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01-0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巴特爾也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不是索取,不是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這就是愛,有愛才有教育,因為愛才崇高,無私地愛,是教育的魂!有愛就有溫暖,有溫暖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會成功。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應該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師愛是一種高于友愛、異于母愛的最偉大最純潔的愛。我始終堅信,沒有師愛,就沒有教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善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用愛心去溫暖學生
“如果學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在生活這片溫暖的陽光里絢麗綻放”。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必須是普遍而廣泛的,不應該以社會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時表現而有所偏愛,應該一視同仁。對于調皮生,我從來就沒有放棄他們,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給予特別的關愛。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敞開心扉認同你,快樂地融合到集體當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創造一個融洽的、溫暖的、團結的集體。在課下,我也經常和學生們以朋友相稱,與他們共站在同一條線上,共同來渡過難關,享受榮譽。傾聽學生的心聲,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一個熱情和藹的人,一個平易近人的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教師,有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愛。面對性格迥異的學生,即使愛如潮水,教師也要化作細雨精心澆灌。
二、用耐心去感化學生
師愛還必須要有耐心,這是由教育的長期性與反復性決定的。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反復的訓練與實踐才能成功。后進生的進步猶如蝸牛行走緩慢之極,往往是今天變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復復,難以鞏固。教師絕不能有“恨鐵不成鋼”的思想,需要堅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誘的方法,經常性地作耐心細致的思想轉換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后進生尤其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贊賞和承認,當他們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時,會獲得精神上的愉快,從而促進自信心的建立。教師要善于使用“放大鏡”尋找后進生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當他們有了點滴進步,就及時予以肯定表揚,讓其產生“成功感”,培養自信心。
三、用真心去打動學生
由于受傳統教育那種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對老師總會或多或少存有畏懼心理,師生之間有著一道無形的鴻溝。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去填平這道溝呢?那就是用滾燙的心溫暖學生的心靈,用真心去感動學生,用真誠去填平師生間的鴻溝。真心誠意是打動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對待學生,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強烈共鳴,達到師生間的相互信任,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心里話。老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健康成長。
四、用垂范去引導學生
“德高為范,博學為師”。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雖存則其教已廢”。教師必須具備美好的師德師風,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樣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提高。平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本人也應該做到,要充分展現教師在各個方面的素質,用實際行動從情感上取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心服口服。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動,還要有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堂實踐中去,用教師特有的語言和行動去喚起學生的熱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熱情。
師愛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給予學生的呵護和關懷,包括對學生的尊重、悅納、理解、信任、賞識。師愛是一種最理智的愛:教師不因家長、學生而異,不因個人的情緒、處境、喜好的而異,做到對好學生不溺愛,對差學生不持偏見、不操之過急,而能循循善誘。師愛的理智,還表現在對學生嚴格要求上。愛而不嚴,不是真正的愛。師愛大度、師教有方,嚴格要求和精心呵護的有機結合是師愛的本質。學生口中的“媽媽老師”一類稱呼就是對師愛最好的說明。師愛無欲,師愛是一種最無私的愛:師愛是不求回報的。那怕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受到天大的委屈,那怕自身的正當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都得一味地奉獻付出,決不把對學生的愛與自己的個人目的和利益聯系起來,無怨無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專家林崇德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神圣的愛。
愛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為師者應該熱愛、關心、善待每一個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門,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遺憾。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書育人師德為本。愛崗敬業、精心教書、誠心育人,是我們教師的本份。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叫教師,我們干著同一個事業叫教育。讓我們攜起手來,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辛勤耕耘、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