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以下簡稱《馬拉喀什條約》),加拿大遵循并落實條約規定的最低義務和有效實施原則,從擴大保護范圍、促進跨境交換、明確技術保護措施等角度修訂了《版權法》中關于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版權例外制度。我國可借鑒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通過修改國內法,推動《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的實施。
[關鍵詞]閱讀障礙 知覺障礙 馬拉喀什條約 版權例外
1.背景
加拿大《版權法》為閱讀障礙者提供了版權例外。為了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的《關于為盲人、視力障礙者或其他閱讀障礙者獲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馬拉喀什條約》(以下簡稱《馬拉喀什條約》),加拿大于2016年6月22日通過了《為知覺障礙者提供版權作品版權法修正案》(以下簡稱《版權法修正案》),并于6月30日成為《馬拉喀什條約》第20個提交加入批準書的國家,這也直接促使《馬拉喀什條約》于2016年9月30日生效②。截至2016年10月31日,《馬拉喀什條約》已有成員國25個。作為條約生效的標志,2016年9月30日,加拿大國家盲人協會(Canadi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Blind,簡稱CNIB)通過無障礙圖書聯盟(Accessible Books Consortium,簡稱ABC)向澳大利亞的非營利性視覺障礙服務組織(VisionAustralia)傳送了一批音頻格式的無障礙作品,澳大利亞因此節約每本圖書2 000美元的制作成本。
為將《馬拉喀什條約》納入加拿大法律,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修改了針對知覺障礙者的版權例外制度,因此,加拿大國內380多萬閱讀障礙者及相關群體將從中受益,可獲取來自13個國家多達55種語言的28.5萬件無障礙格式作品。同時,《版權法修正案》也得到諸多利益相關方的支持,如加拿大研究圖書館協會和加拿大盲人聯盟等機構。加拿大保障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版權法修正案》,也為其他WIPO成員國如何在國內實施《馬拉喀什條約》提供了范例。
2.加拿大閱讀障礙者版權例外制度的主要內容分析
加拿大《版權法》自1997年開始為閱讀障礙者獲取文學、音樂、藝術或戲劇作品(不包括電影作品)提供復制權、翻譯權、公開表演等版權例外,即閱讀障礙者或其代理人的這些行為無需經過權利人的許可。2012年11月,加拿大《版權法》增加了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條款以及閱讀障礙的定義等內容。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在2012年文本條款的基礎上,對《馬拉喀什條約》進行了國內轉化。修訂后的第32條(為知覺障礙者的例外)包括無障礙格式版的復制權例外、跨境交換、作品版權費用、報告的義務、地方立法規定及定義等內容。
2.1版權例外的主體與作品范疇
2.1.1主體
加拿大閱讀障礙者版權例外制度的主體包括閱讀障礙者(及其代理人)與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對閱讀障礙(print disability)的定義較為廣泛,將其規定為:抑制或妨礙一個人閱讀作品的原始形式的障礙,適用于文學、音樂、藝術或戲劇作品,但不包括電影作品。閱讀障礙包括:(1)視力損害或不能聚焦或無法轉動眼睛;(2)無法拿起或控制一本圖書;(3)與理解能力相關的損害。因此,例外條款的受益群體包括部分或全部的視覺喪失者和因帕金森等疾病無法控制圖書的人群,同時也覆蓋諸如自閉癥等存在理解能力損害的群體。值得說明的是,由于閱讀障礙者存在現實中的困難,因此法律條文同時將代表閱讀障礙者利益的代理人考慮在內。
非營利機構包括從事非營利活動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等,在本條款中,特指代表閱讀障礙者利益的非營利機構。非營利機構制作無障礙格式版并提供給國內或國外的非營利機構或閱讀障礙者。
2.1.2作品范疇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規定,為了閱讀障礙者的利益,閱讀障礙者及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可以復制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樂作品、藝術作品和戲劇作品,但不包括電影作品。
2.2版權例外的內容
(1)復制權例外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允許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為了閱讀障礙者本人以專門的形式制作或獲取一個作品,允許基于本人使用的目的從事任何行為,包括在必要時規避技術保護措施;允許非營利機構專門為閱讀障礙者提供復制品,在特定情形下基于該目的規避技術保護措施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2)改編權及翻譯權例外
允許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及非營利機構專門為閱讀障礙者以手語形式翻譯、改編文字作品或戲劇作品,允許采取基于閱讀障礙者利益的必要行為,包括必要時規避技術保護措施。
(3)公開表演權例外
允許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及非營利機構專門為閱讀障礙者以手語形式,通過現場或其他專為視障人士的方式對文字及戲劇作品進行表演,但不包括電影作品。
(4)作品跨境交換規則
在無障礙作品的跨境交換方面,加拿大《版權法》允許本國非營利組織向代表閱讀障礙者利益的外國非營利組織或者通過這些組織向閱讀障礙者提供無障礙格式版,前提是該作品不能以類似形式在合理時間以合理價格經過合理努力通過商業購買獲得。
《版權法修正案》詳細規定了如何處理與《馬拉喀什條約》成員國及非成員國之間的作品跨境交換。
(5)版權例外的限制
版權例外條款的限制是該作品不能以類似形式通過商業購買獲得(commercially available)。由此可見,加拿大遵循商業可獲得性原則,確保內容產業的利益得到保護。
2.3版權例外的其他規定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就技術保護措施、費用、救濟等作出了具體規定。
關于技術保護措施,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允許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和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開展閱讀障礙者專用的無障礙格式版制作,并在跨境交換時可進行基于閱讀障礙者利益的任何必要的行為,包括在必要時規避技術保護措施或采取技術保護措施。
關于費用問題,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要求依賴于該法案例外條款的非營利組織向法律規定的有權機關提交其相關活動的報告,并繳納法律規定的版權使用費。若非營利組織通過合理的努力無法確定作品的作者,則應向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交納版權使用費。
當非營利組織出于善意為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而造成版權侵權時,唯一能夠獲得的救濟方式是禁令。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版權的權利人承擔舉證的義務,應就涉案作品的載體、可獲得性等情況進行舉證。
3.加拿大轉化《馬拉喀什條約》的路徑分析
3.1落實《馬拉喀什條約》的最低義務
《馬拉喀什條約》要求締約方在其國內法中提供復制權、發行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的限制或例外,且應允許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而2012年加拿大《版權法》中提供了復制權、發行權和向公眾傳播權的例外,同時也規定了代表知覺障礙者利益的非營利機構可以向非加拿大國內的非營利機構提供無障礙格式版。為此,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修訂了與《馬拉喀什條約》精神不相符的內容,為加入該條約做好準備。
3.1.1刪除大字本的條款,擴大無障礙格式版內涵。
《馬拉喀什條約》指出,無障礙格式版是適合受益人獲取且供受益人專用的作品版本,應允許視障人士以其舒服和靈活的方式利用作品。制作無障礙格式版必須尊重原作品的完整性,同時考慮依受益人特定的獲取需求以及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所需的修改。這種要求充分尊重作者的精神權利,同時考慮視障者獲取作品的權利,充分體現了“三步測試法”中所稱的“特殊情況(special case)”的意義。“必要的修改”強調不對作品的實質內容進行修改,否則將可能涉及作品的改編權;“必要的修改”應基于視障人士獲取作品的需要,利用相關的技術和措施進行適當修改,如因視障人士理解作品的需要,將作品中的插畫或插圖轉化成描述文字等。
因此,大字本(large print)應當納入無障礙格式版的內涵。而2012年加拿大《版權法》規定相關版權例外不適用于大字本,這與《馬拉喀什條約》的規定相抵觸。因此,《版權法修正案》刪除這一版權例外的限制內容,允許知覺障礙者及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制作作品的大字本。
3.1.2縮減無障礙格式版的出口限制,推動其跨境流動。
從《馬拉喀什條約》賦予被授權實體享有的例外與限制可以看出,被授權實體的主要職責是解決無障礙格式版作品的匱乏與傳播問題,其在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中的中介作用十分重要。
根據2012年加拿大《版權法》的規定,“加拿大的非營利機構可以將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出口至境外的非營利機構,前提是這些作品的作者是加拿大居民或《加拿大移民和難民保護法》所指的‘永久居民’或是出口國的居民或永久居民。”
而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刪除了關于作者國籍的限制。這一修改,極大地擴展了作品的范圍。在具體實踐中,各《馬拉喀什條約》成員國應同時結合相關國際條約及無障礙格式版進口國的相關政策進行實施。
3.1.3明確可以跨境向受益人提供無障礙格式版
《馬拉喀什條約》的第5條第2款(b)及第6條允許受益人合理獲取另一個國家的無障礙格式版。為了轉化這一內容,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新增了部分內容,規定非營利機構可以向另一個國家的知覺障礙者提供無障礙格式版,而個人需要通過非營利機構提交相關申請。修改后的規定邏輯嚴密,行文與《馬拉喀什條約》精神保持一致,既履行了《馬拉喀什條約》的基本義務,同時也考慮了制度的可操作性。
3.1.4明確關于技術保護措施的相關條款
《馬拉喀什條約》第7條規定,締約方應在必要時采取適當措施,確保在實施這種技術保護措施的相關法律時,不妨礙受益人享受本條約規定的限制與例外;同時,《馬拉喀什條約》認為,應允許受益人以其舒服和靈活的方式利用作品。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允許閱讀障礙者及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依據相關條款開展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改編、翻譯等行為,基于閱讀障礙者獲取無障礙格式版的目的,可以進行除法律列舉之外的其他任何必要的行為。這就意味著,必要時,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和非營利機構可以規避技術保護措施,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技術保護措施,這些必要的行為將不視為侵權。
這一修改充分考慮到依法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時可能采取必要的破解原作品的技術保護措施;而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時可能需要實施有效的技術措施,以確保其專為受益人所用。這是本次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條款充分關切在實施本例外中可能涉及的技術保護措施的規避問題,在內容上涵蓋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和新情況,為閱讀障礙者規避各種技術保護措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同時,“閱讀障礙者專用的形式”“基于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目的”“非商業性利用”等限定,對這一例外做出一定的限制,這也是對《馬拉喀什條約》強調的“受益人專用”精神的貫徹和實施。
3.2對《馬拉喀什條約》部分條款的靈活有效實施
3.2.1規定公開表演權例外
《馬拉喀什條約》允許締約方規定公開表演權的限制與例外。根據《伯爾尼公約》第11條,公開表演權涉及戲劇、音樂劇和音樂作品等,這些作品應不在《馬拉喀什條約》的“作品”范圍之列。締約方可自行決定是否設置相關例外或限制允許以文字書面方式或口述形式對戲劇或音樂作品的表演進行描述,是否為視障人士設置《伯爾尼公約》第11條第3款所稱的公開朗誦權的限制與例外,但這是選擇性義務,而非強制性義務。所以,《馬拉喀什條約》闡述了履行無障礙格式版的國內法限制與例外的可能方案。
根據《馬拉喀什條約》第10條第2款的議定聲明,出于制作、發行和向受益人提供無障礙格式版的需要,締約方規定的限制與例外可以比照適用于鄰接權。因此,加拿大根據本國法律環境,沿襲2012年的相關法律,在國內法為受益人提供表演權、公開表演權等鄰接權的限制與例外。此外,《馬拉喀什條約》在行文中,特別注意強調“無障礙格式版供受益人專用”等條件,強調限制與例外應符合“三步測試法”的要求。與之對應,在《版權法修正案》中,加拿大則使用“為閱讀障礙者定制”等表述。
3.2.2明確商業可獲得性
《馬拉喀什條約》第4條規定,締約國應在國內法中明確商業可獲得性原則并明確侵權救濟措施。為了轉化《馬拉喀什條約》的這一內容,加拿大《版權修正案》明確了商業可獲得性原則,知覺障礙者或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機構享有該版權例外的前提是在市場中無法通過合理的方式、合理的價格獲取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
3.2.3規定救濟方式
在《馬拉喀什條約》談判過程中,許多被授權實體擔心由于條約的相關規定帶來過多履行條約的壓力,而被授權實體的義務一直是盲人組織、圖書館等非營利性機構關注的問題。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增加了關于《馬拉喀什條約》成員方及非成員方的侵權救濟措施,規定當非營利組織出于善意為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而造成版權侵權時,版權權利人唯一能夠獲得的救濟方式是禁令,同時版權權利人應承擔舉證的義務。這一規定為非營利機構依據法律制作和交換無障礙格式版提供了法律保障,減輕了其履行條約的負擔,并為其他國家提供參考。
3.2.4通過地方立法落實條約義務
在信息的記錄和共享方面,《馬拉喀什條約》規定,被授權實體應承擔記錄作品復制品的處理情況的義務;同時鼓勵締約方共享信息,并提出各國政府應積極承擔或協調相關的信息公開和共享的義務。
加拿大《版權法修正案》通過列舉的方式,規定了各州立法機構可以通過立法明確的內容:跨境交換時,非營利組織之間應簽訂合同,以及規定合同的形式和內容;規定版權使用費及處理相關事宜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等具體內容;非營利組織需要提交報告的具體內容等。這一規定既考慮落實《馬拉喀什條約》的相關義務,又給予加拿大各州一定的立法自主權,是在國內實施這一版權例外的重要保障。
4.我國實施《馬拉喀什條約》的建議
4.1以加入《馬拉喀什條約》為契機,推動國內法修訂。
國際條約的國內實施是締約國設計相關制度在國內層面上執行條約,以履行遵守條約的國際法義務。一般而言,國際條約通常將如何實施條約的決定權賦予成員國。因而根據自身的立法實際和對待條約的立場,成員國針對某一國際條約的實施內容不盡相同。例如,在接受方式上,有些國家規定通過“納入”的方式;有些國家規定通過“轉化”的方式。
我國與加拿大一樣,通過國內法轉化的方式履行國際條約義務。我國已于2013年6月28日簽署《馬拉喀什條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的規定,由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批準《馬拉喀什條約》后,我國才正式加入《馬拉喀什條約》。因此,我國應積極推動國內相關立法的修改,根據《馬拉喀什條約》的條約義務,結合我國的法律實際,修改《著作權法》《殘疾人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的相關條款,尤其是通過修改《著作權法》為我國的閱讀障礙者提供內涵更為豐富的版權例外制度,為加入《馬拉喀什條約》做準備。
4.2通過修改我國《著作權法》相關條款進行內容轉化
我國國內的成文法體系中,《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是目前重要的著作權規范。通過這兩部法律,我國面向盲人群體提供的復制權、翻譯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例外,規定較為寬泛。對比《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法律效力及兩部法律保護的權利位階,我國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限制與例外可以借鑒加拿大立法模式,在《著作權法》的“著作權的權利限制”部分進行轉化。
4.2.1修正《著作權法》相關條款,履行《馬拉喀什條約》的最低義務。
《馬拉喀什條約》第4條第1款第(1)項明確規定締約方應當在國內法中為視障者提供版權作品的復制權、傳播權和為公眾獲取權的限制與例外的義務,這種義務即為本條約的最低義務。
因此,我國應遵循最低義務原則,進一步拓展受益人的范圍,增加“非授權實體”的概念,增設無障礙格式版的跨境交換條款。
筆者建議,以2016年6月6日公布的《著作權法》征求意見稿為藍本,將第4章“權利的限制”第43條第12款修改為“為閱讀障礙者提供的權利限制”,明確將受益人擴大至“閱讀障礙者”,可制作的無障礙格式版應從“盲文版本”進行拓展。同時,增加對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者資格的限制,應限定在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或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組織。同時規定其制作的無障礙格式版應為閱讀障礙者專用,以避免合理使用制度的濫用。并應增加允許被授權實體在未經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為受益人的利益進口或出口無障礙格式版的內容。
關于技術措施,《著作權法》征求意見稿的第71條第2款賦予盲人在特定情況下,避開技術保護措施的權利。筆者建議擴大這一權利的受益對象,應從“盲人”更改為“閱讀障礙者”。
4.2.2合理利用《馬拉喀什條約》所賦予的權利,靈活轉化非強制性條款。
《馬拉喀什條約》賦予了條約締約方根據本國國情適當實施條約部分條款的權利,如規定了公共表演權的限制與例外等非強制性義務,締約國可就費用、商業可獲得性等問題做出具體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提供了作品的非商業性的公共表演權例外,因此,筆者建議我國《著作權法》可以為閱讀障礙者增加公共表演權例外。同時,將影視作品納入閱讀障礙者的版權例外的作品范疇,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和立法需求。目前,我國公民適用我國合理使用規則的權利限制,無需向版權權利人支付費用。根據我國的立法習慣,為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權利限制,應當允許閱讀障礙者(其代理人)或代表其利益的非營利組織等主體,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制作和跨境交換無障礙格式版,且無需向權利人支付費用。
綜上,在條約實施中,我國可借鑒加拿大的做法,遵循最低義務與靈活實施的原則,通過合同規范無障礙格式版的出口和進口,落實盲人協會、盲人圖書館、盲人學校等非授權實體在其中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應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殘疾人保障法》等相關法律,通過合理有效的制度設計,提高著作權例外制度的操作性和實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