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
【關鍵詞】 高效課堂;教學觀念;課前準備;時間;督促機制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90—01
一、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于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于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地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1. 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2. 以有效的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3. 優化時間安排,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為此,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好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去影響學生的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35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4. 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高效參與。課堂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必須要有約束的機制。每個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按時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況不好的要反思學習過程。在小組學習中,每位學生都必須參與,每位學生每天至少舉手發言一次。課堂上各項活動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得拖沓。寫錯的作業必須更正,更正時要分析錯誤原因。每位教師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學風格制訂相應可行的措施,督促學生全員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對缺課、不交作業的學生,科任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找學生談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決不能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