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娟
【關鍵詞】 創新能力;意識;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061—01
創新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它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新能力等為主要目標。如何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興趣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觀察、研究。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習積極性。如果教學總是老一套,領讀、背誦,“一言堂”式的灌輸,只會使學生厭煩,喪失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由于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因此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富有創新意識,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教材中難理解的句子,我盡量用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動作等加以比劃,在幫助學生進行思考、理解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
二、營造和諧的創新氛圍,讓學生勇于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解放思想,煥發自尊、自強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能促使他們勇于創新。也就是說構建一個民主、平等、愉快的課堂,追求寬松、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充滿信心,讓課堂始終充滿樂趣,激活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這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1. 淡化教師權威,激活學生創新的靈感。課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后現代主義的課程觀講究開放,追求“亂”,加強干擾,而不是講求秩序。正是因為紊亂,才會有新的東西出現,才會有智慧的火花的迸發,才有創新思維的閃現,才有創新精神的增長。二十一世紀的優秀老師應該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學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思維的快樂,引導學生在問題中享受思維的快樂,那是生命的美感。老師需要特別注意不要頑強地強調自我,學生有犯錯誤的權利,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犯錯誤,表揚學生錯得有思想、有道理、有典型意義,并因勢利導就錯改錯。一定要強調讓學生選擇性的學習,要給學生留有空間。有民主才有對話,對話是相互的溝通、交流,是積極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應該采取語言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贊許等手段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在這樣民主和諧的氛圍和愉悅的情緒中,學生的創新素質才能得到積極的調動,創新空間才能得到大的開拓。
2. 注重角色切換,營造有利創新氛圍。創造積極的課堂環境關鍵在于老師應該盡力滿足學生的情感、動機、需求,和學生一起分享學習知識的快樂和感情滿足的愉悅,分享創造的快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學生多動、多說、多問、多表現、多思考、多表達,盡力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余地,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表現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機會和舞臺。由于年齡和經驗等方面的原因,學生自我情緒調節、學習意志的自控能力不強,教師對此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此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情感的、行為的、生理的等因素的參與,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3. 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創新。這主要包括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性的計劃組織與實施某些活動的能力。比如學生對記單詞有了興趣,就會想方設法去記憶。通過教師的課堂點撥,學生自己就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記憶,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的記憶能力。
三、設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師在課堂設計時要巧妙地設疑,啟發學生從疑難中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要留給學生一點創造空間,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只有善于誘發學生積極思維,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積極思維源于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特點重視指導,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善于發現學生“學”中的問題及時指導,這樣易于學生克服“學”中的薄弱環節,并不斷體會知識點,從而增強學習信心與決心。在“學”中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實現教學互動效果,啟動學生獨立學習,積極思考,讓其創新思維不斷地開發。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