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意圖:
自由活動時,班上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跑進衛生間玩水,把地上弄得濕濕的、滑滑的。可是,開窗通風后,孩子們會發現地面上的水不見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地面上的水去哪兒了呢?帶著孩子們的疑問,我仔細查閱資料后,發現繪本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剛好能解開孩子們的疑問。于是,我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嘗試用游戲貫穿繪本故事,通過魔箱、笑臉和哭臉、小水滴找朋友等游戲,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敢想敢說、樂于表現的學習品質,激發其對水的好奇和喜愛之情,從而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
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從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水”著手,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嘗試將科學繪本融入游戲,充分創造條件,讓幼兒玩中學、學中樂,在輕松的氛圍中知道水的秘密,感知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 借助繪本,了解水不同狀態的特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 主動探索、觀察、比較,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 激發探索水秘密的興趣,知道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 小水滴圖片。
2 神秘魔箱1個,裝有水的瓶子若干。
3 繪本PPT。
4 水資源缺乏的圖片。
5 訂書機、膠棒、回形針、雙面膠等工具。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出示神秘魔箱引出內容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魔箱)
師:又到了魔箱猜想時間,猜一猜,今天會有什么驚喜呢?(幼兒自由猜想)
師:魔箱里到底藏著什么寶貝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摸一摸?
師:原來魔箱里藏著一個瓶子,瓶子里可是也有秘密的哦!
[說明]中班幼兒對“變魔術”游戲特別感興趣,魔箱的出示激發了幼兒猜一猜、摸一摸的愿望,幼兒十分關注魔箱中的寶貝到底是什么,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又大大滿足了其好奇心,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搖一搖、聞一聞,初步感知水的基本特征
師:我們一起來搖一搖、聞一聞瓶子,說說你看到瓶子里的東西是什么樣子的。
師:現在知道瓶子里裝的是什么了嗎?瞧,誰來了?(教師出示小水滴圖片)
教師模仿小水滴: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水滴,很高興能和你們成為朋友,我無色、無味、還可以流動哦,我的身上還藏著許多秘密,你們想知道嗎?
[說明]這一環節是對水的基本特征的初步了解,幼兒通過看、聞、搖等一系列動作,親自操作、發現并大膽地表達出來,營造出濃郁的探究氛圍。
三、看一看,想一想,了解水遇冷遇熱的變化
1 討論:小水滴會飛的秘密。
師:小水滴的秘密可不少,我們跟著小水滴一起出發吧。(播放繪本PPT)
師:小水滴的家在哪里?誰邀請它去旅行?小水滴想飛找誰幫忙的?小水滴飛起來了嗎?(結合PPT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猜想小水滴為什么會飛起來)
2 游戲:笑臉和哭臉,了解水蒸氣遇冷的變化。
師:小水滴們到底有沒有回到大海媽媽的1不抱?
教師出示“笑臉”和“哭臉”標記:如果你認為小雨滴回到大海媽媽懷抱了,請把胸牌貼到“笑臉”標記下,認為不會的,就送到“哭臉”這邊。
幼兒猜想小水滴是否回到大海媽媽的懷抱,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后,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分。
[說明]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小水滴會飛起來嗎?最后又是怎么投進大海媽媽的懷抱的……這些對于幼兒來說有些抽象,而教師利用“繪本故事”和“笑臉、哭臉”游戲,巧妙解決了這些問題,讓幼兒了解天空中飄的云也是小雨滴變的原因,并快樂游戲,輕松學習。
四、玩一玩、說一說,知道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師:你看,這些是誰?(出示小水滴圖片)
師:我們除了在大海里,還會在哪里見到“小雨滴”呢?現在這些小雨滴開始找朋友,它落到誰的身體上,誰就站起來說一說,好嗎?
師:小朋友說了這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小水滴,看來它的用處真不小。可是,你看,有些地方怎么了?變成什么樣子了?(出示水資源缺乏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原來小水滴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沒有水,我們就不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沒有水,我們就不能舒舒服服地洗上熱水澡;沒有水,莊稼就不能茁壯成長,看來,水對我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哦!
[說明]科學探索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這里運用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知道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但怎么來保護水資源?這就是幼兒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話題,從而萌發他們對水資源的關注。
五、畫一畫、做一做,爭做環保小達人
師:小雨滴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它的家族,我們可以怎樣來保護水資源呢?這兒有一些工具,看看能不能幫助你們。(出示訂書機、膠棒、回形針、雙面膠等工具)
幼兒分區域操作,嘗試制作環保標牌。
[說明]本次活動的結束環節是開放性的,幼兒跟同伴制作環保標牌,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親身實踐,真正感受到水不僅有趣,而且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嘗試通過幼兒自身的行為去感染并帶動更多的同伴加人到保護水資源的活動中來。活動反思:
1 源于生活:讓科學活動能付諸實踐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科學教育資源,科學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才會讓孩子們覺得“科學”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欲望和興趣。“水”在幼兒的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具有可研究的科學價值,因此,圍繞主題,我們與孩子們一起開啟了一場精彩的探究之旅,孩子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操作中獲得了關于“水”的相關經驗。他們主動走進探索的世界,喚醒已有經驗,充分享受到科學活動的趣味。
2 貼近生活:讓科學活動能妙趣橫生
陳鶴琴先生說:“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師只有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奇異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游戲情境,才能吸引幼兒的眼球,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以繪本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為載體,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直觀的PPT,加上特制的音效,通過形式多樣、妙趣橫生的活動,讓孩子們帶著愉快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觀察、想象、交流、實驗、發現、表達,視、聽、做、思巧妙結合,享受著游戲帶來的樂趣,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愿望。
3 回歸生活:讓科學活動能綻放異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反映了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導向,即要讓幼兒喜歡科學,主動地應用科學。對幼兒而言,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去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本次活動貫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原則,力求把科學活動融于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及生活情境之中,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最后一個環節以幫助“小水滴”保護它的家族為切入點,引導幼兒動手設計、制作環保標牌,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嘗試遷移相關經驗,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讓科學活動綻放出異彩,使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得以保持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