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遠炳
【摘要】英語學科在初中課程教學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而英語學習成績不僅直接關系學生學業,還會對學生的日常活動造成影響。任何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氛圍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以及教師教育工作進行效果。因此,初中英語課堂良好氛圍的構建已經逐漸變成了現今英語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克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困難,不斷改革和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推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是初中英語老師必須重視和不斷探索的工作中心。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氛圍 教學改革 課堂設計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教師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時代在進步,信息在高速流轉,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不斷做出合適的調整,及時在教學技能水平方面取得進步。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英語老師深受現今教育體制和人才選拔方式的影響,依然遵循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沒有較大的地改變。這種由老師主導,主要以教師單方面課堂授課以及教師提問、講解而學生回答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逐漸變得枯燥、沉悶和無聊,結果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排斥和抵觸心理越來越重,課堂效率也隨之大幅度下降。“填鴨式”教育模式的不良后果依然存在,而有些老師不僅沒有采取辦法改變,有的甚至墨守成規,擔心教學方法創新可能帶來的失敗而選擇繼續實施傳統和陳舊的方法。教師沒有做到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互動,學生也無法集中精神一直聽老師講課,使得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極低,學生對知識很難吸收和消化。
教學理論內容和實際脫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改變和創造。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其工具性特點非常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應該注重和生活實際的聯系,以便使得學生在學習或者生活活動中熟練運用。但是,很多學生反應在課堂學習到的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其中主要原因是因為課堂授課中生活氣息的匱乏,與學生的實際距離感太大。初中生的生活以學習為主,對外界的接觸相對較少,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明辨是非能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材所講述的內容如果和學生的生活間距離感太大,容易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感到乏味、無趣,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激情,同時由其對教材內容的“陌生感”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愿意與老師互動,則老師所收到的學生信息反饋少且不足以說明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結果就是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由積極活躍到陷入被動的變化,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構建課堂良好氛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方法
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生命的本質是運動,教育的本質在于互動”,教育活動的最終實現形式要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互通為目的。試想,如果教學內容在學生那里得不到有效的轉換進而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教育和教學的意義都將難以實現。英語老師應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將角色轉換成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和幫助者,幫助他們更加有效和積極的溝通,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平等和輕松的溝通環境。尤其是在課堂口語教學時,可以在課本教材所給出的基本話題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聽取他們的意見,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來確定相應的話題。在熱烈的討論活動當中,老師不僅可以看到學生們為了“group work”或“duty report”等所做的充足的準備,還可以發現在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同學之間做出意見平衡的過程中學生身上不同的特長和閃光點。遵循大部分學生的意見和確定話題的過程,需要老師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樣的互動過程能極大程度地促進學生和老師以及學生小團隊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無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感受到和老師地位的平等,則他們就能敞開自己的心扉,更愿意和老師分享和互動,課堂氣氛隨之活躍起來。
有效利用先進教學媒體。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師的板書和學生記筆記和做習題的方式進行知識的鞏固。現在的新興的電子設備對教育行業的沖擊也很大,而且現在的初中生早已接觸過媒體和網絡,對電子教學也有些許了解。相比較而言,多媒體教學信息量更大,課程表現形式更多變,能以其新穎和有趣的方式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好奇心。其次,諸如ppt或微課等多媒體教學方式,節省了大量的教師板書時間,以便給學生留出更多時間提問以及記筆記。諸如圖片、動畫、音樂和視頻等多媒體工具幫助老師更好地展示課堂內容,做到“有聲有色”“動靜結合”,使課本內容“活”了起來,課堂進行過程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尤其是一些話題性比較強的內容學習時,在課堂中插入一些電影或記錄片等片段進行導入,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課堂中來,為整個班級學習奠定了積極有趣和認真有效的基調。另外,多媒體工具可用來對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進行專項針對性練習,學生通常會不自覺的模仿老師,但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說得一口標準而流利的英語。因此,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老師們可以下載BBC或VOA等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跟讀,從平時的讀寫和發音做起,從最基礎做起,保證英語魅力在課堂上的綻放。
在生活中豐富教學題材。眾所周知,英語的學習的三大法寶即“聽、說、寫”,而且應用性和知識連貫性極強。偏離實際的純理論和較高難度的話題讓學生感覺英語學習壓力和緊迫感太強,所以作為他們的老師,不斷在課堂中滲透生活氣息,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例如,spoken English是學生學習困難比較多的知識板塊,而老師們可以把生硬的“問路”“交談”“選擇”等單調乏味的英語口語或聽力話題練習作為基礎練習的小部分,調整其所占的比例,更多的是不斷發掘生活中的好題材,補充和豐富課堂教學。例如,老師們可以在每節課選兩個學生上講臺去做口語對話,既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選自己喜歡的topic,還可以根據電影、動畫等去安排微型情景劇,讓學生去演或者去配音。代入生活實例的英語口語交際練習,學生在說到“How is everything going?”“What a interesting talk with you,see you next time.”等常用語句時才能更加自然和輕松,也更能體會到“English manner”等的重要性。上講臺展示的過程既是對學生課下知識積累和練習的肯定,同時還能鍛煉學生在公共場合說英語的自信和勇敢,當得到老師的肯定與支持,同學的羨慕和贊美,學生真切感受到了英語對自己的意義,才能更加熱愛學習英語,并一直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斷反思,優化課堂教學。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在摸索中前進的過程,沒有一種教學方法能夠“一勞永逸”,英語教師要學不斷地反思,反思自我,并與其它老師相比較,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在比較中,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必定有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值得后輩學習,而后輩的創新思維和網絡能力也是老教師反思和學習的地方。同樣的內容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會發生不同的情況,每一節課上不同狀況的處理彼此之間都有可借鑒性。反思,是對教師自身教學工作的剖析,能促進老師盡早地發現問題和不足,找尋方法改進,推動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英語的實用性和廣適性要求其教育質量水平必須保持在一個高度,初中階段的課程學習,英語是三大主科之一,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改革教學方法,營造良好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
參考文獻:
[1]吳小春.初中英語情境式課堂的探索與實踐[D].蘇州大學, 2008.
[2]楊小揚.初中英語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陳莉蓉.淺析如何構建愉悅的課堂氛圍促進初中英語高效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