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炎紅
【關鍵詞】 高中化學;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73—01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它將傳統課上教學過程與課下學習活動進行轉換(如下圖所示),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最終實現學習成績提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簡短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以學習目標為導向,為突破某個教學問題,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教學資源。對于教師而言,實現了從傳授知識向引領學生探索知識的轉變;對學生而言,實現了由接受知識向探索生成知識的轉變。教學過程也由“課堂講授+課后作業”向“課前學習+課堂探究”轉變。為了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筆者建構了基于微課的高中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它包括教師課前教學微視頻的設計制作、學生課前微視頻的學習、課堂中教學互動活動以及課后師生的網絡互動交流等四個階段,下面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課為例進行簡要說明。
一、微視頻的收集與制作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分析重難點,對微視頻進行認真詳盡的設計,視頻的時長不超過10分鐘,內容有兩項《認識氯氣》以及《氯氣的生成及其性質的的微量實驗》。要求生動全面,采用包括視頻、Flash動畫、PPT講解等呈現方式,內容的講授清晰明確。視頻的拍攝制作方面,可以選擇使用數碼相機拍攝,然后對視頻進行非線性編輯,或者利用智能手機等靈活輕便的移動終端或是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錄制屏幕內容和屏幕內外的聲音,聲音可以來自計算機內部和錄制者的話筒輸入。
二、課前微視頻發布及學生課前學習
在制作完成微視頻之后,教師在視頻的下方添加文字材料,進行課前任務設計等。學生結合各自的具體條件開展移動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學習教師上傳的微視頻,上傳途徑可通過班級QQ群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內容,根據自身情況控制學習節奏,遇到有疑問的問題,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就具體問題與師生詳細地在線交流。在此過程中我設計了如下任務并賦分值鼓勵評價:
1. 對照課本相關內容和教學視頻梳理氯氣的物理性質,以word或圖片形式在QQ群中上傳(本任務1分)。
2. 通過視頻,了解氯氣的化學性質,參照學案自行設計并繪制氯氣的化學性質的表格,在QQ群中上傳表格(本任務2分)。
3. 完成練習,并在QQ群中上傳答案(本任務2分)。
4. 附加任務:設計測定自家自來水中氯元素的含量的實驗,分析原理,書寫可行性方案。(QQ群中分享可加1分)。
三、課堂教學互動活動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補充板書、電子文檔、Flash等其他形式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需要,并根據網絡中學生集中反饋的問題進行集體講解,排除大部分學生的疑點,針對某些知識難點,可設計成課堂探究實驗,如新制氯水的成分和性質等,具體課堂互動活動如下:
環節1:課前回顧(5分鐘)。根據課前任務反饋,對學生理解有誤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問:從表格中你能歸納出幾類氯氣的化學性質呢?你是怎么對其分類的?
環節2:課堂作業討論(5分鐘)。個人獨立完成有關氯氣的性質的練習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如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組間互助或者教師講解。
環節3:課堂活動(20分鐘)。實驗探究——學生每2人一小組,根據已學的知識, 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及用品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教師指導,學生前后及鄰桌6人一大組匯總探究成果。
環節4:歸納小結(5分鐘)。展示學生課前上傳的氯氣的化學性質的表格(選取部分),引導學生辯證思考氯氣對人類生活的利與弊。
四、課后反思與互動交流
學生在充分消化課堂教師補充的資料和師生線上、線下交互討論的基礎上,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深刻的反思。學生在反思之后就課堂中的問題繼續進行網絡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與教師深入互動。教師根據本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點評總結,將優秀的學習資源或者重點的學習內容再次以“微課”的形式發布到網絡平臺,供學生課后復習。同時將與本堂課程相關的前瞻性內容發布到網絡上,供有特殊需要的同學進行拓展和提高。
微課環境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將傳統的知識傳遞放在課堂前完成,具有資源豐富,靈活,易于更新,方式多樣等優勢,栩栩如生的音視頻資源的吸引力要遠遠高于傳統的電子文本和圖片,生動的教學視頻也將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