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才+薛德順
摘 要: 作業布置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與課堂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可以說,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成效如何,與作業有著直接的關系。就作業與課堂教學的聯系來講,無外乎課前預習和課后延伸兩種。我校教導主任常常說:“優秀的教師應努力追求功夫在課前,成效在課中,升華在課后”的境界。
關鍵詞:作業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16-01
一、課前作業主要是預習
課前預習讓教師及早掌握學習信息,使教學有的放矢。“以學定教”是《語文課程新標準》中鮮明的教學理論。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牢牢地定位于學生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是以了解學生所學所知為前奏,教師總該先了解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有什么發現?老師總要根據學生所知所學決定備課的取舍。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
著名專家楊再隋教師也曾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是必要的,而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成就高效課堂。古人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1.預習是自我的探索,學生在聽課時更有目的。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掌握,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加專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無效勞動。
2.預習使課堂內容豐富,氣氛活躍。課前往往會布置一些搜集資料的作業。如:五年級上冊中的第八單元是有關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文章。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毛主席的資料。可以讀文,可以觀看影視作品,可以是畫,可以是歌。結果在第一課時,學生搜集的內容有少年的,有青年的,有他兒子的,有他妻子的,有書法作品,文學作品,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全。在課中,學生總能信手拈來,課堂氣氛無比活躍,學生更是興趣盎然。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同時,從別的同學口中聽到自己還不知道的知識,新奇而又印象深刻。
3.預習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更易于接受老師的講解。比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有很多深奧難懂的東西,有許多無法想象的地方。因為課前布置了觀看有關長征題材的影片,所以不能理解的可以理解了,不能想象的可以想象了。對紅軍精神有了直觀的體驗,對文中表現出來的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以及革命樂觀主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此氣魄的詩,也只有這樣胸襟,這樣經歷,這種地位的作者才能寫出來。這些體會,如果沒有課前作業,學生是絕不可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本來,文中的“暖”“寒”二字的理解是個難點,但因為課前看了“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影片,學生居然理解的有理有據。
二、課后作業其實是課堂的延伸
課后作業最基本的功能是鞏固課堂所學。字詞的掌握,課文的背誦,片段的仿寫,課后題的回答。以及小練筆由課堂中的口述變成課后的文字性。由少數人的發言變成全面的人人參與,課中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學生的快慢也是參差不齊的,不管課堂如何講究高效,總有一些同學不能完全掌握和完成,所以課后的作業總要與課堂所教所學緊密相連,達到鞏固的目的。
學完課本,有些適合演一演。這是一個極好的語文活動,但是耗時很多,并不適合課中完成。為了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為了實現合作,交流,探究的自主學習理念,培養同學學習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老師布置演課本劇的作業,使學生群策群力。通過組織,設計,實施,最后達到課文更深層次的內化,實現再創造。這是課堂的升華。
拓展是課堂的延伸,課堂的教學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終結,而是開始,起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叭何拈喿x”是語文的常態。比如,學習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總要找一些其他文學作品讀一讀,背一背。學習了寫景的文章,總要找一些課文之外的美景之文讀一讀。學完了課文,有時需要繼續在課外觀看視頻,或者圖片,比如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作業中設計了在網絡中搜集圓明園的美景圖片,珍寶圖片,讀一讀相關介紹。這種課后的作業能更全面,更直觀地了解圓明園的美麗和珍貴,也更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不可估量的損失,更深切的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奮發圖強,振興中華,所有中國人才會有尊嚴,才不會被人欺凌。
結語
總之,作業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它是與課堂教學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所以,設計作業不可率性,隨便,要精心設計,用心安排。使教學達到“曲終收撥當心劃,余音繞梁久未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