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柏鳴
摘 要: 隨著智能電子終端設備的普及,大學生對圖書館的到訪明顯減少,圖書館該何去何從?本文將從時代背景、校園現實、大學生和圖書館四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分析,以期找出讓大學生重回圖書館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智能電子終端設備 大學生 圖書館 方法和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089-01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的發展,移動電腦、手機等智能電子終端設備已普及大眾,年輕人人手一部甚至多部也不足為怪了。利用電腦、手機等智能電子終端設備,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可瀏覽新聞資訊,遍知天下事,還可以炒股、聊天、購物、訂票、結算、實施遠程監控等等。比起過去的傳統方式,我們現在獲取資訊、進行通訊和購物結算等等,都變得非常輕松和便利,這也為我們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使我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不少。事實上,這種基于互聯網應用的模式,已經成為我們當今社會生活的一部分?,F如今,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不用電腦的了;離開互聯網和手機,我們的生活就會很不方便。特別是青年人,對此感觸更深,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除了睡覺,其它時間幾乎就離不開互聯網和手機。更有甚者,一些人對電腦、手機的依賴,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網吧里幾天幾夜沖浪,導致身體不適;家里的“電腦迷”,一坐下就不起來,連上廁所都可以忍著;大學宿舍里的“游戲狂”可以玩成“鼠標手”;路上“低頭族”出現交通事故……,“手機控”合“沉迷網絡”就形象地說明了這種影響?,F實中,我們周圍這類人群數量還真不少。
大學生擠過了高考的獨木橋,順利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比中學小了很多,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多了,不少同學就徹底放縱了。很多大學的宿舍里,幾乎都在玩電腦游戲或手機,如果不是被學校強制停電斷網,是可以不睡覺的。更有甚者,不少同學上課都帶著手機玩。大學課堂上,時不時地響起手機鈴聲也是常態化的現象了,搞得老師很無奈。自熱而然地,圖書館對他們的吸引力也顯著下降。過去,沒電腦、手機的時代,圖書館是人滿為患,因為座位有限,去晚了就沒法在那里學習,所以,大家都想著早去占座;如今,偌大的圖書館里空空蕩蕩,沒幾個人在讀書,圖書館乏人問津的現象,在很多大學里都屢見不鮮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原來的高科技,現在都成了尋常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中國經濟發展起來,規模化后的工業產品價格下降,普通人都買得起了,是最根本的原因。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進步和高效率的要求使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而更新換代到新的層次和水平。由手工到機械,再到電汽,都是這樣的發展方向。所以,現在互聯網、電腦、手機的普及和廣泛應用,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本質使然,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我們只能順應,而不能阻擋,也無法阻擋。過去,我們進圖書館讀書學習,查找資料,要費不少功夫,才能完成;如今,有了互聯網、線上圖書館、電腦和手機,這一工作做起來就輕松多了,找到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點擊鼠標,分分鐘就搞定了。所以,我們現在有了比以往更快更高的效率,過去要花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才能完成的事,現在簡單多了。基于此,我們要正確看待現在大學圖書館里學生少的現象。
問題的根源找到了,解決辦法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大學圖書館應該廣開渠道,整合線下資源到網上,建成數字圖書館,供大家方便使用。有些學校不舍得投入,沒有接入相關的學術資源,這樣的后果就是使用者找不到相應的資源,就轉而尋找其它的渠道了。
其次,搞好軟硬件環境建設,吸引大學生進圖書館。有些大學的圖書館設施設備老化嚴重,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學生進去了,想給電腦找個插座插電源,卻沒有;有的網絡接入有問題,網速也不行;還有的要收費;圖書館里人聲嘈雜,不安靜;衛生沒搞好;沒有開水;照明條件不好;管理員懶惰,不管事;圖書館里溫度不適宜,冬天冷得很,夏天又熱得要命,待不下去等等。
最后,對大學生進行合理、安全使用網絡和智能電子設備的教育,防患于未然,采取積極措施,組織多種文娛活動,吸引同學們參與。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2]。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精力旺盛,他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馬克思、林則徐、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稼先、錢學森……,之所以青史留名,就是因為他們有為祖國和人民而奮斗終身的追求。而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網絡、電腦和手機只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很小的部分,盡管它作用不??;除了網絡、電腦和手機,我們還有祖國、人民、父母、兄弟姐妹、愛人、親朋好友,還有工作、事業,還有倫理、道德、法律,做人的道德,還有詩和遠方……,都值得我們為之去探索和奮斗一生。家中父母的期盼、社會的要求、國家的召喚,都要我們大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先把書讀好,掌握本領,將來走入社會,為社會發展進步做出貢獻,同時,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大學生才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年華,不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注釋:
[1]唐 劉禹錫 《金陵五題》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少年兒童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