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民間游戲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種各樣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還能給幼兒帶來無限歡樂!在幼兒園開展傳統民間游戲,小朋友們可通過傳統民間游戲來鍛煉身體,促進語言、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對幼兒教育有著很大的價值,對幼兒教育者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從民間傳統游戲的教育作用著手,對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析。
一、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
傳統民間游戲可以較好地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小朋友們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運動能力不斷提高。如果只機械地反復讓幼兒做走、跑、跳、鉆、爬這些基本動作,不但無法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學期,通過“炒黃豆”“老鷹捉小雞”等民間游戲,小朋友們的奔跑能力、動作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跳躍、協調、平衡等能力得到提高,還激發了幼兒共同參與游戲的樂趣,養成他們遵守游戲規則的好習慣。不但完成了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增強了小朋友們的體質,達到了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效果。
又如,我在班里還組織過“抬轎”的游戲,游戲開始前,我講解并示范了游戲的玩法,主要示范手的搭法還有三人的合作方法,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目不轉睛地看著我,躍躍欲試。接著,我給他們分好3人組,但是誰抬轎子,誰坐轎子就交給小朋友們分工。“我和思彤比較高,一起抬轎子,你小一點,就坐轎子吧!”樂希小朋友說。瞧!小朋友們知道發揮各自的特點,優化組合,轎夫有成就感,他們就商量著輪流當,整個活動在意猶未盡中結束。通過這個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輕松歡快的氛圍里,幼兒的體能和動作得到了發展,合作能力、協調能力也得到自由的發揮,由此可見民間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之大。
二、民間游戲能提高幼兒的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有一部分民間傳統游戲都配有兒歌,這些兒歌包含著很多關于社會和自然的知識。比如:“跳房子”游戲能讓幼兒認識10以內的數字。同時,我們老師也可以通過對搜集到的游戲童謠加以改編,賦予其新的內容,使小朋友們在游戲中接受新知識,吸取新信息。民間游戲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形式多變,一物多玩。在開展民間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根據已有的物品自由地創造新的玩法,體育活動中一成不變的玩法往往會使他們失去興致,因此,一物多玩必將成為我們探索的方向。在體育活動中,我以沙包、籃球、呼啦圈等為載體,讓小朋友們動腦筋、想辦法,設計了沙包、籃球、呼啦圈的多種玩法,小朋友們想出了踢、走、投、拋接、傳、夾沙包等玩法;想出了拍皮球、投籃、拋接、傳、夾等玩球的花樣;想出了跳圈、滾圈、鉆圈、套圈等。多樣的玩法不僅豐富了幼兒對沙包、籃球、呼啦圈玩法的經驗,同時也深深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三、民間游戲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民間傳統游戲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如:“跳繩”游戲,二人甩繩子、一人跳,游戲要求幼兒的動作要一致,甩跳動作要協調,甩跳節奏要一致,兩個一致和一個協調,充分培養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又如:“捕魚”要求當魚網的兩個小朋友要合作好,動作必須一致,當小魚的小朋友行動要迅速,以免被抓。這些游戲至少需要兩名幼兒參加的,幼兒可以從中滿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戲伙伴關系,這為現在的獨生子女提供了培養合作意識的好機會。另外,民間游戲能夠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由于幼兒個性的差異,在游戲過程中常會發生不同意見,產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幼兒相互協調、合作,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四、民間游戲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民間游戲豐富多彩,有一些民間游戲配有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童謠唱起來悅耳動聽。這些游戲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又滿足了幼兒好動、好玩、好說的特點。例如:在課間活動時,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玩伴,邊唱著潮汕歌謠《拍剪刀》,邊有節奏地做著拍剪刀的動作。小朋友們的節奏感自然而然得到培養。
總之,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將成為促進時代發展的新文化。傳統民間游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必要“添加劑”。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應該重視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利用民間游戲,讓孩子們徜徉在民間游戲中愉快地成長,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