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加強本土文化教育是時代發展對幼兒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們要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本土文化資源,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讓這些對幼兒來說熟悉而又充滿魅力的本土文化資源,走進他們的學習,融入他們的生活。
我園座落在美麗的粵東古城——潮州,不僅有著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人杰地靈,是人文鼎盛的“海濱鄒魯”,是文物豐富的“嶺南名邦”,具有風情獨特的本土文化,蘊含著無窮的教育資源。例如潮州的語言文化——潮州話,古樸典雅,生動幽默,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語言學家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還有潮州優秀的民間文學,更是豐富幼兒園語言活動的文化資源。《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在語言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通過提供適宜的圖書、刊物以及音像、讀物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優秀文學作品,注意挖掘廣東地區民間的優秀童謠、民謠?!薄爸笇бc”中也明確提出:“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普通話的同時,也應尊重當地鄉音,幫助幼兒認識語言的多樣性。”因此,我們在開展語言活動時,注重傳承與發展潮州本土文化資源,運用幼兒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整合成為適合幼兒學習、探索的課程資源,豐富語言活動內容,培養幼兒的鄉音鄉情,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一、學唱潮汕歌謠,培養鄉音鄉情
潮汕地區民間流傳的歌謠,是由民間創編,以潮汕方言吟唱,并在民間代代相傳的歌謠,它給很多人帶來了童年的歡樂和溫馨。潮汕歌謠具有易唱性、生活性、趣味性等特點。它句子短小,語言生動淺顯,通俗易懂,押韻順口。內容是根據民間生活創編而成的,是小孩子們常見的一聽就了然的生活小事.符合兒童的興趣和理解能力。例如《鴨仔會撐船》《茼蒿花》《天烏烏》等,都是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事物;有的歌謠內容帶有諧謔的色彩,情趣盎然,例如《嘴哩哭心哩笑》《老鼠拖貓上竹竿》等,充滿生活情趣;還有一些歌謠是吟詠潮州風景物產、戲曲故事、民俗事略等的風物雜詠,如《百屏花燈歌》《潮汕特產歌》《潮州八景好風流》等。因此,讓孩子多學多唱各種類型的潮汕歌謠,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還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家鄉語言的優美和諧趣。
此外,孩子們可以從歌謠中學習到許多地理、歷史、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知識。例如《百屏花燈歌》是一首敘說戲曲故事的歌謠,歌中三句一韻,一口氣說了一百個故事,孩子可以從中了解到潮劇中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又如《正月正》唱的是潮汕的民俗事略,孩子們可以從歌謠中知道潮汕地區每個月份中重要的節日和民俗活動。還有《潮汕特產歌》《物產歌》《百果歌》《魚名歌》等,介紹的是潮汕地區各地土特產、名優產品和經濟活動的特征,如“潮汕蕉柑最優良,潮汕抽紗名傳揚,潮汕刺繡甲天下,潮汕木雕最特長?!倍潭處拙涓柚{便把潮汕最有特色的工藝品介紹詳盡。還有吟詠潮州八景的民謠,每四句一首,介紹一個景點,如八景之一的《湘橋春漲》:“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甘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边@些都是對孩子進行鄉土教育的絕好教材。因此,我們把潮州童謠編入園本的語言課程中,孩子們通過學習吟唱,從中了解和認識家鄉文化,知道自己是潮汕人,并為是潮汕人而自豪,從而使鄉音鄉情從小就深深地烙在心中,長大為傳承和發展潮汕文化而努力。
二、通過豐富的潮州民間故事,了解本土社會文化
在潮州的民間文學寶庫中,民間故事和傳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容相當豐富,表現了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地方古跡、自然風物、社會習俗等相關的主題。因此,選擇合適的民間故事用于幼兒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是當前傳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有機地汲取民間文學的精髓,有選擇地借鑒運用到語言教學活動中,能讓植根于本土的民間文學陶冶現代幼兒,幫助他們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豐富知識,發展語言,培養美德。例如表現宋末潮州人民抗金斗爭的《陳壁娘的傳說》,讓孩子們了解了潮州人民英勇抗擊外敵的歷史,感受到潮州人團結、勇敢的大無畏精神;又如流傳甚廣的關于韓江古渡頭韓愈祭鱷的傳說,歌頌了對潮州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的韓愈,讓孩子們記住了這位偉大的歷史名人;還有許許多多敘述潮州的山川古跡、花鳥魚蟲,風俗習慣和土特產品的由來以及它們命名的故事,廣泛地反映潮州的民族歷史、社會生活和地方風物的特點,表現潮州人民探求本地歷史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如敘說潮州畬族人民歷史的《龍麒和他的子孫》,敘說鳥籠山由來的傳說《陳吊王埋金銀》,敘說潮州傳統糕點腐乳餅由來的傳說《腐乳餅》等,具有十分明顯的地方性和傳奇性,而且故事語言生動形象、簡練樸素,富有節奏感和美感,具有情感性。而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幼兒對語言的模仿和記憶能力都較強,這些優秀的故事和傳說,作為得天獨厚的教科書,成為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能夠有效培養孩子語感,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對潮州本土社會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三、有趣的燈謎文化,豐富了語言游戲內容
燈謎在潮汕城鄉有著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群眾性的燈謎猜射活動常年不斷,尤其是節假日,各地街頭巷尾、城中鄉里均可見謎棚高搭、謎鼓聲喧。燈謎既是潮州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有趣的語言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歡。我們將燈謎納入幼兒園的教學內容,豐富本土課程資源,啟迪幼兒的智慧,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能力。
潮州燈謎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語言生動有趣,聲調押韻,所以成為孩子們最受歡迎的語言游戲。例如:“個物圓圓,食飽跳落池?!薄靶值茏衅礁咂酱?,日分開,夜相娶。”“一層壁,二層壁,掀開來老伯須赤赤?!薄@些謎語猜的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孩子們通過掌握猜謎的方法,分析推理謎面內容,猜出謎底,訓練幼兒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鞏固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有利于幼兒智力、想象力的發展。同時,謎語的語言簡練、生動,有的還用排比、對偶的句式,多數是用聲調協調的韻語,從而構成了優美有趣的語句,為幼兒提供豐富、實用的詞匯,幫助他們學習把話說得清楚并富有表現力。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謎語,學習用簡練、生動的語言概括事物的特征,促進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說家鄉、夸家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認知能力的一種,也是社會交往的工具。幼兒通過語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愿望,傾訴自己的感情,參與社會交往等。幼兒語言獲得是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起來的。因此,我們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把帶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資源轉化為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育資源,賦予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從而使幼兒想說、會說、敢說、愛說。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廣博多元的潮州文化是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和講述活動的絕佳話題。例如我們結合潮州的秀麗風景,開展“美麗的家鄉”主題談話,組織幼兒說說自己家鄉的名勝古跡。這個話題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熟悉的,因為這是他們生活、游玩的地方,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和情感,為孩子的表達和交流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源泉。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我們還開展了“我是小導游”“美味的潮州小吃”“家鄉的變化”“豐富的嶺南特產”“嶺南民居”等主題活動,讓幼兒學會用連貫、完整、有條理的語言介紹潮州的旅游景點、名人軼事、特產小吃和特色建筑等。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語言活動內容,而且讓整個活動過程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幼兒說家鄉、贊家鄉、愛家鄉,豐富了幼兒的詞匯,增長了幼兒知識,擴大加深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同時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善于抓住談話的契機,創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特色教育資源環境,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成為語言的主動建構者,使幼兒想說、敢說、主動說、創造說,學會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通過自己的表現及講述來傳達給周圍的人,與他人一起分享,體驗交流的快樂,同時也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
總之,幼兒園本土的教育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本身就是傳承和發展社會文化的基本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幼兒了解家鄉的人文資源、本土文化,讓這些資源喚醒孩子對家鄉的良好認知,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樹立他們為家鄉做貢獻的理想。因此,我們要傳承和發展本土文化資源,綜合利用家庭、社區等各種教育資源,形成教育的合力,把各種資源整合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園本課程,實現資源共享,為幼兒提供豐富、生動、具體、有趣的活動內容,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運用適宜的方法和途徑,滿足幼兒的童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和諧、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