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摘 要:隨著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已經不再局限于物質生活的滿足,開始逐漸重視精神文化的發展。而目前建設數字文化館能夠有效的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階段隨著移動設備的發展,如何能夠在數字化文化館建設過程中利用APP提升其發展空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本文我們基于此來探究手機APP與數字文化館之間的關系問題。
關鍵詞:數字化文化館;手機APP;精神文化
中圖分類號:TN929.53;TP31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82-01
當前隨著手機電腦的逐漸推廣和普及,手機APP應用愈加廣泛,并且APP的相關輔助功能越來越強大,發展專屬于數字文化館的手機APP愈加重要。發展手機APP推進數字化文化館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和探究如何能夠有效的利用手機APP來提升數字文化館建設。
一、統籌規劃,重視領導
首先,在建設相關數字化文化館的過程中應當提升建設領導者的領導能力,使其能夠認識到移動設備發展的重要性,從總體上出發來進行規劃和分析,使得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有完善的理論依據。
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幫助城市人民提升生活水平,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于傳統文化館建設來說,數字化文化館更加方便,能夠起到更有效的作用。領導部門在進行數字化文化館建設過程中應當對手機APP予以高度重視,將手機APP納入到相關建設部門的考慮范疇當中,在數字化文化館建設過程中,將手機APP與互聯網有效結合實施發展,建設出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具備一定APP應用為基礎的數字化文化館。
二、重視資金的利用,提升文化館建設監管力度
其二,想要建設完善的數字化文化館還應當重視資金的合理分配,數字化文化館建設主要作用就是為了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為人民而服務,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當重視資金的投入,在資金投入的過程中應當對資金進行監管和監控,使得數字化文化館建設資金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將資金應用到數字化文化館相應的手機APP的開發與研究上,同時對數字化文化館建設領導層面進行監管,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貪污腐敗現象予以嚴肅處理,保證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合理有序。
三、構建技術規范
當前來看,移動設備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并且相應的軟硬件設施淘汰速度非常快,如果數字化文化館所研發的相關APP不能夠很好的適應于用戶的移動設施,那么無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進行數字化文化館手機APP應用的開發與建設過程中應當根據人民的生活需求,根據手機的發展速度來設置一定的技術指標和規范,設計出來的APP應用要具備強大的功能并且具備完善的兼容性,發揮出數字化文化館的作用。
在數字化文化館手機APP的應用上,還應當重視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情況,數據交換速度以及數據交換形式上的差異,構建完善的操作規范以及用戶使用指南,使用戶在使用手機APP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體驗到數字化文化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數字化文化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相關網絡配套設施
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除了需要建設有專門匹配的手機APP應用之外,還應當構建全面匹配的網絡系統,通過網絡系統計算機設備與手機APP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來發揮出“數字化”的作用。我國大部分的地區網路建設比較完善,但是偏遠地區網絡建設落后,數字化文化館在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偏遠地區的網絡系統更新和升級,提升數字化文化館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通過構建全面有效的網絡配套設施來促進數字化文化館手機APP應用的開發與推廣。
五、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想要開展有效的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研發新型適合數字化文化館發展的手機APP應用,與專業人才是分不開的,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往往是一項難度極高的任務,需要有專業人才的幫助才能實現。因此在進行數字文化館建設過程中應當加強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到單位內部進行人才的培養工作,定期開展學習性講座等,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專業人才應當不斷的加強學習,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跟上技術更新的腳步,為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數字化文化館手機APP應用的研發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和力量。
總而言之,人才作為當前強國的根本因素,對于企業的發展、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要想建設手機APP并推進數字化文化館建設,必須要重視人才培養戰略。①
六、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我們主要從手機APP的相關建設與發展入手分析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移動設備APP的廣泛推廣和普及,數字文化館建設應當重視手機APP的作用,研發與數字文化館相匹配的手機APP,使得人們能夠真正實現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數字文化館的作用。②
注釋:
①巫志南.上海建設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條件研究[J].上海文化,2013(02):38-45.
②劉欣.淺析新時代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與服務[J].大眾文藝,2016(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