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213371)
薛剛華●
?
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213371)
薛剛華●
自蘇科版實驗教科書試用以來,更加強調提出問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另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
初中數學;學生;提出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培養大量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索質人才,必須重視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1)在教學過程中,可用科學家的名言,來激發學生提問的動機.如愛因斯坦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個問題更重要”,李政道教授的“我們學習知識,目的是要做‘學問’.學習,就是學習問問題,學習怎樣問問題”.另外,可結合教材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創造發明的事跡,激發學生提問的動機.如果沒有黃金分割點的問題的提出,也就不會有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設計的巧妙,也不會欣賞到芭蕾舞演員給人以勻稱協調的美感等.由此帶來了生活和科技的重大變革.
(2)教學中要教育學生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權威,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去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所獲得的信息.凡事多角度思考,刻苦鉆研.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擁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質疑,大膽提出問題和見解.對提出好問題的學生,要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創新;對于好問但抓不住要點的學生,不嘲笑、不諷刺,要對其耐心指導,讓他們在提出問題前先思考,以便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對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一旦他們提出了問題,首先要肯定其勇氣,然后幫助其分析、解決,再鼓勵其以后提出更多的問題;對提出與自己不同見解的學生,應尊重他們,鼓勵他們把白己的想法表達清楚,然后共同分析,幫助他們弄清問題;對提出稀奇古怪或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問題的學生,不要諷刺挖苦、求全責備,應適當加以引導、解釋,并找出其閃光點.這樣,學生就會克服膽怯心理,無拘無束地用自己的方式充分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大膽地進行思考和探索,創造性思維就會更加活躍,從而在班級形成一種人人參與提問的氣氛,激發出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
教師應努力創設啟發性的學習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提出問題.如在講“數據方差的大小”一節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分別讓學生猜想兩組數據的方差,一組為:99,100,101,98,98.另一組為:1,8,2,11,18.接著讓學生動手分別計算這兩組數據的方差.為什么大數據的方差比小數據的方差來的小.這一情境的創設在學生的大腦中立即產生了撞擊,思維被激活起來,猜想和事實的矛盾誘發學生提出問題.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實驗現象,或讓學生閱讀資料,形成認知沖突,發現問題,從而提出問題.
李政道曾說,中國古代講究做學問,可是現在的學生只會做“學答”.其實學生不會提問,源于教師不善于提問.因此,必須以老師的設問作示范,用問題做引子,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例如,圖形的證明題,在分析時總是層層設問,如:你為了證明什么只要證明什么?已經有了什么所以只需要再證明什么?這使之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學習過程.教師的示范質疑,要圍繞學生較難接受、易于混淆、或存在共性問題的內容進行,要重視數學形成過程的分析,注重數學問題方法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以啟發,才能使學生學會提問.
(1)對“概念、定理”提出問題
弄清基本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要把講清概念的內涵、外延以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弄清數學公式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各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作為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圍繞基本概念和定理提問.例如:教師在學生學過“角平分線上一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知識后,讓學生對此定理提出問題:此定理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等.學生提出這一系列問題后,通過師生共同討論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對概念、定理的理解有進一步的加深.
(2)對“解題方法”提出問題
數學教學中,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克服思維定勢,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圍繞解題方法,教師可指導學生從這樣幾個層面提問:A:題中所給條件有哪些?B:題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定理有哪些?C:題中是否有隱含條件?D:可以從那幾個角度去分析問題?E: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求解?F:若改換一下問題中某些條件其結果怎樣?經常進行這些訓練,學生便逐漸學會提問和思考,這樣既提高了解題能力,又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
(3)聯系生活、科技提出問題
數學知識在生活、生產、科技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從這個角度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引進與現代生活、生產、科技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可以允實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賦予傳統教學內容以新的活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路邊的摸球游戲你會參加嗎?商場購物送券活動怎樣消費更合算?如果你是教練你會根據什么來選派運動員?等等,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這樣,不僅能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知識,而且能使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使他們感到提問的價值,從而產生提問的內驅力.
總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當務之急,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關鍵是要靠教師的引導.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動機,營造提出問題的氛圍,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指導提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學生自己有能力提出問題.
G632
B
1008-0333(2017)11-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