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軍
小學對我們一生所起重要作用無可厚非,因此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無可辯駁地要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質”這一抽象的名詞解釋為:走出校門學生們身上所剩下的東西。我認為這大概就是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策略、情感態度的培養在學生逐漸成長中所轉化的能力吧。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并不是一件難事,但要改變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形成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時時刻刻地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中。讓德育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可愛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和諧與美好。
一、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要做每一個孩子靈魂的工程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更好地以德治教,用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教學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師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用眼睛監督學生行為的同時,還有幾十雙眼睛在注視著老師!自己老師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來說更是一本可以隨時研讀的書。記得剛當班主任時,我們班級的晨讀一直不是很好,教室里總是干什么都有,我便試著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把早晨的寶貴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可一段時間下來學習效率還是不高,仍然有同學常常的發呆、哪怕一塊小紙片也能默默地玩一個早晨,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一天,我在辦公桌前看書學習業務,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講桌變成我的學習桌。從此以后,教室講臺上多了我的學習筆記、我的教育理論書籍。每天早自習,我不再是站在講臺上不眨眼地監督同學,而是自己專心看書、學習。不出兩天,同學們都知道走進教室拿出書來主動學習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漸漸地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管老師在不在教室里,孩子們都會自己“自習”了。我突然徹悟了一句話:身教重于言教。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作為老師的我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師還必須與學生建立平等互敬的師生關系,老師自己犯錯誤也要勇敢地承認。一次,由于新學期換教室了,班級只有我一把開門的鑰匙。開學的第一天,我因為堵車,晚到了五分鐘,當我急匆匆地來到教室的時候,已經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在門口等著了。我感到歉疚,猶豫了一下,我決定在晨會時間在全班同學面前道歉,同學們對我的行為一開始是非常驚訝,尷尬了一會兒之后,我從孩子們的表情中,我讀到了孩子們對我的諒解和更多的情感。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要學會溶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既會把自己當老師,又會把自己當學生,取得孩子們的信任,走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孩子們和老師共有的快樂和幸福。 二、時時處處,德育為先
其實,所有的學科都應與思想品德課進行學科的優化整合,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應有德育教育的滲透。如:英語課在學習“Im sorry!”一句話的時候要讓學生懂得: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使用禮貌用語,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學習《董存瑞》一課時要向學生滲透愛國思想。體育課上我們可以學習奧運健兒刻苦訓練的拼搏精神,忍著傷痛為國爭光的頑強毅力;學習自然課,我們要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說,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應該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引導,而且孩子們的道德行為要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了使孩子們有一個良好的行為品質,老師必須時時處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做到耐心而細致,以達到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目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品德行為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有效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各方面信息,并利用《素質報告手冊》和家長及時聯系溝通,為每一個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班級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責任教育。貴在堅持
盧琴教授在書中寫到的對學生自信心和責任感的培養讓我永遠記憶猶新,也有效地指導了我的工作。對于我所教班級的學生,我時常讓他們意識到:作為學生,學習是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更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次,在我們班級發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課堂上,一名男同學身在課堂心卻不在,以至于老師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三遍之后在同桌的提醒下他才回過神來。老師批評了他幾句,他竟頂撞了老師。聽了這個消息作為班主任的我非常驚訝,這個孩子在一年級還是個非常頑皮的孩子,但上了二年級用“痛改前非”一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尤其是道德品質有了很大的進步,班級的進步最大獎剛花落他家,怎么會發生今天的事情?我決定第二天找他談談心,先給他一天的時間去冷靜冷靜。第二天當我找到他時,他很痛快地向我承認了錯誤。但我明確地告訴他,事情并不是發生在我們兩個人身上,你要真誠地向當事老師去道歉,他一口回絕了。雖然我很生氣,但我還是很平靜地告訴他:你已經知道錯了,你要對你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任,更要有膽量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這樣才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過錯都沒有勇氣去面對,還能做什么呢?老師知道你是一時的沖動,你的本質是好的,我相信你能把認錯這件事處理得很好。也許正是我對他的信任,他主動找任課老師真誠地道了歉。事后,我們之間一個會心的微笑,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打心里開心。
假如我把對這個男孩行為的懲罰變成當著全班同學面的批評,對于犯錯誤的他可能永遠都是一個陰影,更失去了他在全班同學中的威信。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孩子們的錯誤,允許孩子們犯錯,但一定要讓他們學會對自己所犯過錯承擔責任。
一個學生——一個家庭——一個社會,學生的基礎教育在于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對如此大任,豈能缺失真愛?教育的真諦是愛,作為一線班主任老師,讓我們都伸出愛的雙手,獻出全部的愛心,扶我們可愛的孩子們走出人生踏實而堅定的第一步,把基礎教育的理念升華——教是為了不教,讓教育者和孩子們一起去享受成長的幸福與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