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生活非常切實地根植于其所處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現。文化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傳承性,每一個地域所特有的風俗民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內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我們潮州地處嶺南,是歷史悠久的南國古都,是人文鼎盛的“海濱鄒魯”,是文物豐富的“嶺海名邦”,具有風情獨特的鄉土文化資源。幼兒園開展廣東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園科研項目《幼兒園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實踐研究》以來,我們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綱,充分利用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本土文化資源,豐富幼兒教育活動,構建教育目標。我們的本土文化課程以培養“健康活潑有自信,友愛合作善交往,文明禮貌守規則,富有愛心有責任,興趣廣泛樂表現,獨立自主勤思考,情感豐富善表達,勇于探索和創新”為幼兒發展目標。依據基于兒童發展的立場理念,在目標設置時我們關注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多指標的整體發展,同時關注各領域之間的整合與滲透,形成課程總目標——分領域目標——年齡段目標三級目標體系。通過三級目標體系的設置,讓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教育課程實踐活動在明確的指導方向下得以實施,實現了應有的價值目標體現。
一、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課程教育總目標
(一)根據幼兒出生、生長的地方——潮州的地域特色、幼兒園和幼兒特點,開發一系列有主題、重在幼兒參與和動手操作實踐、能培養幼兒創新學習能力的鄉土資源園本課程。
(二)通過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激發幼兒愛大自然、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他們從小知我潮州、愛我名城,樹立長大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遠大理想。
(三)讓幼兒在認識鄉土資源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幼兒學會從現實生活中去學習、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并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等能力;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培養他們樂于合作的精神,激發幼兒發現探究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提升人文素養。
(四)本課題研究立足點是構建本土文本教育資源體系,探索一條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教育活動的新思路,總結一套既有理論價值,又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鄉土教材及教學模式,為潮汕地區的幼兒園提供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案例示范和操作啟示。
(五)通過挖掘和收集,設立潮汕鄉土資源室豐富發展德育資源,使幼兒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發展幼兒健全的人格,開創具有地方特色的學前教育新經驗。
(六)加強幼兒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架起與社會家庭溝通的橋梁,提高辦園質量。
二、各領域目標
健康領域目標:主要開發利用潮汕民間游戲、飲食文化資源,如:民間體育要游戲、潮汕的家常飲食、工夫茶、潮州小吃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滿足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促進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發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提高幼兒生活能力。
語言領域目標:主要開發利用潮汕名人先賢勵志故事及運用潮汕民間文學載體(歌謠、謎語、民間故事等)豐富幼兒語言活動內容,促進幼兒傾聽、表達及閱讀能力的提高。
社會領域目標:主要開發利用潮汕的名勝古跡、潮汕的建筑、僑鄉特色文化及節日習俗等資源充實社會領域教育內容,在本土本鄉的認識活動中體會溫暖、關愛、平等的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科學領域目標:主要開發利用潮汕作為文物豐富的“嶺海名邦”所處獨特地理位置及豐富名優特產等資源,充分利用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積累經驗,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藝術領域目標:主要是開發利用潮州音樂、潮州工藝美術、潮劇、潮州木偶戲、潮州舞蹈等文化資源,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巧妙結合幼兒日常生活方式開展活動,在本土本鄉的文化活動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三、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目標
我園以《指南》為指導,以《指南》中五大領域“目標”與“各年齡段典型表現”作為導向,參照《指南》中的教育建議,在本土文化課程教育中確立每一個年齡段幼兒在某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的努力方向。這樣讓本土文化課程教育目標的設置既不偏離我國政策性指導理論的方向又適合兒童發展的需要。我們從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段分成3-4歲、4-5歲、5-6歲三個年級組,各年級組的本土課程特色活動,通過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為主,其主要目標在實踐中根據具體實施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
以藝術教育目標為例:
我園開發園本課程主要是潮州音樂、潮州舞蹈、潮劇、潮州木偶、潮州木雕等資源,各年齡段的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指南》中的目標設置。
(一)感受與欣賞
四、傳承與發展本土文化教育資源的價值目標體現
我們充分利用風情獨特,并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本土文化課程資源,豐富幼兒的教育活動,朝著《指南》的指引方向設置相應的教育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達到豐富充實幼兒教育活動,促進幼兒素質全面發展,又實現了發展與傳承本土文化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
(一)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利用體現幼兒教育應用價值目標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潮汕鄉土文化資源,帶領幼兒領略家鄉山山水水,到現實生活的環境中積累感受經驗,尋找各種教育要素,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激發幼兒熱愛生活,樂意參加生活中的各項活動,使幼兒教育活動更具活力。
(二)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利用體現幼兒教育審美價值目標
我們除了利用社會生活環境資源外,還充分挖掘潮汕文化的藝術特色資源,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具有鄉土特色的文化環境,營造藝術氛圍,使幼兒潛移默化受到藝術熏陶和教育,在美的環境中獲得視覺的刺激和美的感受,增強對生活環境中的審美、藝術原理產生敏感力,為豐富的幼兒教育活動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我們注重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創設動手環境,讓孩子在感受美的同時,人人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和自由選擇體現自身感受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在好奇心驅使下的情趣活動能及時得到表現,個性化的學習得到發展,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利用體現幼兒教育發展智能及情感價值目標
在本土文化資源教育活動中,我們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初步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以及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創造性的品質。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感官感知、描述、描繪心目中的家鄉傳統文化,樂意體驗分享參與活動的樂趣、感受,愿意用表現美的技能技巧,表達對家鄉的愛。
(四)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利用體現幼兒教育文化價值目標
我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中的多元文化價值,注重利用身邊的文化資源,巧妙地結合幼兒日常的生活方式開展活動,充分利用潮州音樂、潮州民謠、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特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幼兒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認識潮汕鄉土文化,從中吸取精神,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學會以尊重、欣賞的態度接受更多的鄉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