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高新區實驗初中(226500) 馬紅光 ●
引導教學,妙教“全等”
江蘇省如皋市高新區實驗初中(226500) 馬紅光 ●
引導型教學是通過教師的啟發式表達來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本質化、全方位的提升.本文擬以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教授為例,從舉出實例、迂回切題和針對命題等角度,探析如何實施引導型教學.
初中數學;學科素養;引導型教學
教師在導課的時候可以想入為主,強化學生對于全等三角形的認識,然后從認識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圓開始,鋪排過渡到三角形全等.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們去舉出實例,來激發學生動腦、動手,實現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的準確判斷.
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我詢問學生們是否可以舉出例子,生活中那些圖形是全等的?學生們回答,眼鏡的兩個鏡片、相同型號的玻璃杯、兩個乒乓球拍等等.由于這個話題非常生活化而且極具有討論性,所以這樣的提問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聯想空間和聽課興趣.然后我拿出三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兩個的型號是一樣的,另一個偏小,我讓學生們觀察這三個尺子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然后我拿著兩個不同型號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尺子進行比較,兩個尺子的三個角度是對應相等的,但是尺子對應邊的長度是不一樣的,而兩個相同型號的尺子疊放在一起正好重合.我告訴學生們,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就叫做全等三角形,小的尺子和大的尺子只能說是相似,不能說是全等.通過舉出實例,學生們能夠去發揮想象力,然后我再用實物來給學生們演示,通過觀察具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完全一樣的事物,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從自己腦子中去搜查見過一模一樣的,這樣對開動學生們的腦筋有很大的幫助.
生活化教學是形式,問題設計是關鍵.教師要注意在課前導入里通過設計各種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們創設出另外一種情景,看似和三角形全等沒有關系,實則是相同的理念.
在講三角形全等的時候,我拿生活中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們:“我去菜市場買菜,西紅柿原來是5元一斤,我買了兩斤,付給了賣家10元,這是等價交換嗎?”學生們認為是對的.然后我又問他們,可以回到家再去稱量,西紅柿卻只有一斤半,那么這還算等價交換嗎?學生認為不是了.在一問一答中,肯定與否定背后的實質其實是要從一個側面引出話題.如果沒有及時檢驗物品的重量就不一定能實現等價交換,也就是說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損失.遷移思考,對于兩個三角形,如果不能看得清楚,就不可以實現對它的準確判斷,看似兩個相等的物品并非相等,以兩個三角形為例,我們拿什么方法來判斷他們是否全等?這就需要去尋找條件,得出結論,總結出相關的定理,由此便完成了新課的順利導入.以此為導入,我給學生們去講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定理,即SSS、SAS、ASA、AAS.學生們有時感覺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在證明的時候缺乏條件,就認為是全等的,這是完全錯誤的認識,所以一定要給學生們滲透用科學的證明來確定的思想.
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去探索數學知識,這是對他們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在備課時,要力求實現溫故知新,承前啟后的目標,由于全等三角形歸系于平面幾何的教學里.在此前,剛學到了同位角、內錯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所以我針對三角形全等,讓學生們去發散思維,推導判定全等的定理.
我給學生們展示兩個全等三角形,以此來判斷三角形全等.在此之間我們已經證明了三邊相等可以去證明全等,然后我問學生三個角對應相等能去證明全等嗎?學生們回答不能,因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角度都是一樣的,但是尺子有大小之分,所以AAA的判定不能證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我問學生們如果確定了邊AB、BC的長度,并且確定了角B的度數,能否證明三角形全等?學生們通過直尺和圓規畫圖,發現邊AC的長度是唯一確定的,所以這樣也可以去判定三角形全等,即SAS.然后我問學生們確定了角A和角B,然后確定邊AB的長度,我讓學生們通過畫圖,學生們發現一旦將這三個條件確定了之后,AC和BC就會自然交匯到點C,所以也能證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我讓學生們確定角A和角B,這次不是確定邊AB,而是邊BC或者AC,學生們先在空白處做出角A和角B,然后在角B的基礎上畫出線段BC,學生發現確定這三個條件之后,畫出的三角形也是唯一的.
理想的課堂是教師作為引路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找尋新知識.學生們在進行結組討論的過程中,各異的思維進行碰撞,這樣的方式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在歸納的時候,也是學生們自我獲取知識的提升.
在教授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時,要注意科學貫徹教材,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充分提升教學的效率.
[1]黃先波.例談初中數學引導型教學模式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8).
[2]李紅雪.引導型教學在初中數學三角形全等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0).
[3]潘久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利用探究性教學引導學生學習[J].中學數學,2012(12).
G632
B
1008-0333(2017)02-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