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菊香
中圖分類號: 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72-01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經驗”的建議,也明確指出: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積累的,數學實踐是積累數學經驗的重要載體。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應充分挖掘數學的現實意義,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這樣的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自覺進行數學信息的處理,有利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一、豐富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數學問題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時,學生會發現原來生活中就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腥さ纳钋榫?,可以激發學生的“憤”、“悱”之情,學生樂于去解決身邊的有趣問題,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情境導入,可以這樣設計:人體上有許多有趣的比例,你們知道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是1∶1,腳底的長與身高的比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上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如果你是一個偵探,根據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用身體的比組成的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今天我們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再如,教學“觀察物體”一課的生活情境可以這樣創設:手拿一個楊桃(也可以是其他水果),你們喜歡吃水果嗎?那你們畫過水果嗎?再出示從正面、上面不同角度畫的楊桃圖片,大家看看老師哪張畫得好?開始學生都說從側面畫的那一張好,經過思考后發現畫得都對。為什么一個水果會畫出形狀不同的兩張圖片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學生從這些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輕松愉快地走進數學,開始數學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發的學習需要。生活情境寓含“趣”與“思”,興趣是求知的最佳驅動力,只要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就等于拿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思”是興趣背后的試金石,學生主動驗證自己的猜想,就會成功地開啟智慧之門。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體驗數學的“生活化”
數學課本中每一個知識點的呈現,每一個練習題的設計,都源自日常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凝練,并運用于生活實踐,處處體現“數學生活化”這一基本理念??梢娢覀兊恼n堂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文本”演繹成學生的“生活文本”,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生活數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這樣的數學活動才是有價值的。
課堂教學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場景,學生在比比手掌大小、兩片不同葉子的大小中認識面積;在 “旅游”活動中,體會到最佳的租車方案設計;“包裝禮品盒”計算包裝紙的大小中接觸到小數乘法;在具體解決實際問題中,應用到綜合算式,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等等。這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面,既是數學知識的來源,也是數學知識的現實應用。用好教材中的生活場景,就是把握了數學知識的最終“歸宿”,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應用意識增強,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實效的。
有的數學教師在進行教材處理時,忽略了課本中鮮活的生活情境的作用,錯誤地進行“去粗取精”,直接呈現數學知識點,以追求所謂短時高效的課堂效益,這種做法是不可取得,違背了知識的呈現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久而久之學生將失去創造力,課堂教學也將成為波瀾不驚的一灣死水。比如,在講授三年級下冊的第二章“旋轉與平移”時,倘若只是純粹地介紹平移,旋轉的概念,學生必定感到枯燥,難以理解。如果將平移變換與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纜車的運動聯系起來,旋轉變換與鐘面上時針、分針的運動或風車運動聯系起來,學生通過生活中這種典型的數學模型,能充分理解平移,旋轉的概念。
再比如,教學“認識人民幣”的課堂上,在延伸環節可以設計一個“模擬購物”的生活化購物情境,把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放到柜臺上,選出售貨員,讓學生看清價格后隨意地進行購物,體驗一次課堂上的買賣活動,提供場景把數學知識進行現實運用。
三、有價值的課后延伸,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數學只是課堂上的事情,其實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走出課堂,應用于生活實際當中。恰當的課后延伸能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凸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的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數學。
例如,學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布置作業讓學生測算粉刷本班教室的費用。學生需要首先測定房屋的粉刷面積,了解市場上有哪些涂料、價格如何,確定選用哪種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錢如何計付。再如,學習了長度單位,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長度單位;學習了圓的知識后,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課后展開調查,讓他們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電都要進行計算。這樣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數學教學應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正如要讓一個人學會游泳,必須把他放到水里一樣,還要鼓勵學生在現實中尋找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讓數學學習活動牢牢扎根于現實生活,把書本學活,將知識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