手
節日的風俗習慣是節日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設計活動的重要依據。以圣誕新年為例,我們可以從節日慶祝活動、象征節日的顏色和裝飾、節日代表食物入手,讓幼兒全身心地感受節日文化。
3.從當前社會背景入手
節日文化活動也需要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的社會背景來開展。以“世界地球日”為例,我們結合目前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來設計活動內容。開展了“地球媽媽在哭泣”的主題教育活動,然后選擇了“環保出行”“節水小妙招”“停電一小時”“今天你使用環保袋了嗎”幾個子主題,開展海報設計大賽,將海報放置在幼兒園和社區進行宣傳,呼吁大家支持環保行動。同時,還開展“環保袋”設計和義賣活動,將義賣的款項用于購買花樹苗,捐贈給小區物業種植,可謂是最實際和有意義的環保行動了。
(三)活動實施流程設計
1.文化知識鏈接
在每一個活動實施前,首先要了解該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通過向園內教師和家長發送文化知識鏈接,可以讓教師和家長更準確地了解節日文化,并積極配合和支持即將開展的活動。
2.活動預告
在活動前家長向家長推送活動預告,告知家長我們將開展什么活動,有什么樣的教育價值,需要家長配合提供哪些物品;鼓勵有時間的家長義工參與活動,不僅可以讓家長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更深入地了解,還能集合家園的力量,豐富教育資源,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推動幼兒園的良性發展。
3.活動小結
在活動結束后,對活動情況和效果做出反饋,同時感謝家長提供的幫助和認可。
4.微信和網頁報道
通過微信和網絡平臺對活動進行報道,告訴家長我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了什么,運用媒體的力量推動幼兒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