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殉
摘要:伴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逐漸進入“大眾化”階段,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比社會崗位所需人數不成正比,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伴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的在發生明顯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備一定的就業指導功能,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對此,本文詳細分析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功能發揮的因素。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功能;影響因素
因為生活條件以及學習環境的不同,價值取向也不相同,在不同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之下,有著許多的因素,例如家庭、朋友、老師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著價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便是讓大學生能夠有更加健康的思維去面對畢業,在就業方面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因素便是對社會崗位和就業方面的錯誤認識,導致在思想上就決定了學生無法就業。對此,探討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功能發揮的因素具有顯著教育意義。
1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功能發揮的因素
1.1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價值的矛盾性
大學生的就業價值是大學生職業理想的主要體現,同時也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直接表現。大學生在社會實踐和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對某一種職業的向往,會形成一種基本的認識、評價、傾向等心理因素,這同樣也是學生在就業時有目標的主要體現。但是,在新形勢之下,大多數學生的就業價值與個人目標的追求并不成熟,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本身的思想、心理不成熟以及對社會實踐認識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在社會競爭環境之下,大學生本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受到影響,最終導致大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等無法就業的現象。
1.2大學生就業心理多樣化
當前就業難的新形勢之下大致許多大學生的認知心理發生變化。大學生就業出了在結構性矛盾的基礎因素以外,近些年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空間有了明顯的約束性,再加上勞動合同法的持續實施和不斷改善,導致企業用人更為謹慎,這也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明顯的影響,導致許多學生形成了不正確的就業思維。例如,不敢面對挫折的心理,在就業時一旦遭遇面試失利,悲觀、消極等情緒油然而生,最終不自信甚至是放棄就業。2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在畢業生就業指導當中的作用
2.1強化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引導
高校是大學生的主要成長環境,國家的發展必然與高校教育有直接關系,必然來源于高校對人才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伴隨著我國大學教育的地位和形式轉變,大學生的招生規模以及畢業生人數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是精英化的教學理念卻并沒有有效的改變。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普遍會遭受理論知識充足但是實踐能力較弱的尷尬情況。對此,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便是在教學過程中重新衡量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尤其是在一些實踐操作較多的專業教育中,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當對大學生開展必要的就業指導,在四年的本科教學中,在最后一年應當開設相應的就業指導課程,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正確、準確的認識社會,并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專業特點,選擇最為合適的就業崗位,從而最大可能性的發揮自身的工作能力,實現在社會中的社會價值,進而使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中體現良好的引導作用。
2.2強化學生抗挫折能力,促使學生以健康心態面對就業
許多大學生在面對就業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的不自信、矛盾等負面心態。對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定期為學生進行開導,尤其是在心理素質方面,必須給予強化性訓練,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抗挫折的能力,積極案例競爭意識以及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設計不同的就業目標,促使學生能夠以健全的心態去面對市場的競爭。與此同時,在就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對此,在就業指導時,對于一些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聯系其家長進行聯合性教育和引導,讓家長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開導學生,從而實現雙方面的教育。
2.3讓大學生認識自我,推動誠信就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大學生就業中,“雙向選擇”逐漸成為主流。在以前,大學生就業是由國家直接干涉,進行安排。在現在,大學生主動投入到市場當中,國家不參與這一過程,由大學生與用人企業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而以雙向選擇的原則完成就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和基本定義自我在社會當中的分工崗位,間斷性的引導學生建立誠信意識,強化學生在實際就業的過程中,以誠信的態度去贏取企業的信任。3結論
綜上所述,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必然會遭遇許多的挫折和困難,在面對這些障礙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勢必會遭受一定的影響,這也間接的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對此,在為期四年的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應當貫穿于每一個教育環節,兼顧學生面對挫折的心理態度,促使學生在就業時能夠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從而促使學生更容易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