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215600)
鄧 芳●
?
談初中數學教材中例題開發的實踐研究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215600)
鄧 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材中的例題開發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所謂教材中的例題開發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的“三維目標”和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本文主要對教材中的例題進行適當的設計,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呈現,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
數學教材;例題開發;研究
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教師應有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養成,進而有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力,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例題的開發要以學生可接受為準繩,堅持適量、適度的原則
所謂適度主要是指廣度、難度.廣度就是選擇的例題要把知識結構的主干建立起來,設計的例題具有代表性,能讓學生連續不斷地同化新知識、構建新意義,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明確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去感悟默會知識.難度就是控制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深度.教學內容難易度和深度是影響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按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呈螺旋式上升.當學生剛開始學習新的內容時,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易容易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未能得到有效的訓練.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于動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2.例題的開發要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原則
學生學習數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以往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機械訓練擠占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時間.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喪失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例題的設計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要思考怎樣的設計,才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題的設計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的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逐步提高學生數學學力.只有讓學生“在行動中學”和“在使用中學”,才能使學生真正對學習產生興趣,產生學習上的正能量,使更多的學生從掌握“明確知識”上升到“默會知識”的過渡,因此例題的設計,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實際水平,使學生教材、教師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可能設計出貼近我們學生需要并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例題.
1.拋棄教材
教材是經過精心編寫而成的,是獲取知識的橋梁.對于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來說,教材是他們授予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最重要的藍本.如果淡化教材的作用,會降低學習效率.
2.例題開發
例題的開發沒有遵循新教材的螺旋式上升的知識結構.教師過早、過多地將高年級要學習的內容放入了低年級教學內容中,使班級的一部分學生感到學習困難,沒有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違背了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新的沒計理念.
3.沒有深刻領會新教材編寫意圖
沒有用先進教育理念解讀新教材編寫的多重價值.傳統教材比較注重學科知識的授受,教材基本上直接呈現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結構,忽視認知價值和情感價值.而新蘇科版數學教材比較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基礎.因此我們在例題開發時,不能輕易地把學習中的操作步驟以及知識的探究過程省略.我們既要重視知識的遷移價值,還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識的認知價值和情感價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要設計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全面實現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
做好一次函數與正、反比例函數的銜接工作.
例1 回想:①當我們不知道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直線、雙曲線前,我們如何畫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②當我們知道了正、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后,又是如何畫他們圖象的.
操作:通過列表、描點、連線三步驟畫y=x+3的圖象.
質疑:①為什么取自變量x的一些值后,要根據y=x+3的關系式,計算出相應的函數值y,組成坐標點(x,y),然后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相對應的點.②在連線的步驟中,為什么要用光滑的曲線(包括直線)把描出點聯結起來.歸納:今后我們要畫一個未知的函數圖象時,一般采用什么步驟.
總之,例題開發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靈活運用和開發教材的能力,加強自身探究性、創造性的能力培養,一方面教師的自身素養會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就會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充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能主動地、自覺地去探究數學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總學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的例題開發工作剛剛開始,今后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1]鄒堅,陳月蘭.對初中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的調查研究[J]. 數學教學,2016(05)
[2]郭劉龍,陳宇濤.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價值[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02)
G632
B
1008-0333(2017)11-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