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衍亮
摘要: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種基于群體智能的進化算法,具有實現容易,精度高,收斂快等優點,本文就粒子群算法(pso)的優化方面進行綜述。并對目前的應用研究方向進行總結。
關鍵詞: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優化; PSO
一、粒子群算法的背景
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最早是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該算法從鳥群的覓食活動中得到啟發并用于求解優化問題。
二、算法簡介
該算法主要模擬鳥群的覓食行為,假設一個有n只鳥(粒子)組成的鳥群(群體)對D維的空間進行覓食,每只鳥在飛行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自己的當前最優位置,也要也考慮鳥群的最優位置,在算法實現時加入了c1和c2兩個量。c1是粒子個體認知系數,稱為“認知學習因子”。c2是社會認知系數,所以又叫做“社會學習因子”。兩者統稱為“學習因子”。下面給出粒子群算法的速度以及位置更新公式:
除了以上4種,還有其他針對的學習因子進行優化的方法,例如帶有權重函數學習因子[12];三角函數變化學習因子[13];非對稱學習因子[14]等等。
四、粒子群算法的應用
例如將其應用到各類連續問題和離散問題的優化,包括模糊控制器設計,機器人路徑規劃,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將其應用到神經網絡的訓練中,將其應用到各種實際問題中,包括車間調度,TSP,VRP,配電網絡,農業工程等各種實際問題中。
五、粒子群算法展望
隨著各種優化過后的粒子群算法的提出,例如MOPSO(多目標粒子群算法),DMPSO(動態多目標粒子群優化算法),SMOPSO(隨機多目標粒子群算法),CMPSO(混沌變異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將會應用到更多的實際當中去。因為粒子群算法本身存在易陷入局部最優,因此如何將其與其他智能算法結合,取長補短,也將會成為一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Shi Y, Eberhart R.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roceedings, 1998.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EEE Xplore, 1998:69-73.
[2] Zheng Y L, Ma L H, Zhang L Y, et al. On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i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EEE, 2003:1802-1807 Vol.3.
[3] 崔紅梅, 朱慶保. 微粒群算法的參數選擇及收斂性分析[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7, 43(23):89-91.
[4] 趙志剛, 黃樹運, 王偉倩. 基于隨機慣性權重的簡化粒子群優化算法[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4, 31(2):361-363.
[5] 王麗, 王曉凱. 一種非線性改變慣性權重的粒子群算法[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7, 43(4):47-48.
[6] 王啟付, 王戰江, 王書亭. 一種動態改變慣性權重的粒子群優化算法[J]. 中國機械工程, 2005, 16(11):945-948.
[7] 姜長元, 趙曙光, 沈士根,等. 慣性權重正弦調整的粒子群算法[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2, 48(8):40-42.
[8] 馬斌, 羅洋, 楊袁,等. 動態調整學習因子的粒子群優化算法[J]. 甘肅科技, 2014, 30(16):58-59.
[9] 馮浩, 李現偉. PSO算法中學習因子的非線性異步策略研究[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5(5):44-47.
[10] Suganthan P N. Particle swarm optimiser with neighbourhood operator[C]//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1999. CEC 99.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Congress on. IEEE, 1999:1962 Vol. 3.
[11] Ratnaweera A, Halgamuge S K, Watson H C. Self-organizing hierarchic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with time-varying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4, 8(3):240-255.
[12] 趙遠東, 方正華. 帶有權重函數學習因子的粒子群算法[J]. 計算機應用, 2013, 33(8):2265-2268.
[13] 徐生兵, 夏文杰, 代安定. 一種改進學習因子的粒子群算法[J]. 信息安全與技術, 2012, 3(7):17-19.
[14] 毛開富, 包廣清, 徐馳. 基于非對稱學習因子調節的粒子群優化算法[J]. 計算機工程, 2010, 36(19):182-184.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