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攀
近年來,在高三的歷史模擬試題命制中,為模仿高考題,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但在具體過程中由于違背歷史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及命題者思維和學識的局限下,出現了很多不能出現的錯誤,不僅學生無法選出答案,而且導致學生學識和思維的錯誤,影響極大。
一、新材料運用在命題中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總結來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命題老師在命制題目的過程中,在選擇和利用新材料時犯了許多與歷史學基本研究素養和方法相違背的錯誤,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現:
(1)力求材料新,而不考察材料處處和真實性,如這樣一個高三歷史模擬試題:
“羅斯福讓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提議遭到丘吉爾的反對。丘吉爾認為中國軍隊太弱沒有這一資格,羅斯福明確告訴丘吉爾這是為了戰后政治秩序的重建,丘吉爾仍然堅持己見。于是羅斯福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讓中國軍隊參加諾曼底登陸戰,若顯示其戰斗力‘符合一個常任理事國標準,丘吉爾便不得反對。丘吉爾同意了,于是國民黨52軍在美國援助下進行訓練后,參加了整場諾曼底登陸戰役,取得了輝煌戰績。材料表明中國入常的主要原因是A.羅斯福極力支持B.美英戰后抗蘇的需要C.中國戰場的存在D.中國軍隊戰斗力強大”。
從歷史上看,國民黨軍第52軍在諾曼底戰役期間一直在云南守備邊境,沒有參加過遠征軍,更沒有參加諾曼底登陸戰;海外資料上也沒有提及國民黨52軍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至于在網絡上瘋傳的“52軍血戰諾曼底”一文,也是在2011年左右創作的。一名和此文作者過往甚密的網友說,此文撰寫的初衷是用來調侃和諷刺一些國民黨軍的盲目崇拜者。作者認為,國民黨軍在抗戰中的積極一面不可否認,但是近年來“國軍”在二戰戰場上的表現已被“一些國民黨軍的盲目崇拜者”們赤裸裸的拔高,甚至已經到了神話的地步。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有了“國軍52軍浴血諾曼底”一文。而我們出題老師沒有審核材料的真實性,不僅讓學識比較豐富的學生無所適從,也把調侃當史實傳達給了學生,從而導致知識性的錯誤。
(2)為提升難度,而拆分和隱藏材料關鍵信息,從而導致學生無法選出正確答案,如這樣一個高三歷史模擬試題:
“古希臘有人設想: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鎖鏈束縛,只能看到洞口活動的動植物因身后矮墻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這一設想旨在強調A.理性高于感覺B.關注人的世界C.認識源于感覺D.美德即是知識”
題中材料選擇的是柏拉圖在《國家篇》514~521中描述的對人類知識的基本想像。其洞穴之喻的內容是:“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里,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墻,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墻后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墻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如果有人進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世界,他會更加眩目,甚至會發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陽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陽自身。到那時他才處于真正的解放狀態,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時間去適應洞中的黑暗,并且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跟他走出洞穴?!北绢}出題老師把關鍵的一個囚徒碰巧獲釋,認識到了洞內和洞外世界的不同,這一關鍵信息給省略了,結果題目材料讀不出什么信息,當然學生選不出答案,問題不在學生,而在命題老師。
(3)為求新材料,采用蒙太奇手法,任意組合不同材料,人為制造出自己需要的材料,而不顧史實,也導致學生無所適從,等許多問題,在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二、新材料試題講解過程中易于出現的問題
(1)講解不清,邏輯不明,這是基本學識的問題,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上課之前充分備課。
(2)遇到新材料試題,一時模糊,就去查找原文,這無可厚非,也是科學的。但是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用查找到的新材料原文中擁有而試題中沒有的條件來講解試題,雖然簡單,但違背了歷史學的“論從史出”基本原則,因為學生沒有網絡和資料條件,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會學生分析研究所擁有的材料,找出條件,解決問題。
三、新材料命題、講解試題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
以上錯誤在我們的命題中經常出現,那我們怎么來盡力避免呢?筆者認為大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運用史料時,要保持結論的客觀性,在史料選擇上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更多選取第一手(原始)史料,究其來源,多方查探。
2)必須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如革命史觀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史觀、全球史觀和生態等,而不能使用其他不合理的史觀。
3)堅持歷史學的基本原則,要選取客觀、公正、正確的史料。
4)多人次、多角度和多方位對史料要全面合理利用,做到史論結合。同時搜集更多的史料,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不取孤證)。
(2)我們要正確運用史學觀點和新史料。
1)我們要堅持客觀、公正、理性的立場,竭力避免犯主觀主義的錯誤。
2)堅持科學的研究的方法、公正平等的角度。
3)盡力減少時代的局限性導致的思維局限等。
(3)多方求證和多人集體全面思考,建立避免個人的思維局限的錯誤。
綜上,可見我們只要堅持歷史學的基本原則、堅持公正的立場、堅持科學的方法、堅持開放的思維,就能命制高質量的試題以及科學的講解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