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進行分析,闡述了幾種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其內容分別為:充分發揮理論引導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理性內化機制,充分發揮情緒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內化機制,充分發揮信念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內化機制,充分發揮行為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踐行內化機制。希望通過這些內容的分析,可以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培養。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引導;情緒引導;信念引導;行為引導
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此作為引導在社會實踐中踐行,是當代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引導,對大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1.充分發揮理論引導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理性內化機制
馬克思認為,物質力量僅能通過物質力量摧毀,但是理論力量卻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當代大學生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隨著大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也隨之增加,其抽象概括能力會越來越高,需要對事物進行體驗然后加以認同。因此,實施理論教育,可以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建立以下原則:第一,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出理論教育具體方式,讓學生感同身受,并對這些內容進行自主思考,然后反復實踐,從而對這些內容產生新的理解,使自身的價值觀得以轉換。第二,對教育渠道進行拓展。當下,大部分大學生均會通過網絡等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應當借助網絡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為學生搭建一定的平臺。針對一些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相對突出的學生,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如果教育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就會降低理論教育的有效性,甚至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1]。針對這些情況,均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出更深層次的分析。
2.充分發揮情緒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內化機制
心理學界對人的情緒進行研究,認為“情緒因素的參與和介入使價值示范的社會導向比理論形態的價值規范的社會導向更有說服力,教育效果更明顯”。通過情緒進行引導,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一定的認知,借助情緒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從而實現最終目的。當大學生進入學校之后,往往會因為年齡和身體的變化,對社會責任產生主動認知,并積極參與到社會評價當中去,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關注集體榮譽感,對社會的發展也有這一定的關注度。大學具有較為優良的教育背景,從而促使大學生對一些相對良好和健康的觀念具有一定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這種情緒會讓大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的共鳴。
因此,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用充分的對學生的這種認同感進行利用,發現教育契機,并對大學生的情感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具有較為豐富情感,對自我進行控制的能力不強,幫助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趨利避害,引導學生在情感上達成共識,促使學生對相關事物做出科學判斷,進而使學生形成堅定地政治觀點。
3.充分發揮信念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內化機制
能夠體現大學生個體對價值的便是理想和信念,也是大學生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確立理想和信念,不能缺少大學生的生活實踐和生長環境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的確立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理想信念還不是十分成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成型,并且越來越成熟。大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也迫切希望自己成才。因此,在行為上體現出較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理想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社會性。但是,當代大學生的意志水平維度不是十分平衡。因此,要想讓當代大學生形成相對統一的理想信念,必須提高大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要對其進行積極引導,使其摒棄低俗和落后的信念,用積極和高雅的信念取而代之,以實現高尚理想信念的內化。對理想信念進行熔鑄的這一過程中,需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這一內容作為指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武裝。
4.充分發揮行為引導的作用,強化當代大學生的踐行內化機制
人的行為是見于主觀意識和客觀的一種外在表現,并且是人的價值觀的綜合性反應。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已經確定,會對人的知、情、意、信的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此外,對豐富情感價值、確定理想價值均具備一定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應當讓教育發揮著一定的典型與先進榜樣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教育者在學校內樹立典型,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大學生自身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從而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輔助作用。進一步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和行為進行轉化。當代大學生處于行為和思想不斷成熟的階段,所以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自身日常行為作出檢驗,并定期進行自我反思。經過反思之后,將自身的行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然后進行后續的學習,然后在后續的實踐中修正,最后確立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念。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需要從各個途徑入手,利用各種手段,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感。教師對學生的行為、情緒、理論和信念進行科學引導,并組織大學生參與相應的社會實踐。此外,當代大學生思維相對活躍,但在不是十分成熟,還處于發展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榜樣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任艷妮,秦燕. 大眾傳媒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與培育[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94-99.
[2]郭朝輝.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01:81-86.
[3]王興國,江濱,張瀏偉.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索與實踐[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08:98-102.
(作者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山東 日照 27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