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象山西周中學(315722)
李彩變●
浙江省寧波市孔浦中學(315020)
吳利文●
?
關注課堂細節,追求高效課堂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西周中學(315722)
李彩變●
浙江省寧波市孔浦中學(315020)
吳利文●
課堂教學其實是由許多教學環節組成的.而每個教學環節又是由一些教學細節組成.一堂課最能體現教學效果的莫過于課堂中那些閃光的細節.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優化教學過程,關注教學細節,向40分鐘要質量.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談談如何關注細節,提高課堂實效.
教學細節; 課堂實效;反思
本學期帶徒活動中,師父安排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物質的構成》,由于授課對象為初一的學生,教學時參考了浙教版的教材,教學內容為分子及分子的性質.經過課前設計,課后評課和反思,我深深體會到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我們首先從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再關注課堂的細節,課后反思教學細節,在總結中提升素養,最后實現課堂的真實有效.下面我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關注課堂細節、追求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物質的構成》這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有關細胞學說的知識以后,從更深的微觀層次上去認識物質的本質,使學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觀和分子運動觀,并用以解釋物質三態轉變的實質和物質的某些特性.分子是化學基本概念的組成部分,在教材中處于重要地位.本節內容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的知識至關重要.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雖初步接受了自然界組成有明顯的層次結構的觀念,但分子的抽象定義接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要從宏觀世界走向微觀粒子,真正在他們頭腦里建立分子的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本節采用實驗探究方式,課前演示實驗,“紅色試紙為何變紅”設疑激趣,引入課題.教學中設計三個學生活動,1.觀察蔗糖;2.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3.請同學們用針筒分別吸入20mL空氣和水.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仔細觀察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教師則在教學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分子間有空隙的教學中,我通過演示黃豆與芝麻混合后體積減小,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此實驗上進行實驗設計,酒精和水混合體積減小并通過親自實驗、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在分子大小的教學上,通過視頻播放演示,讓學生建構對分子的正確認識.
1.關注實驗教學中的細節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能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激化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物質的構成》這節內容中有很多實驗,如何使本節課的實驗方便直觀的展示,學生又容易操作呢?我反復進行了多次修改.導入時,我做了一個演示實驗:紅色石蕊試紙變色.用濃氨水使倒扣在上方的燒杯內壁的試紙變色,提醒學生觀察試紙變化的顏色和順序.實驗現象為:試紙變藍色.只有前排的學生積極大聲的回答,后排的同學沒聲音.原因是上課時我的衣服顏色為黑色,教室的黑板為黑色,所以實驗現象就不明顯.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我將試紙該為浸過酚酞的小棉花團插在鐵絲的頭上,鐵絲下端插在泡沫上,再把泡沫放在玻璃上,旁邊滴一滴濃氨水,用大燒杯罩住整個裝置.在做酒精與水的混合實驗時,無水酒精用紅墨水先染色,教材上是用100cm長一段開口的玻璃管,所用酒精太多,取50mL酒精和50mL水不容易精確量取.我把它改為用試管操作,先在試管中取大約近一半的水,可以先用橡皮筋做標記,而不用準確量取多少mL,再在試管中慢慢倒入已染色的酒精大約一半,再用橡皮筋標記總體積,塞緊橡皮塞.學生經過顛倒混合后,發現總體積減小.而黃豆與芝麻的混合實驗,我也是用橡皮筋做標記,避免了學生離得遠,看不清量筒上的刻度,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在實驗教學中,存在著若干尚未引起注意的細節問題,而這些微小的細節問題往往關系到實驗教學的成敗.為此,正確對待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
2.關注探究活動中的細節
課堂教學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動態生成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并在關鍵處、細節處適時給予點撥引導.只有注重細節設計,才能引導學生思維不斷向縱深發展.
在本課中對于分子運動快慢的教學中先不告訴學生哪杯水是熱水,哪杯水是冷水.讓學生發現紅墨水在兩杯水中擴散快慢不同,猜測是什么原因造成后,再讓學生用手觸摸,比較一下兩杯水的冷熱.從而得出擴散的快慢跟溫度的關系.相比于先告知學生冷水與熱水,然后讓學生觀察紅墨水在兩杯水中擴散快慢不同,得出結論,我想前者之于學生的發展是大有益處的.事實上這一個小小的教學片段它也是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其設計是以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支撐的.
3.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必須熱切的關注學生.
本節課中,在做酒精與水的混合實驗時,有一小組的學生不小心把試管打破了,水和酒精都灑在了桌上,而這一小組的位置又在教室最后面,旁邊都是聽課的老師.當時打破了試管的這位同學十分緊張害怕.旁邊聽課的老師立刻上前幫助這位同學,安慰他沒關系.我發現后,立刻給他拿了事先多準備的試管,一起和這一小組的同學完成了實驗.課后,與這位同學又進行交流,問他還敢不敢做實驗,實驗有趣嗎?他笑著說敢的,有趣.反思,上課時,如果發現這位同學打破了試管,沒有幫助他,安慰他,而是嚴厲的批評他,或著沒有多準備一套器材,這位同學是不是很沮喪,對科學課失去興趣呢?
反思是為了把細節存儲于我們大腦之中,師生一起回顧課堂中精彩生成的細節,或是導致課堂教學失誤的細節,都是在生成新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師生課后繼續思考.
本節教學中,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減小,有的學生體積減小的多,有的學生體積減小的少.實驗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反思,很多學生都從實驗的細節上去尋找,有的同學認為是自己量取水和酒精的量太少了,有的認為注入酒精時速度太快了……,經過這樣的反思,就會激發同學課后繼續做實驗探究的興趣和信心,而且在以后的實驗中會注意這些導致實驗失敗的細節.
[1]宋永麗.關注教學細節,提高課堂實效,《新課程(教師)2010年05期》
[2]高翔.化學課堂演示實驗之我見《廣西輕工業》,2011年 第2期,138-139頁
[3]連世杰.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細節處理,文理導航,2012/6
[4]宋永麗,關注教學細節,提高課堂實效,《新課程(教師)2010年05期》
G632
B
1008-0333(2017)11-0091-01