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園曾在大班開展自主性大區域游戲,幼兒參與自主選擇游戲的積極性高,活動中交流互動良好,較好地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當我們看到孩子們明顯發展后,就思考如何讓全園的孩子也得到更好的發展。
結合執行好《廣東省一日生活指引》(試行)的內容:保證幼兒每天連續不少于1小時自主游戲時間。我們在全園開展了班級環境區域的創設,在班級中創設閱讀角、美工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讓孩子們每天至少1小時開展自主活動。從觀察看,孩子的自主能力確實得到比較好發展。
為了更好的拓展兒童的活動空間、擴寬兒童人際交流的廣度,我園在2016年下半年嘗試開展全園性低結構的幼兒自主游戲,讓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大班哥哥姐姐自主選擇小班的弟弟妹妹結對,中班平行班級結對,通過孩子自由選擇朋友、自主選擇兩人喜歡的游戲,結伴到游戲區域一起玩耍,在玩耍中相互協商、不斷解決游戲中的沖突,不斷妥協和謙讓,度過周五一個上午的“無班界”互動時光。
我園每周五上午開展“無班界”活動兩個月以來,我們看到孩子的變化,首先孩子們很期待周五的到來,在活動中充滿快樂和歡喜,投入活動特別認真,哥哥姐姐的角色很到位,很懂得體貼和關愛,弟弟妹妹也懂得順從和跟隨。在“無班界”活動中有很多溫馨感人的畫面,我們不僅看到孩子認知和社會性的發展,更重要我們看到孩子情感的發展。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中提出要將兒童看成社會的兒童、文化的兒童、兒童的發展是一種社會傳遞的過程,兒童的發展不只限于兒童與成人間的互動后的發展,也包括兒童與兒童之間的互動,不僅是同齡兒童之間的互動,還包括異齡兒童之間的互動。在“無班界”活動中,他們互相學習,互相挑戰,形成認知沖突,產生“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社會力的發展。哥哥姐姐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向弟弟妹妹傳遞他的理解和認知,弟弟妹妹用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向哥哥姐姐模仿和問詢,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廣度和深度,使得他們不斷超越原有的水平,通過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勢必讓每個孩子的能力水平超過從來不開展自主游戲的孩子。
一、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的發展
在無班界活動中我們明顯看到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孩子在一起玩耍需要學習溝通和協商,要表達自己想法和請求,需要交往的技巧。在我的觀察中,剛開始哥哥感覺弟弟很不聽從指揮,他就放任不管了,自顧自去玩耍。在自主活動結束后,大班老師將這個問題拿出讓小朋友想辦法來解決:“當弟弟不愿意跟著哥哥走,哥哥應該怎么辦?”小朋友想出來的方法如下:
1.想辦法更耐心地說服弟弟;
2.教會弟弟玩;
3.跟弟弟去弟弟喜歡的地方;
4.將弟弟交給老師看護;
5.訓斥弟弟,強行拉弟弟玩;
6.不管他,弟弟太煩人……
各種情況的出現,老師會有機的抓取,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哥哥選擇了弟弟,就要對弟弟負責,要保證弟弟的安全。在一次次活動過后的分享中,孩子學習到交往的辦法。
二、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小班的孩子還處于很懵懂的狀態,認知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但與哥哥姐姐的玩耍中,認知能力會得到迅猛發展。大的孩子會充當起小老師的角色,教弟弟妹妹做著做那。哥哥姐姐通過“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并學習用弟弟妹妹聽得懂的語言去表達,這樣對哥哥姐姐的認知得到豐富、擴充,提升了認知經驗。
三、豐富了孩子的情感體驗
現在雖然放開二胎,還是有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相處能力比較弱,很多孩子喜歡獨自玩耍。同時我們考慮到二胎還剛剛放開,很多二胎孩子剛出生或尚在孕育,教會孩子在家中與弟弟妹妹相處,也是很有意義和價值的。在“無班界”活動中,孩子們因為角色的不同,在家也許他就是哥哥,但在幼兒園里卻是弟弟;在家她是妹妹,在幼兒園卻是姐姐,在角色的互換中,他們有了新的體驗,比如尊重、敬畏、嫉妒、關心、體貼、原諒、討厭、輕視等,更加復雜和高級的情感得到體驗,孩子情緒的控制得到成長,一個人的情商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的思考是:1.在大班的、多班級的幼兒園開展“無班界”活動確實是大大增長了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2.“無班界”活動每周舉辦一次,在孩子的心理上產生一定的期待,用延遲滿足的方式,更加激發孩子珍惜玩耍的時光。3.老師在游戲設計上,從老師主觀角度轉換成從孩子的喜好出發。在每周每個游戲區域的登記表中很客觀地反映出孩子對游戲的喜好程度,這樣就鼓勵和啟發老師根據孩子的喜好和傾向出發,設計相關的游戲,添置相關的游戲材料。4.老師從指導者轉化為觀察者的角色的轉變,及時發現可抓取的教育機會,隨機開展指導,具有很好的針對性,對個體的關注也大大增強了。
“無班界”活動如何開展更有深度,多維度挖掘價值,在游戲設計、材料投入、老師的指導策略、家園共育等方面都值得深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