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美國終裁對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32.12%至52.51%。2月2日,美國再次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銹鋼板帶材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反傾銷的稅率為63.86%至76.64%,反補貼稅的稅率為75.6%至190.71%。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安東尼·斯卡拉穆奇揚言,特朗普對中國進口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如果中國進行報復,那中方遭受的損失將遠遠超出美國的損失,這場貿易戰美國必勝。真的會是這樣嗎?
國際貿易存在的前提就是“比較優勢”。美國與中國比較,美國在科技方面具有優勢,美國的飛機、數控機械、汽車等科技密集型產品自然就流入中國;中國與美國比較,勞動力價格具有優勢,中國的家具、玩具、服裝、鞋帽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就流入美國。假如中國能制造大飛機,制造的大飛機和美國波音飛機品質一樣好,但比波音飛機便宜,中國還會從美國進口波音飛機嗎?當然不會。假如美國勞動力價格比中國的低,那美國還會從中國進口家具嗎?當然也不會。如果沒有關稅等貿易壁壘,自由貿易會讓各國受益,因為這可以讓各國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自己的劣勢,讓本國生產效率最大化。
消費者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因為消費者可以在本國買到世界上最便宜的產品。假如一件家具在中國制造成本是1400元人民幣,按美元/人民幣匯率是7計算,折合200美元,運到美國的運費按20美元計算,美國居民花220美元就可以買到這件家具。而這件家具如果在美國制造,成本起碼是400美元,假如特朗普不允許美國進口中國家具,那美國消費者就要為購買這件家具多支付180美元。

2015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總額近5000億美元,如果美國阻止中國的產品進入美國,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制造比在中國制造按成本高出80%計算,美國居民購買這些貨物就要多支出4000億美元,美國有3.25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費支出就要多出1231美元。2016年年底美國從業人員約為1.6億人,這就相當于美國勞動者平均每人每年的勞動報酬縮水了2500美元。2016年,美國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薪大約4.7萬美元,如果特朗普設置貿易壁壘阻止中國貨物進口,美國勞動者在2017年平均每人漲薪5.3%才能保持2016年的生活水平,而2014年、2015年美國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均為3.5%(2016年的統計尚未公布),如果2017年的工資漲幅仍是3.5%,美國工薪階層的購買力就要下降1.8%。
可見,設置貿易壁壘保護的是落后生產力,保護的是產能低下企業,保護的是企業主的利益,但它卻讓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負擔。
兩年來,中國出口持續下滑。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出口比上一年度下降了7.7%,貿易順差額縮水了845億美元。對外向型經濟占很大比重的中國來說,我們需要國際市場,“全球化”會讓中國受益,我們當然不想打貿易戰。中美貿易戰會重創中國制造業,讓一些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撤資回美國本土設廠生產,也讓美國商人夾在中美兩國日益強硬的貿易立場之間而擱置在中國的投資計劃。
但中美貿易戰的贏家不可能是美國,而是美國的企業老板,過去產品價格高賣不出去,特朗普限制低價的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就把這些企業給盤活了,美國消費者高價購買國貨,企業老板們賺個盆滿缽滿,可百姓的腰包卻被掏得空空如也,所以說,中美貿易戰讓美國消費者受到的傷害最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