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飛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讀一本好書,交一個朋友。閱讀教學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都人有裨益。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的起步階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通過教師正確的教學引導,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感受力、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等都非常有好處。
一、確立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語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課文都抒發了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了其真實的寫作意圖,都有其特定的寫作情境。根據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運用情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精心創設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發生共鳴,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閱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提前分析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掛圖、實物或教師對課文進行準確的語言描述以及形象的概括等,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深深的體會閱讀情境,激發起學生們進行語言實踐的熱情,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通過情景激勵營造閱讀氛圍
任何興趣都要經過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都需要培養,如今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生活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應該因勢利導,主動引導學生認識閱讀,愛上閱讀。而營造必要的閱讀氛圍是培養閱讀的第一步。
低年級學生很容易受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班級墻壁上可以用毛筆書寫一些名人名言或電腦打印一些文學名著中的童話故事插圖,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置身于濃濃的閱讀氛圍之中。班級的黑板報是“班級的眼睛”。也是教師引導閱讀的主要“陣地”。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辟“名著介紹”“童話世界”“我是讀書明星”這樣的小欄目,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豐富多彩的課外書。另外,鼓勵學生們把自己的課外書帶來,建立班級圖書館。讓學生輪流擔任“圖書館長”,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介紹新書,講講童話。對班級圖書館要進行精心裝飾:在圖書架旁掛上卡通圖畫、美觀的書法作品、甚至是一盆綠意盎然的綠蘿盆景,塑造一個幽雅美麗的閱讀環境。
四、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題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思考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人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
五、忌面面俱到,全篇分析,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位母親,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也便完成得輕松愉快。
六、結語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受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