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仕澤
摘 要: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國家未來建設的優秀生力軍,也是西方政治文化滲透的重點對象。近年來,全球化的發展,外來多元文化的沖擊,現實課堂教與學的矛盾以及大學生自身意識形態的淡化,都為敵對勢力進行思想意識的分裂滲透提供了條件可能。對此,高校需要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努力建設高校意識形態的反滲透機制,大學生自身也要加強意識形態觀念,從而增強大學生群體意識形態的反滲透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意識形態;反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46-02
一、大學生意識形態反滲透能力構建的重要性
意識形態是人們對事物理解、認知,是思想、觀念、情感、價值觀的總和。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意識形態反映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文化價值取向,是社會意識的總體。我國的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為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埃米特·肯尼迪認為意識形態是“系譜學意義上的第一科學,因為一切科學都是由各種概念的不同組合而構成的,不過,它尤其是運用語言(交流思想的科學)的根基,是邏輯學(使概念結合并形成新的真理的科學)的根基,是教育(塑造人的科學)的根基,是道德(規范人的欲望)的根基,最終,它是一種最偉大的藝術,因為在一個控制良好的社會,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成功地協調起來……”①
另外,馬克思也說過:“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②這充分說明了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在當下,我們不僅應關注經濟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也要不斷鞏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在這個多元文化碰撞和社會思潮交鋒的全球化時代,西方意識形態加緊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和在社會主義思想陣營內部的多元化紛爭,試圖在思想領域占據高地。
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儲備,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主體力量,國家優秀青年生力軍,同時也是西方政治文化滲透的重點對象。大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被外來文化思想所侵蝕。
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發展的希望,他們的政治素質、價值觀念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價值趨向,而意識形態的教育對大學生政治素質又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引導和其反滲透能力的培養,避免外來敵對勢力思想意識的入侵和顛覆。
二、大學生意識形態反滲透能力構建的必要性
(一)課堂教與學的矛盾
高校課堂是大學生獲取知識,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高校課堂的現狀卻限制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養成,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師在教育引導過程中“思想偏離”,二是在教學中以說教為主,缺乏實踐。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種思潮也涌入高校,部分教師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思想多元化的同時也在執行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加之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對意識形態的理解把握不同,加劇了錯誤思潮在高校課堂的泛濫。大學本應是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發揚傳播的助推器,由于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要求,放松了“政治世界觀”的改造,有意無意淡化了意識形態教育,甚至在課堂上高談“奇談怪論”,使得大學課堂也成了各種錯誤思潮孕育的溫床。
另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多數往往只是將理論傳授給學生,以說教為主,忽視了實踐對意識形態教育的意義,學生們對意識形態教育缺乏熱情,從而使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接受差強人意,認同效果大打折扣。
(二)“地球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負面沖擊
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我國的全面對外開放,我們在經濟、科技與世界交流、接軌的同時,各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也紛紛“引入”進來。市場經濟是個“好東西”,但也使人們逐漸趨向價值主導、利益主導。
網絡技術的應用給大家帶來生活的便利,也是世界進步的“風火輪”,可是信息泛濫也在所難免。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市場經濟、對外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也為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公民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提供了公開的“市場”。近年來,所謂的人權主義、民粹主義、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終結論等橫行于網絡、報紙、電視、書刊、廣播,背后的鼓吹者無疑是想通過思想戰爭贏得“和平的勝利”。
大學生是未來知識財富的擁有者,是國家未來建設的骨干力量,也是敵對勢力思想滲透的重點目標。大學生可塑性強,也容易在諸多思想意識洪流中迷失方向。當代的多元文化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同時也帶來了價值選擇的困惑,如果引導失當,很可能會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性地位發生動搖。
(三)大學生自身意識形態的淡化
當代大學生是時代發展進步的受益者,同時也被現實的壓力所負累。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學習壓力,市場經濟帶來的生存競爭壓力、生活就業壓力等等,這些都迫使大學生們更加趨向于各種考證、考級以及所謂的專業課學習,為了找到好的工作以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甚至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熱衷于各種兼職工作以幫助解決生存壓力。
諸如此類使很多同學將意識形態的培養拋諸腦后,在市場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背景下,可謂不足為奇了。現在大學生普遍政治參與熱情不高,部分選擇被動、附庸,他們意識不到自己也同樣是國家的主人,從而對意識形態不感興趣。有些學生覺得政治生活離自己很遠,于國家政治洪流中自己根本無足輕重,妄自菲薄,所以無意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灌輸和洗禮,覺得枯燥無趣。
大學生自身意識形態的淡薄也給西方敵對勢力思想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大學生思想可塑性強,但尚若引導不當,為敵對勢力所利用,那么給國家社會帶來的損失將不可估量。
三、大學生意識形態反滲透能力構建的對策
(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思想指導地位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思想指導地位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高校教師隊伍要加強理論修養,堅定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的知識授業者,思想意識的引導者,在日常教學中必須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播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反對打著思想自由的旗幟而鼓吹自以為的“優秀思想”,進行詆毀社會主義思想的“泛言論”。高校教師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善于從政治理論高度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全面理解和把握,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定理論信仰。多元文化值得倡導,但主流意識必須堅持。
二是在課堂教學外,要注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愛國主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養成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高校教學尤其是思政課教學應該創造條件,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愛國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在實踐中提高覺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社會實踐的形式多樣,可以是社會調查、參加公益活動、參觀考察、參與政治討論等,社會實踐能夠使學生切身體會國家發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以及民族命運與自己的聯系,達到知行統一,從而增強自我的主體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感,有利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培養和鞏固。
(二)建設高校意識形態的反滲透機制
胡錦濤曾強調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如果這個陣地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喪失政權。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總是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先從搞亂人們的思想下手”。③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需要我們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高校要努力加強和完善意識形態安全防范機制和反滲透機制。
第一,要注重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構建,主要包括高校思政課教師、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輔導員、班主任等,他們是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政課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引導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厘清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其它意識形態的本質區別,避免左右思潮的泛濫和侵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設。輔導員、班主任是和大學生最親近,亦師亦友的工作群體,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教育影響深刻,也是高校需要重點培養和構建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組成。
第二,完善高校輿論管理機制,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塑立營造良好環境。學校要大力弘揚先進文化,滌蕩腐朽思想,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全校凝聚、統一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思想,營造有益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生成的和諧氛圍。學校還應加強網絡輿論的監管,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性和意識形態性,為防范敵對勢力利用網絡進行思想輿論攻擊,高校需要加強對網絡的建設、引導、管理,牢牢把握思想導向的主動權。
(三)加強大學生自身意識形態觀念
作為當代大學生,時代佼佼者,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清楚認識自己的定位,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現在的世界局勢是整體和平,但是敵對勢力時刻沒有放松對我國政權的顛覆之心,利用各種渠道途徑進行潛移默化的侵蝕,尤其是思想意識領域,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大學生是時代的先鋒,要比其他普通公民群體更具有社會責任感才是。現實的生活壓力固然要面對,但思想意識的培養亦不可疏忽,大學生需要也應該主動接受馬克主義的洗禮,主動關心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在學會分辨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基礎上主動抵制錯誤思想的入侵。也許生活中會有抱怨、不滿、懷疑、憎恨,但是觀世界大局,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大學生有義務擺正自己的價值取向,加強意識形態觀念,積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把握馬克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④
注釋:
①齊格蒙·鮑蔓.立法者與闡釋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④蔣尊麗.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