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226681)
錢志華●
?
初中化學概念建構策略
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226681)
錢志華●
概念是初中化學教學的基石.教學中教師既要向學生生動展現化學概念的發生過程,又要讓學生把握化學概念之間的關聯.通過鏈接生活、概念還原、多向厘析和集約經營,讓學生獲得對概念的本質理解.由此,讓學生科學建構化學概念.
化學概念;概念建構;建構策略
化學概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所謂“化學概念”,是指用簡潔的術語高度概括的原理、定義、反應規律等.化學概念是化學教學的基本單元,同時也是學生展開化學思考的基本單位.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化學概念的內涵、意義與特質,研究學生獲得化學概念的方式,努力讓學生精準化建構化學概念,讓學生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學生在正式地化學學習之前,在生活實踐中對一些事物、現象等都有過直接或間接的認知,這些認識是日常的、模糊的、不完整、不科學的認識.這些“化學前概念”有的能夠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有的卻阻礙學生的化學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直面并切入學生的“前概念系統”,引導學生建立科學概念.例如“鹽”,日常生活中的鹽主要是指“食鹽”.而化學學習中的“鹽”則是指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中性(不帶電荷)的中性離子化合物.再如“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醋酸,而化學中的酸則是指在溶液中電離時陽離子全是氫離子且能夠讓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化合物.又如“冰水混合物”,學生往往根據字面含義認為“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而其實化學中的混合物和純凈物的分類依據是分子種類而不是事物的形態.由于學生的前概念和化學概念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克服前概念的認識局限.即使是學生所建立的化學概念,也處于不斷擴張和修正之中.例如“氧化”,開始學習時只是讓學生用“得氧”和“失氧”來建立氧化還原概念,隨著學習深入,用“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概括氧化還原.當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將從“電子得失”的角度來給氧化還原下定義等.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研究學生化學概念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努力讓化學教學鏈接學生的“前概念系統”,將教學切入學生化學認識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的化學認識從原有的現實水平提升至可能的發展水平.
初中化學教學要生動地展現概念的誕生歷程,切忌將“概念”和盤托出,直接告知.要讓學生在化學探究中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對于化學概念,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通過展現化學概念的誕生歷程,發展學生的化學認知方式、思維方式.例如教學《質量守恒定律》,筆者設計實驗讓學生探究:首先是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有沒有變化”?然后是學生提出各種假設,如總質量不變、總質量變小、變大等等.再次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展開驗證:⑴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化學反應;⑵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⑶大理石和稀鹽酸的反應.通過實驗數據對實驗猜想展開分析,形成“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由于學生經歷了這一概念的形成過程,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形成了豐富的實驗表象,所以他們對“質量守恒定律”有著切身地感受,進而能夠積極認同、同化這一抽象的化學概念.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展開化學實驗,以便讓學生獲得直觀感知.有時一個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理解幾個化學概念,如鎂在空氣中燃燒,可以講清“化學變化”以及“化學性質”概念;通過配置氯化鈉溶液,可以讓學生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等諸多概念.但有時卻是兩三個化學實驗才能讓學生理解一個化學概念,如“催化劑”概念.通過概念的還原,向學生生動地展現概念的誕生歷程.
對于化學概念,教師應當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多個向度揭示其內涵,通過概念的限制條件、概念的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等讓學生深刻掌握化學概念的本質內涵.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如溶解度的概念,教學中起碼要求學生掌握四層意思:一是在一定的溫度下;二是指在100克溶劑中;三是指達到飽和狀態;四是指溶解溶質的克數.其次是要厘清概念中的術語本質,如“凡是均一、透明、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應當讓學生理解“均一”概念,即“均一”指溶質分子在溶劑中均勻分布,沒有任何集聚狀態,溶液中的不同微粒都具有分子的大小,而“透明”則是指光線能夠通過它,而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透明”概念.再次是要從正面、側面甚至反面等方面揭示概念的本質內涵,正面如“任何一種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在同一化合物中,相同元素顯示的化合價都必然相同”,等等.側面如“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嗎”、“催化劑一定是加快化學反應的嗎”等.通過多向度厘析,凸顯概念的本質內涵.
化學概念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組成了一個“概念結構”或“概念系統”.單一的化學概念只有在概念結構或概念系統中才能被學生更深刻地加以認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化學概念的因果關系、屬種關系出發,在“概念結構”中讓學生形成對化學概念的本質理解.如在學習空氣時,學生理解了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在學習水時,學生將理解單質、氧化物、化合物的概念.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特別是當學生學習了酸堿鹽以及有機物后,學生對于這些概念就不甚清晰了.這時,教師可以運用概念圖將諸多概念予以展現.如物質包括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化合物包括氧化物和酸堿鹽;單質有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等等.通過概念圖,學生清晰地掌握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深化對概念的本質理解.
化學概念是化學教學的基石,具有過程性、表象性和結構性特質.對于化學概念內涵,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明晰而不能模棱兩可,又要保持視閾的開放而不能將概念定義死,應當讓化學概念始終處于不斷地發展之中,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化學認知,提升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本質認識.對于相關、類似的化學概念教師要進行集約經營,讓學生把握概念間的相互關聯,不斷增進概念的生長力、生成力!
[1]任慧.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及概念間關系的研究[J].化學教與學,2015(2).
[2]劉程燕.初中化學概念教學幾點做法[J].中學生數理化,2015(10).
[3]高素琴.初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J].數理化學習,2015(1).
G632
B
1008-0333(2017)11-0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